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弟子,怎么苏秦输了呢?
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在乱世中争鸣的景象,百家以各自的理念来治理乱世,而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鬼谷子所创的鬼谷一派(又称纵横家)。
鬼谷子的身世来历无从所知,即便有介绍也多为传说故事,但鬼谷子所教导的弟子都在战国的各个国家间大放异彩,而其中又以苏秦张仪最为出众,他二人分别提出的“合纵”与“连横”之策,可以说完全成为了战国后期各个国家整个战略方针。
苏秦是雒阳人,本来是在家务农,后去求学拜鬼谷子为师,学成毕业之后,下山在外游历多年,都没有找到能让自己大展身手的国家,回家后受到亲人的冷漠,又下定决心重新苦读,一年之后思索出“合众弱以攻一强”的合纵之道,苏秦带着这套理念在游历各国之后,终于在燕国等待一年之久后得到了燕文侯的赏识,并且得到重用,后从燕国出发游说各国,联合起来一起攻打当时已经有称霸实力的秦国。
合纵成功后苏秦将六国联盟的盟约派人送到秦国去,便让秦国胆战心惊,从此不敢窥探函谷关以外的地界长达十五年之久,直至秦国有一个人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才改变秦国因六国联合带来的困境,这个人就是苏秦的同门师兄弟,张仪
张仪走上历史的舞台后,向当时的秦国国君秦惠文王提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连横之道来对抗六国的合纵之道,秦国应用连横之策后,果然大破六国的合纵,解除了对秦国长达十五年的困境。
那么同样是师从鬼谷子的纵横家,苏秦提出的合纵之道为什么会被其同门张仪提出的连横之道所击败呢?是苏秦学艺不精吗?其实并非如此,联合众弱来抗一强这无疑是一个能在乱世之中保存自己,并且慢慢壮大的好计策,之所以会败于连横之道乃是因为人心难测,合纵之道的威力在于众弱需要保持同一心思,各国之间需要共进共退,才能使强国忌惮而不敢冒犯,但要所有人真正的同一个心思何其之难,更何况还是在国与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上统一心思。
而连横之道的“事一强以攻众弱”为什么就能胜呢?实际上也是利用人心,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连横之道比之合纵之道来的更加现实容易些,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有秦国这个强国在,和它联盟的弱国几乎都不需要付出便能夺取其他弱国的资源,而连横之道的本身也并不需要与其联合的弱国为它做什么,目的只是为了打乱弱国之间的统一攻秦的心思。
合纵之道本身并不比连横之道差,如战国时期的六国共同进退,便能将秦国封锁在函谷关而束手无策,又如三国时期的孙刘联盟共拒曹操,便能让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至死都没能实现。合纵连横二者之间只在于一个实行力的问题,合纵实行难度大,过于理想。而连横实行起来则更加容易,贴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