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是如何命名,普通人是否有命名机会?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在地球上60亿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人获得以自己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荣。
我国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对小行星的观测是从1949年开始的。到1994年4月已发现的小行星中,已有120多颗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在全球62个天文台中,该台发现的被列入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数量名列第五。
但是紫金山天文台并不给予普通人命名,主要是命名地名和著名事件,比如北京奥运星和神州星等均是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因为此天文台的上司是中科院,所以想要命名还需要上级批准,然后才能报给国际小行星中心。和紫金山天文台类似的还有国家天文台,情况也是一样。
所以普通民众想要通过这些渠道命名,可能性基本为零。
拥有命名权的单位:
IAU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天文台(2008年12月24日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也是我国内地高校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
其永久正式编号为207931,其命名权归属山东大学,这颗小行星最终被命名为威海星)、星明天文台(2011年12月23日星明天文台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
也是我国业余天文爱好者使用业余器材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其永久正式编号为546049,发现者为业余天文学家孙国佑和高兴)。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小行星命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