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0万比不上月薪3000的公务员,父母的偏见,你怎么看?
90后这个群体,作为职场上的新生力量,在求职就业相较于70,80后体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他们要求公司环境好,要有自己展现的舞台,甚至还要有健身房以及下午茶,同时十分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父母那代人的眼里和价值观中,银行,公务员是待遇和福利数一数二的工作,工作稳定而且讲出去脸上有光。
但是随着社会职业的细分和新兴职业的诞生,对于90后这个主张独立自由的群体来说,求职的选择性更大。像银行,国企,公务员这样的工作也并不是自己的第一选择,但是在父母的眼里,除了这三个方向的工作以外,即使你年薪20万,依旧活在父母的鄙视链中。
朋友大学毕业于一家很普通的学校,他的爸妈担心自己女儿未来找工作麻烦,直接就给他找了一个当地公务员的工作,当然,人家也是正儿八经考进去的,但是工作的地方在当地乡镇,也是一个基层的公务员,当时这样的工作差不多干了两年,每个月工3500块,但是最后实在是受不了伺候人的工作,每天都是低人一等的感觉,最后背着父母辞职不干了。
自己买了一张去杭州的车票,开始了自己找工作之旅,爸妈知道的时候,她已经找到第二份工作了,是做电商的。其实他的爸妈知道她辞的时候也是很生气,打算随他自己去找工作不管了,而且放出了狠话,既然这么好的工作自己不珍惜,那就到时候别夹着尾巴回来。
她自己在杭州干了4年,也算做出了点成绩,年薪20万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平时加班会比较多。以前的公务员工作撑死也就年薪7-8万,现在自己的工作收入是公务员工作的2倍,但是即使是这样,每次回到家里的时候,爸妈总是会拿自己的工作说事,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样的工作是不会长久的,年薪20万又怎么样,又不能干一辈子,还不如公务员体制内的工作。
甚至还说道,做这样的工作现在天天加班,以后生孩子了谁来照顾,干这样的工作还不如回家待着,辞职别干了算了。这样的话语,体现了多少对职业和工作的歧视,没错在我们父母那个年代,体制内的工作确实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那时候拥有这样的工作甚至是一种梦想。但是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就业环境不一样,大家对于工作的价值衡量也不一样。
有人说,之所以有些父母对这样的工作看得很重,其实是一种内心无能的表现,因为这些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相当的稳定,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基本上可以做一辈子。
就想中年危机一样,无能,无法改变现状的人,才会牢牢的抓住现在的工作,而最好最容易抓住的工作,就是体制内的工作,员工替换和淘汰程度低,也正是因为父母对于工作的求稳,也恰恰体现了他们内心的恐惧,不敢挑战,不敢跳出体制内的圈子。
习惯了安逸的人,对于有挑战的事情,也不会轻易去尝试,对于体制内的工作有好感是好事情,但是环境在变,工作和行业也在变,没必要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到自己的子女上,工作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的意义不就是能在这上面花几年的时间和精力,能实现和达成自己的目标吗?但是实现目标和价值的前提是,你先得喜欢你这份工作。对于父母的观念,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