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只吃食草动物的肉,几乎不吃食肉动物?是不好吃吗?
在地球生态系统中,作为万物的灵长,人类无疑是顶级掠食者,处在食物链的最顶端,很多动物难免成为人类口中的食物。尽管如此,人类基本上只会吃草食性动物,比如牛、羊,而不吃虎、狮这样的肉食性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人类几乎不吃食肉动物,当然不是因为它们的肉有毒不能吃。早在3600年前的商朝,中华厨祖伊尹说道:“肉玃者臊”,意思是肉食性动物的肉有臊味,但只要去臊就行。也就是说,古时人们也是会吃食肉动物。
而在更加久远之前的史前时期,原始人类更是不可能挑食草还是食肉动物吃,那时有的果腹就不错了。数万年前,地球上生活着剑齿虎这样的猛兽,它们的体型远超如今的猫科动物,但它们却因为被原始人类的过度捕杀而走向灭绝。
人类确实非常爱吃肉,素食者的占比非常低。既然食肉动物往往体型庞大,肉是可食用的,为什么人类却偏爱食草动物呢?
虽然人类很强大,但猎杀大型食肉动物(小型不够塞牙缝)是有风险的,食肉动物非常凶猛。而且随着人类的不断扩张,大幅压缩了食肉动物的生活空间,导致它们的数量大幅减少,像老虎这样的猛兽濒临灭绝,成为保护动物,所以捕杀它们现在是不被允许的。
与食肉动物相比,食草动物的数量要多得多。这是因为生物的能量随着食物链的传递效率很有限,通常只有10%。要养活一只大型食肉动物,需要很多的食草动物。
自然界中遍地都是植物,所以更多的动物选择以植物为食,它们很容易获取到食物。食肉动物捕猎需要耗费很多体力,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捕到猎物,它们在在野外吃不饱是常有的事情。
由于食草动物数量更多,而且生性更温顺,所以它们自然成为了人类的首选肉类来源。为了更方便获取到肉,让食物有稳定来源,到了一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化动物,很多食草动物被驯化成家畜,这为后来人类文明的飞跃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而驯养大型食肉动物很不现实,一来它们生性凶猛,二来也养不起。饲养大型食肉动物,需要耗费很多肉,因为只有少数能量可以向食物链上层传递,吃一斤肉并不能长出一斤肉,也就是料肉比实在太高了。举例来说,一只成年老虎每天可以吃四五十公斤的肉,根本养不起。
有那喂养食肉动物的肉,还不如人类自己吃了,何必再多此一举,把肉浪费掉。反观牛、羊、猪的料肉比要低得多,这些食草动物对食物不怎么挑,养殖成本较之食肉动物要低得多。
食肉动物的养殖成本非常高,而且它们的繁殖率很低,数量稀少,大部分都混成了保护动物,根本不够全世界几十亿人口的肉类需求。人类可以大量养殖食草动物,牛羊的数量能够达到数亿只,可供人类的日常需求。
另一方面,人类其实不宜食用肉食性动物,尤其是自然界中的野生食肉动物。且不说食肉动物身上的细菌病毒,如果某些地方遭受污染,由于食肉动物位于食物链上层,毒素会在它们身上富集,人类食用它们将会存在很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