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我国荒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其人为原因有哪些
我国荒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据统计,内蒙古的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的主要人为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内蒙古的牧业和农业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长期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垦和放牧。这些活动破坏了草原植被,导致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过度采煤和石油开采。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长期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采矿和开采。这些活动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破坏了地表和地下水源,导致荒漠化的加剧。
水资源过度开发。内蒙古的水资源相对匮乏,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长期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这些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导致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沙尘暴和气候变化。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风沙频繁,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荒漠化现象也得到了加剧。
总之,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缓解和治理。
2023-08-28 广告
根据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力实施风沙源治理、石漠化治理、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沙漠公园建设,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成效显著。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
狭义
狭义荒漠化也即沙漠化。在极端干旱、干旱与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并逐步形成风蚀、风积地貌结构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定义的关键是“沙质地表条件”。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区。
广义
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类型特征
热带荒漠
成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温带荒漠
成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没有植被(保护)等。
以风力作用下的荒漠化过程为例,包括发生、发展和形成3个阶段:
①发生阶段。仅存在发生荒漠化的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等,即潜在荒漠化。
②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已被破坏,出现风蚀、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风沙活动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包括发展中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土地面积20%以下)和强烈发展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土地面积20~50%)。
③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50%以上,为严重荒漠化。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既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类的不当活动。
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地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植被破坏,荒漠化现象开始出现和发展。荒漠化程度及其在空间扩展受干旱程度和人畜对土地压力强度的影响。荒漠化也存在着逆转和自我恢复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大小及荒漠化逆转时间进程的长短受不同的自然条件(特别是水分条件)、地表情况和人为活动强度的影响。
人为原因:人类过度开发绿洲,破坏了绿洲的生态环境,消耗了高山冰川的水资源有加上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治理措施。控制人口规模,推广节水工业和农业,淘汰耗水工业,恢复塔里木河等河流的生态功能,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