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纸币是什么?
明朝的货币,可以分为三类:纸钞、铜钱、白银。前期,以纸钞为主要货币;后期,则是以白银为主要货币;铜钱贯穿其中,作为一种小额交易的介质使用。
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多次派军北伐蒙古以消除外患。自元末至明初,连年的战乱导致社会生产停滞,民不聊生。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恢复社会经济发展。但由于战乱导致各地铜矿停产,洪武通宝的铸造量并不能满足商业、农业发展和多次北伐的军费使用。于是,洪武八年,朱元璋下令:造大明宝钞,为通行货币。
在明朝前期使用的通用的货币为纸质钞票“大明宝钞”,在明朝开国之后由于缺少铜等材料,所以采用纸质“大明宝钞”,明朝纸钞发现,政府完全没有准备,全靠信用维持,开始时尚能维持名义币值,后来由于对外用兵、民间伪造、官吏舞弊等因素,导致纸钞大规模贬值,到洪武二十七年,纸钞1贯(1000文)兑换铜钱只能换到160文。到英宗时,纸钞一贯只能换钱不到10文。
明朝的纸币,继承自元查纸币制度而又有所创新,于洪武八年(1375年)开始发行。纸币面额有:100、200、300、400、500文和1贯(1000文)五种。一百文以上用纸币交易,100文一下用铜钱交易,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百姓可以拿金银到政府换取纸币。
孝宗以后纸钞在流通中已经没有意义,虽然明朝政府始终没有宣布纸钞作废,但是纸钞实际上已经退出了流通领域。这种纸币在明朝流通了270多年,朝廷对待这种纸币是只负责印制,对于一些破损的纸钞也不回收,造成了当时的货币膨胀,慢慢的被民间拒收和摒弃
明代大明通行宝钞一贯,大明通行宝钞长能达到30厘米以上,宽能达到20厘米以上,是世界上票副最大的纸币。外框采用传统的枝叶海水龙纹,两侧面文九叠篆“大明宝钞,天下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