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关羽有机会击败徐晃吗?
反正之战徐晃具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关羽不可能击败他。最理想也就是对峙到得知荆州有变,关羽主动撤军而已。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七月,关羽从南郡出发,北伐襄樊,先是击败了名将曹仁,接着接着水淹七军,歼灭了曹操派来的援军,俘虏了统帅于禁,顺势包围了樊城。一时间关羽声威大震,威震华夏,许昌以南反曹势力纷纷起事,曹操也有些招架不住,有了迁都以避之的念头。
不过在司马懿、蒋济等人的劝说下,曹操决定一面遣使去江东劝说孙权偷袭关羽的大本营江陵,一面命徐晃去救援困守樊城的曹仁,从调张辽、曹彰等人赶来增援,自己也率军在后出发。
结果不等张辽赶到,徐晃已经击败关羽,解了樊城之围。而关羽在撤退途中,因为吕蒙占领了江陵,手下士卒皆无战心,纷纷逃散。关羽势单力孤,只能困守麦城,最后被吴军俘获杀害。
曹仁是曹操颇为倚重的一员大将。当初赤壁之战以后,曹仁率军留守江陵,周瑜和他战了一年之久,才夺取了南郡,可见曹仁的能力颇为出色。而于禁则是曹操最信赖的外姓大将,曾经建立了不少功勋,也不是平庸之辈。
关羽能击败曹仁和于禁,却败给徐晃,这不是说徐晃比曹仁、于禁更强,而是关羽的兵力太少,已经难以应对不断赶来的曹军。
关羽北伐襄樊时到底有多少兵马,史书上并没有确切记载。不过我们可以根据相关记载推测一二。
东汉时期,荆州共有南郡、南阳郡、江夏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七个郡,地广人多。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时,割据荆州的刘表曾经用兵十余万,是当时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
刘表死后不久,荆州成为曹操、孙权、刘备三家人争夺的重点。刘备在荆州势力最大的时候,曾经控制了南郡的大部、江夏郡的部分和荆州南部的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四郡,掌握了大半个荆州,拥兵数万。这也是刘备集团在荆州兵力最多的时候。
此后刘备为了夺取益州,先是自己率兵入川,不久诸葛亮、张飞、赵云又统帅数万人马前往益州增援刘备,荆州的守备力量大为削弱。
比如说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夺取益州以后,孙权向刘备索取荆州不成,干脆出兵夺取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这三郡几乎都没什么抵抗,可见守备力量空虚。而之后留守荆州的关羽率兵和鲁肃在益阳对峙时,也不过号称三万而已。
古代打仗为了虚张声势,壮大自己的军威,号称的兵力一般远多于自己实际兵力,所以关羽的实际兵力,可能两万不到。关羽是刘备集团留守荆州的最高指挥官,他统帅的部队,应该是荆州军的主力。但是关羽却只能带这么点人来和吴军对峙,即使考虑到关羽为了防备曹军,在江陵留下了一定的部队,并非全部兵力,那也说明刘备在荆州的力量非常有限。
而此后为了孙权和刘备以湘水为界瓜分了荆州,刘备让出了长沙、桂阳和江夏的夏口等地给孙权,自己只剩下了南郡大部、武陵郡、零陵郡三个郡而已,只相当于刘表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能供养的军队大约也就三五万人。
当然,此时的刘备手中还有益州,有了益州的支援,关羽手里的兵马原本也是可以多一些的。然而刘备不惜让出两个半郡给孙权,主要是因为曹操夺取了汉中,益州门户大开,危在旦夕,才不得不做出让步。所以此后刘备的重心依然是放在益州,全力备战,以图夺取汉中。
此后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起,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刘备一直和曹军在汉中激战。虽说汉中之战最后是以刘备获胜告终,但是他损失也不小,自然也顾不上荆州了。
因此关羽北伐襄樊时,他在荆州的总兵力大约不会超过五万,扣除留守的部队,实际北伐的部队最多也就两三万人。
应该说关羽带着两三万人能击败兵力占优的曹仁、于禁非常不易。不过兵力有限的关羽在取胜以后,也难以扩大战果,所以只能包围襄阳和樊城,一时无法攻克。
而徐晃原本驻守宛城时,手下就至少有数千人马。此后曹操先是命将军徐商、吕建等人率部和徐晃汇合,此后又增援了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徐晃手中的兵力应该在两万以上。相比之下,在扣除水军和包围襄阳、樊城的部队以后,关羽只有五千人马可以机动,兵力不到徐晃的四分之一,自然难以抵挡曹军的攻击了。
当然,关羽也可以提前解除对襄阳、樊城的包围,集中力量和徐晃决战。这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关羽的兵力和徐晃相当,甚至可能还略多一些,还是有机会取胜的。
不过光樊城之中的守军,就有几千之多,徐晃背后又有源源不断赶来的曹军增援。因此徐晃完全可以在樊城边上安营坚守不战,和曹仁互为犄角,相互支援,等张辽、曹彰等人,甚至是曹操赶来以后,再和关羽决战,关羽还是没有任何机会。
事实上这个问题简化下来,就是靠半个荆州能不能和曹魏至少一半的力量对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很明显,最理想的结果也就是关羽能和徐晃对峙到曹军后续部队赶到,或者是吕蒙夺取荆州的消息传来,他一样还是得撤军,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