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什么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按当时时间先后,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主要参数
卫星重量:173公斤
卫星外形:直径1米的球形72面体
近地点:439公里
远地点:2384公里
用途:广播“东方红”乐曲
卫星目前状态
2008年1月3日根据NASA的数据写出来的。
近地点:430公里
远地点:2075公里
轨道倾角:68.4度
运行周期:110.6 分钟
设备
星上的仪器舱装有电源、测轨用的雷达应答机、雷达信标机、遥测装置、电子乐音发生器和发射机、科学试验仪器等。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同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
卫星上采用银锌蓄电池作电源,电池寿命有限,卫星运行20天后,电池耗尽,“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卫星结束了它的工作寿命。但是,卫星的轨道寿命没有结束,根据轨道计算,大约能在太空运行很多年。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诞生
东方红一号” (Dong Fang Hong I/Red East 1)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当时共做了五颗样星,结果第一颗卫星就发射成功。该院制定了“三星规划”:即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和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而孙家栋则是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1967年,党鸿辛等人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天线干膜,成功解决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递困难问题。“东方红一号”卫星因工程师在其上安装一台模拟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音乐仪器,并让地球上从电波中接收到这段音乐而命名。
1956年,中国把开发火箭技术纳入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积极倡议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195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根据这一战略考虑,中国科学院把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第一次重点任务,揭开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克服困难,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踏上了征服太空之路。当时受到“大跃进”影响,曾提出过研制高能推进剂运载火箭、发射重型卫星和要在1959年国庆节将中国的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的设想。但这种设想脱离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工业基础,因而缺乏实现的可能。1959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传达邓小平同志指示:卫星明后年不放,与国力不相称。据此,调整任务部署,提出“以探空火箭练兵、空间物理探测打基础、不断探索卫星发展方向,筹建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室,研究地面跟踪接收设备”的具体方针。通过贯彻这一方针,中国在火箭技术、航天器技术、有效载荷技术、姿态控制技术、轨道设计和发射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以及人才的培养和训练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发射过程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1号卫星重173 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东方红一号”卫星以火车运输时,铁路沿线每两根电线杆间由一位荷枪实弹的卫兵守卫。于1970年4月24日 21时35分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CZ-1)载著“东方红一号”卫星从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卫星为近似球形的72面体,质量173千克,直径约1米、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外壳表面由按温度控制要求经过处理的铝合金为材料,球状的主体上共有四条二米多长的鞭状超短波天线,底部有连接运载火箭用的分离环。卫星飞行轨道为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为倾角68.5度的近地椭圆轨道,运行地球一圈周期为114分钟。“东方红一号”卫星除了装有试验仪器外,还可以以20兆赫的频率发射《东方红》音乐,该星采用银锌电池为电源。
“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工作寿命20天(实际工作寿命28天),期间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至同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
成就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虽比它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发射成功后,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中国应该发展载人航天,并提交发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报告,得毛泽东亲笔批示“同意”。
主要参数
卫星重量:173公斤
卫星外形:直径1米的球形72面体
近地点:439公里
远地点:2384公里
用途:广播“东方红”乐曲
卫星目前状态
2008年1月3日根据NASA的数据写出来的。
近地点:430公里
远地点:2075公里
轨道倾角:68.4度
运行周期:110.6 分钟
设备
星上的仪器舱装有电源、测轨用的雷达应答机、雷达信标机、遥测装置、电子乐音发生器和发射机、科学试验仪器等。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同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
卫星上采用银锌蓄电池作电源,电池寿命有限,卫星运行20天后,电池耗尽,“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卫星结束了它的工作寿命。但是,卫星的轨道寿命没有结束,根据轨道计算,大约能在太空运行很多年。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诞生
东方红一号” (Dong Fang Hong I/Red East 1)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当时共做了五颗样星,结果第一颗卫星就发射成功。该院制定了“三星规划”:即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和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而孙家栋则是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1967年,党鸿辛等人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天线干膜,成功解决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递困难问题。“东方红一号”卫星因工程师在其上安装一台模拟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音乐仪器,并让地球上从电波中接收到这段音乐而命名。
1956年,中国把开发火箭技术纳入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积极倡议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195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根据这一战略考虑,中国科学院把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第一次重点任务,揭开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克服困难,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踏上了征服太空之路。当时受到“大跃进”影响,曾提出过研制高能推进剂运载火箭、发射重型卫星和要在1959年国庆节将中国的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的设想。但这种设想脱离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工业基础,因而缺乏实现的可能。1959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传达邓小平同志指示:卫星明后年不放,与国力不相称。据此,调整任务部署,提出“以探空火箭练兵、空间物理探测打基础、不断探索卫星发展方向,筹建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室,研究地面跟踪接收设备”的具体方针。通过贯彻这一方针,中国在火箭技术、航天器技术、有效载荷技术、姿态控制技术、轨道设计和发射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以及人才的培养和训练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发射过程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1号卫星重173 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东方红一号”卫星以火车运输时,铁路沿线每两根电线杆间由一位荷枪实弹的卫兵守卫。于1970年4月24日 21时35分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CZ-1)载著“东方红一号”卫星从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卫星为近似球形的72面体,质量173千克,直径约1米、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外壳表面由按温度控制要求经过处理的铝合金为材料,球状的主体上共有四条二米多长的鞭状超短波天线,底部有连接运载火箭用的分离环。卫星飞行轨道为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为倾角68.5度的近地椭圆轨道,运行地球一圈周期为114分钟。“东方红一号”卫星除了装有试验仪器外,还可以以20兆赫的频率发射《东方红》音乐,该星采用银锌电池为电源。
“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工作寿命20天(实际工作寿命28天),期间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至同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
成就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虽比它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发射成功后,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中国应该发展载人航天,并提交发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报告,得毛泽东亲笔批示“同意”。
展开全部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按当时时间先后,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主要参数
卫星重量:173公斤
卫星外形:直径1米的球形72面体
近地点:439公里
远地点:2384公里
用途:广播“东方红”乐曲
卫星目前状态
2008年1月3日根据NASA的数据写出来的。
近地点:430公里
远地点:2075公里
轨道倾角:68.4度
运行周期:110.6 分钟
设备
星上的仪器舱装有电源、测轨用的雷达应答机、雷达信标机、遥测装置、电子乐音发生器和发射机、科学试验仪器等。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同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
卫星上采用银锌蓄电池作电源,电池寿命有限,卫星运行20天后,电池耗尽,“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卫星结束了它的工作寿命。但是,卫星的轨道寿命没有结束,根据轨道计算,大约能在太空运行很多年。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诞生
“东方红一号” (Dong Fang Hong I/Red East 1)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当时共做了五颗样星,结果第一颗卫星就发射成功。该院制定了“三星规划”:即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和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而孙家栋则是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1967年,党鸿辛等人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天线干膜,成功解决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递困难问题。“东方红一号”卫星因工程师在其上安装一台模拟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音乐仪器,并让地球上从电波中接收到这段音乐而命名。
1956年,中国把开发火箭技术纳入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积极倡议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195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根据这一战略考虑,中国科学院把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第一次重点任务,揭开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克服困难,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踏上了征服太空之路。当时受到“大跃进”影响,曾提出过研制高能推进剂运载火箭、发射重型卫星和要在1959年国庆节将中国的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的设想。但这种设想脱离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工业基础,因而缺乏实现的可能。1959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传达邓小平同志指示:卫星明后年不放,与国力不相称。据此,调整任务部署,提出“以探空火箭练兵、空间物理探测打基础、不断探索卫星发展方向,筹建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室,研究地面跟踪接收设备”的具体方针。通过贯彻这一方针,中国在火箭技术、航天器技术、有效载荷技术、姿态控制技术、轨道设计和发射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以及人才的培养和训练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主要参数
卫星重量:173公斤
卫星外形:直径1米的球形72面体
近地点:439公里
远地点:2384公里
用途:广播“东方红”乐曲
卫星目前状态
2008年1月3日根据NASA的数据写出来的。
近地点:430公里
远地点:2075公里
轨道倾角:68.4度
运行周期:110.6 分钟
设备
星上的仪器舱装有电源、测轨用的雷达应答机、雷达信标机、遥测装置、电子乐音发生器和发射机、科学试验仪器等。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同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
卫星上采用银锌蓄电池作电源,电池寿命有限,卫星运行20天后,电池耗尽,“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卫星结束了它的工作寿命。但是,卫星的轨道寿命没有结束,根据轨道计算,大约能在太空运行很多年。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诞生
“东方红一号” (Dong Fang Hong I/Red East 1)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当时共做了五颗样星,结果第一颗卫星就发射成功。该院制定了“三星规划”:即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和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而孙家栋则是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1967年,党鸿辛等人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天线干膜,成功解决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递困难问题。“东方红一号”卫星因工程师在其上安装一台模拟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音乐仪器,并让地球上从电波中接收到这段音乐而命名。
1956年,中国把开发火箭技术纳入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积极倡议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195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根据这一战略考虑,中国科学院把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第一次重点任务,揭开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克服困难,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踏上了征服太空之路。当时受到“大跃进”影响,曾提出过研制高能推进剂运载火箭、发射重型卫星和要在1959年国庆节将中国的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的设想。但这种设想脱离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工业基础,因而缺乏实现的可能。1959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传达邓小平同志指示:卫星明后年不放,与国力不相称。据此,调整任务部署,提出“以探空火箭练兵、空间物理探测打基础、不断探索卫星发展方向,筹建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室,研究地面跟踪接收设备”的具体方针。通过贯彻这一方针,中国在火箭技术、航天器技术、有效载荷技术、姿态控制技术、轨道设计和发射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以及人才的培养和训练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
2,火箭是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3,具体发射时间是21:35
4,173kg哟!
如今50年过去了,这颗老卫星依然在空间轨道兢兢业业工作着。而当年参与开发的科学家,大多已经不在了,但「东方红1号」承载着他们钻研精神,在浩瀚宇宙中,一步步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
然而这个计划,一搞就是三十多年,以当时中国的航天实力,难度非常大,714工程直接被搁置。到了1992年,中国政府才批准载人航天工程,命名为「921工程」,在复杂交错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在艰难中坚持稳定打基础,朝载人航天之路一步步努力。好在经过四次的无人试验飞船之后,我们迎来了振奋国人的「神五」。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着「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在轨运行了14圈,历经21小时后顺利回到地球。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意义重大。有了良好开头,我国的载人航天研究脚步明显加快。
1,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
2,火箭是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3,具体发射时间是21:35
4,173kg哟!
如今50年过去了,这颗老卫星依然在空间轨道兢兢业业工作着。而当年参与开发的科学家,大多已经不在了,但「东方红1号」承载着他们钻研精神,在浩瀚宇宙中,一步步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
然而这个计划,一搞就是三十多年,以当时中国的航天实力,难度非常大,714工程直接被搁置。到了1992年,中国政府才批准载人航天工程,命名为「921工程」,在复杂交错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在艰难中坚持稳定打基础,朝载人航天之路一步步努力。好在经过四次的无人试验飞船之后,我们迎来了振奋国人的「神五」。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着「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在轨运行了14圈,历经21小时后顺利回到地球。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意义重大。有了良好开头,我国的载人航天研究脚步明显加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东方红一号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首颗人造卫星,也是东方红人造卫星系列的首颗卫星。其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并且其技术和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的首颗卫星。该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什么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于1970年4月24号发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