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每当提到防线突破战,人们总会首先想到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实际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防线突破战并非人们熟知的马其诺防线,而是1944年9月至1945年2月被盟军攻破的德国“齐格菲”防线.后者无论从防线本身的工事规模,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数量以及战役结果所带来的战略意义都要远远胜过前者.巧合的是两次战役中德军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然其命运却截然相反一一曾成功攻破法军马其诺防线的德军,却在其本国境内的.齐格菲"防线攻防战中输了个一败涂地!虽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德军的失败乃是历史必然,但从军事角度看,作战上接二连三的诸多失误乃是其迅速溃败的重要原因.失误一:构造的失衡"齐格菲"防线是二战前德国在其西部边境构筑的永备筑垒体系,也称"西线屏障"或"齐格菲阵地".其建立目的是为防卫德国西线边界,并以之作为向西进攻的出发基地."齐格菲"之名源于德国民间史诗《尼贝龙根之歌》中的英雄王子——传说他曾经杀死巨龙,以龙血沐浴全身,而后可刀枪不入.德国以之命名防线,取其"坚不可摧"之意.防线工程于1936年3月开始构筑,至1939年8月基本建成.德国政府先后共投入10万工程兵部队,约35万劳工,工程总耗资高达35亿马克."齐格菲防线"中设置的"龙牙"障碍物.齐格菲"防线全长约630千米(马其诺防线全长390千米),从德国靠近荷兰边境的克累沃起,沿着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的边境至德国,瑞士边界结束,共划分为北,中,南3个防区.其中,中防区最为牢固,最大纵深达到75千米(马其诺防线最大纵深15千米).防线共构筑有各类永备筑城工事14000个(马其诺防线永备工事5800个),平均每千米正面上的工事数量达到22个(马其诺防线每千米为15个).防线内部还构筑有较完备的道路网,以便于军队实施机动.看上去,.齐格菲"防线犹如铜墙铁壁,固若金汤.然事实并非如此一一如此庞大的防线下,隐藏着许多致命弱点.首先,防线许多地段未构筑斜切阵地,一旦对方机械化装备突入阵地,便可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这在日后的实战中即得到了证明.其次,缺少能进行环形反坦克防御的支撑点和抵抗枢纽,对突入战地的坦克缺乏有效抵御手段和能力.再次,防线中大量小型工事并不坚固且伪装极差,极易被炮火识别并摧毁.第四,部分工事在构建的时候设计不尽合理,其隐蔽措施严重束缚了武器威力和机动能力的发挥..失误二:指挥用人的失当.在一场战斗或是战役中,指挥员作用至关重要.此次战役德军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希特勒用人失当.先看参战方盟军部队几员大将:善于布阵造势的布莱德雷,这位"战术大师"坐镇中帐,运筹帷幄,在战役中表现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全方位的大局观;善打大规模进攻战的蒙哥马利,北非战场使这位元帅一战成名,此次战役中同样战功显赫,防线突破口的选择和"手榴弹行动"都由其一手包办;善于攻坚的.铁血"将军巴顿,这位酷爱马术的美军四星上将,天生有着驾御机动"坐骑"——坦克的能力,战场上素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盟军指挥官可谓人才济济.反观德军一方,时任西线总司令的是伦德斯泰特,此人素以用兵谨慎,作战思想保守而着称.二战期间就曾多次因抵制希特勒作战命令而被后者解除职务.出任西线总司令一职后伦德斯泰特本性不改,始终坚决避敌,退让的防守策略,致使德军战场形势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可以说无论从前线指挥官的数量,还是经验来讲,德军都完全处于下风.失误三:作战方针的失误布莱德雷和巴顿.蒙哥马利在一起战役中,德军作战方针缺乏针对性.可能是受到接连几次战役失利的影响,希特勒收敛了很多.此次是命令部下一味死守原地,展积极防御.前线指挥机关指示精神,采取了构垒防线,:,放弃进攻的被动做法.1940年的法军在马其顿错误,4年后的德军在"齐线蹈其覆辙!"在"齐格菲"对莱茵河上鲁登道夫铁桥的体现了德军防御的机械,情形是,盟军已攻克科隆,涅米根到德国本土科隆之间多英里的区域,形成了首尾呼应;此时盟军要想继续向必须经过鲁登道夫铁桥.况且,德军已经没有能力守住,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炸毁盟军的推进步伐,为后续部赢得时间.但德军指挥官却多的精力放到了坚守"阵地"到美第7装甲师开上铁桥时,,再想炸桥为时已晚,只地看着美军的装甲部队轰鸣的眼前驶过.:突破地点的选择对于进攻一方来说.既要便于进攻,又要便于后撤,这样一个"平衡点"很难找到,因为防御者总是比进熟悉地形,防御者不会轻易留下可乘之机.但战斗打响不一样了,动态的战场上总纵即逝的战机,这就要求进攻一方的指挥员具备捕捉战机的能力以及相当的勇气和魄力,此次战役中盟军将领蒙哥马利恰恰就是这样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1945年2月7日,随着科尔马战斗的胜利,美军第1集团军左翼继续向北部进攻,在鲁尔水坝与德军展开了激烈对抗.无奈之下德军只好打开水坝造成河水泛滥,美军第9集团军因此被迫推迟进攻2个星期.此时德军集团军司令冯·布拉斯维茨和希特勒本人都认为盟军不可能穿过一边是洪水,一边是德国森林的沼泽地.但事实上德国人大错特错——盟军恰恰选择了这个地点作为突破口,2月8日上午10点半,经扩编的英军第30集团军在靠近德国,荷兰边界的马斯河和沃尔河之间仅7英里的战线上发起了进攻,第一轮波次就投入5个师,打了德军一个措手不及.当天晚上防线就被撕开了一个缺口,数千名德军被俘.此次"偷袭"的成功同时也宣告了"齐格菲"防线崩溃的开始.失误五:空战对峙的失败.飞机在二战时期对于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当时高炮技术不成熟,飞机居高临下的优势非常突出一一受当时技术水平的影响,飞机轰炸准确率其实并不高,但由于参战双方都是利用大规模军团作战,目标面积很大,这使得轰炸的效果仍然会很明显.此次战役中两次关键性战斗,盟军都是先通过空中轰炸,打乱德军防线作战部署,而后发突破"齐格菲"阵地的.
这并不完全是防线本身和指挥官的问题,毕竟齐格飞防线还是成功阻挡了盟军4个月之久,以“世界上没有永远坚固的防线这句话”做依据来看,齐格飞防线还是成功的,毕竟当时的德军已近不是11943年前的德军,甚至不如诺曼底战役及法国战役期间的实力,1945年2月,德军在西线最后的精锐也被消耗在阿登地区,这其中包括大量精锐的装甲部队,飞机以及火炮,再赶上苏军在东线发动了维斯瓦河至奥德河一线的全面攻势,西线有实力的部队都被调去了东线,留在西线齐格飞防线背后的德军只剩下一个空架子的B集团军群,部队里充斥着平民组成的国民军,老弱病残已经不是稀奇事,坦克都被调去了东线,飞机也因为缺少油料和飞行员而不能作战,甚至连弹药都很匮乏,别看德军背后是鲁尔工业区,但是由于盟军的轰炸,工业区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了,他们面对的是兵精粮足的百万盟军部队,这种局面无论是伦德斯泰特还是莫德尔,都已经无能为力了,防线修的再坚固,没有人守在上面,那充其量只是一堆建筑而已。这就是德军两线作战最终的苦果
这并不完全是防线本身和指挥官的问题,毕竟齐格飞防线还是成功阻挡了盟军4个月之久,以“世界上没有永远坚固的防线这句话”做依据来看,齐格飞防线还是成功的,毕竟当时的德军已近不是11943年前的德军,甚至不如诺曼底战役及法国战役期间的实力,1945年2月,德军在西线最后的精锐也被消耗在阿登地区,这其中包括大量精锐的装甲部队,飞机以及火炮,再赶上苏军在东线发动了维斯瓦河至奥德河一线的全面攻势,西线有实力的部队都被调去了东线,留在西线齐格飞防线背后的德军只剩下一个空架子的B集团军群,部队里充斥着平民组成的国民军,老弱病残已经不是稀奇事,坦克都被调去了东线,飞机也因为缺少油料和飞行员而不能作战,甚至连弹药都很匮乏,别看德军背后是鲁尔工业区,但是由于盟军的轰炸,工业区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了,他们面对的是兵精粮足的百万盟军部队,这种局面无论是伦德斯泰特还是莫德尔,都已经无能为力了,防线修的再坚固,没有人守在上面,那充其量只是一堆建筑而已。这就是德军两线作战最终的苦果
展开全部
二战的齐格菲防线其实就是所谓的“西墙”,在1944年蒙哥马利打算发动一场市场花园行动跨过莱茵河直捣德国人的老巢的,这样可以绕过西墙,可惜失败了。
后来盟军对西墙发动进攻,只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战果,如突破亚琛。由于西墙的很多地势非常险要,可供突破的地方十分有限,盟军很希望的国人能够从西墙后面冲出来打一场。谁知道德国人还真遂了盟军的愿了发动了阿登反击,就是规模比盟军希望的大得多。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盟军损失巨大,但是德国人还是失败了而且损失了西线仅有的机动力量,只能彻底龟缩在西墙后面。再到后来盟军发动攻势成功地突破了德军的防线,美军夺取了莱茵河上的雷马根大桥。英军强渡莱茵河两军直捣鲁尔区,德军西线指挥官莫德尔自杀。
总的说来齐格菲防线是在盟军的连续打击下一点点崩溃的,和马奇诺防线被突破不太一样。
后来盟军对西墙发动进攻,只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战果,如突破亚琛。由于西墙的很多地势非常险要,可供突破的地方十分有限,盟军很希望的国人能够从西墙后面冲出来打一场。谁知道德国人还真遂了盟军的愿了发动了阿登反击,就是规模比盟军希望的大得多。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盟军损失巨大,但是德国人还是失败了而且损失了西线仅有的机动力量,只能彻底龟缩在西墙后面。再到后来盟军发动攻势成功地突破了德军的防线,美军夺取了莱茵河上的雷马根大桥。英军强渡莱茵河两军直捣鲁尔区,德军西线指挥官莫德尔自杀。
总的说来齐格菲防线是在盟军的连续打击下一点点崩溃的,和马奇诺防线被突破不太一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巴顿率军打过去,就这么过去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