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大多不太好?
人到了青年时期(一般指14、15岁到25岁左右),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比如升学、就业、理想、前途、恋爱、婚姻、家庭和人际关系等。
由于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而苦恼,文化娱乐单调枯燥使人感到无聊,对个人前途所产生焦虑担心。
待业青年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时,容易悲观失望、焦虑自卑、消沉颓丧、恋爱不顺心和波折,造成抑郁和情绪波动,甚至出现心因性反应状态。
青少年正处在性成熟时,对性的好奇、担心、恐惧等,都对青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当代青年不是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而是有“某种至今没有发现的严重疾病”在暗中折磨着他们,使他们不能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栋梁之材。
他们很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比如压抑、自卑、空虚、彷徨等。青年希望自己成才,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力军,自觉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力求做到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
从整体来说,青年心理一般是正常的,但“正常”并不等于“健康”。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青年完美地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内经》上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不治已乱而治未乱。”我们研究青年心理健康,主要是从积极方面去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全民族的心理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身体必须锻炼,这个道理已经为青年朋友所接受。建议青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从这几个方面增进心理健康: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根说:“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心灵的健康。”一个人不认清人生的意义,缺乏远大的理想,必然会沉湎于身边琐事和儿女情长,为无谓的烦恼困扰;
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豁达大度,精神抖擞。心理鄙俗,就会鼠目寸光,庸人自扰;心理高尚,才会胸怀开阔,目光远大。
许多青年改革者能够在种种打击下坚持正确的方向,忍人之所不能忍,处人之所不能处;许多病残青年,能够经受病魔的折磨而满怀豪情,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理论、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格的核心,一般来说很少变动,而个人的需要、愿望等,则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总是与人生观、信念相一致并受其制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以此为中心把需要、愿望、理想同行动统一起来,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二、接受现实的自我
在青年人所具有的条件中,容貌、体态、素质、气质都与遗传因素有关;家庭出身、幼年生活的环境,也不能由本人选择。
先天造成的生理缺陷难以弥补,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也不可能挽回。如果对这些条件满腹怨恨,只能徒添忱伤。
人不仅要对自己的一切充分了解,而且还要坦然承认和欣然接受。孤芳自赏和自轻自贱,都会增加个人的不安和痛苦。
对自己期待过高,视为尚无用武之地的英雄,便会觉得“庙小神仙大",以怀才不遇而牢骚满腹;
对自己估计过低,就会觉得在社会上毫无价值,不是因长得丑而羞于见人,就是因水平低而不敢有所作为。这两种人对自己都常怀不满,憎恨、拒绝自己,在无谓的叹息和反悔中度日。
总之,只有欣然接受自己,才能避免心理冲突,有的青年字句尚欠通畅,便幻想写出惊世之作;有的青年幻想在短时间内便做出震惊寰宇的发明。
抱负水准过高,因为脱离现实,往往碰得焦头烂额;抱负水准过低,会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只有抱负水准适当,在改造客观条件的同时不断调整目标,才会避免挫折,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旺盛的斗志。
在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二、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这些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会惊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溃。
三、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激烈的升学竞争
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抱怨自己,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此外,父母的离异,或亲人的死亡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不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况。
当代年轻人心理状态大多不好都是有很多原因的,大概整理了一下几点:
1、对未来职业不确定性
近几年因为疫 情的原因不少公司裁 员、劝退。不少其他行业也出现了各样原因。所以对未来职业发展和收入的担忧也是越来越强烈,自然变得悲观了一些。
2、阶 级的固 化让其有了躺平心态
阶 级 固 化这事基本已经形成了共 识,跨越阶 级太难,而且房地产又进一步阻 碍了 阶 级的流动。对于绝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在一二线买房子基本是要梭哈家庭积蓄+大部分工资用于还贷款,每月可支配收入很少;没有积蓄,没有资 产就不可能有财 产 性 收入。
3、感情、婚姻还有下一代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和生 育的欲 望真是极具下降,我甚至怀疑中国每年出生人口会快速下降到500万水平。年轻人对于感情和婚姻的不确定性的疑虑是大幅增加了,如果没有校园恋情,毕业后找个合适对象貌似都很费劲。
4、背井离乡没有依靠
现在城市之间发展差距快速扩大,大部分年轻人面临着追求个人发展回老家的问题。青春年少时,可能都想在一线城市大展拳 脚,被现 实 教育后又想回家,但往往还回不去,不甘心。
生活的艰难都是相对的,人的痛苦也都是来自自己的欲 望和预 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那预期又应该来自哪里呢,不应该是来自过去最美好的瞬间,而应该是当 下着眼未来。
就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导致了心态的问题,但不管怎样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应该根据情况具体调整,因为心态改不了现 状。应该是会勇 敢的面对才对。
另一方面又戴着一副社交面具,竭力逃避现实带来的真实压力。
这种社会角色定位混乱、自我迷失让人长期身心疲惫,负重前行,最终缺乏自我反省、自我觉察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并在关键时期未能寻求心理帮助,从自我肯定到自我否定,到怀疑他人,怀疑人生,最终。
自我价值的丧失
心理学家并没有对自我迷失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迷失的案例很多,基本上都是在社会交往、职业发展、家庭关系中,遇到挫折而自我否定的人。
其本质是自我价值丧失,心理的自由度缺乏韧性,无法单独面对生活本身带来的各种压力。
自我幻觉和真实世界
自我幻觉是人类痛苦的根本原因。
成年人的苦难,多源于对生活的自我幻觉太多。
成人辛苦的时候,总会回忆美好的童年,要是不长大该多好。
这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美好的自我幻觉一再被打破。
无所不能的能量到处被限制,欲望如同肥皂泡一样一个个破灭。
欲望的满足带来的只是短暂的满足和快乐,但它们同时也会诱捕你,就像金手铐一样,给你带来持续的痛苦。
这些欲望,无论是一辆豪车,一件美服,或是社会地位和名望,都是一个虚假的外壳。一旦被剥夺或失去,内心就会脆弱不堪。
人生大部分是空白,人忍受不了空白就要往里边填东西,给自己加载。
而人的内心,是很难用外在的物质来填满的,永远都有所谓更好的新生事物来吸引你。
而外在的物质会让人的虚荣心狠狠地被满足!
在紧张窒息的现代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同。
而一旦追求认同的努力占了上风,它就会使精神生活更加紧张。
结果,获得权力和优越感的目标在这一个体身上变得日益明显,他开始快马加鞭朝向这个目标奔驰,而他的生活变成了一种对更大胜利的期待。
这一个体失去了现实感,因为失去了与生活的联系,总在专注于别人对他的看法,他所关注的主要是他留给别人的印象。
我们不能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慰,但必须学会平衡心态。
像有人说的那样:你不必更好,也很好。
庄子认为一旦不为外物奴役,超越了死生、世俗、自我的一切羁绊,游心于无穷,人的精神就能象宇宙天地一般自由辽阔。
这样的人,就再也不是物的奴隶,物的工具。
痛苦可以得到消弥,心灵可以得到安顿。
如果我们只看重外在的东西,就像一句流行的话,什么叫做成功:
“升职加薪、开宝马、住洋房、迎娶白富美、嫁给高富帅,攀上人生巅峰。”
真的这样就可以得到幸福了吗?
实际上, 外在的物质并不能带给你持久的幸福感。
当然吃不上喝不上还是要先解决温饱问题。
在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上说,对工作有三种态度决定了你是否幸福,你是把工作当做 :
(1) 赚钱的工具
(2) 为了晋升发展
(3) 为实现自我
越是深陷物质世界,不安全感越大,越是向外追寻安全感,越是焦虑不安。
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变化的、无常的,它和安全感是相对立的,一旦有变,心便立刻开始焦虑。
这背后是对失去和未知的恐惧,因为我们希望那些努力争取来的一切物质能够永驻,但我们的无意识又非常清楚,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