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十号元素的化合价各是多少?
前二十号元素化合价:
H:+1、-1
Li:+1
Be:+2
B:+3
C:-4、+2、+4
N:-3、+1、+2、+3、+4、+5
O:-2 (在过氧根中为-1)、+2
F:-1
Na:+1
Mg:+2
Al:+3
Si:+2、+4
P:-3、+3、+5
S:-2、+2、+4、+6
Cl:-1、+1、+3、+5、+7
K:+1
Ca:+2
Fe:+2、+3
Cu:+1、+2
Zn:+2
Br:=Cl=I
Pb:+2、+4
Ag:+1
Au:+3、+5
惰性气体的化合价视为0(He Ne Ar Kr Xe Rn)
氢+1,氧-2,
银锂钠钾+l价,
锌镁钙钡+2价,
铝+3,硅+4.
只遇金属或是氢,
氮磷-3硫-2,
氟氯溴碘总-1.
可变价,不可怕,
具体判断"和为零".
单质为零要记清.
扩展资料:
化合价:
化合价(英语:Valence)是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即构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般的,化合价的价数等于每个该原子在化合时得失电子的数量,即该元素能达到稳定结构时得失电子的数量,这往往决定于该元素的电子排布,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排布,当然还可能涉及到次外层能达到的由亚层组成的亚稳定结构。
定义:
是物质中的原子得失的电子数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
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互相化合时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化合价也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一种性质。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并不是一定的,而是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比如,一个钠离子(化合价为+1,失去一个电子)一定是和一个氯离子(化合价为-1,得到一个电子)结合。
而一个镁离子(化合价为+2,失去两个电子)一定是和2个氯离子结合。
如果形成的化合物的离子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成为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化合价的概念就由此而来,那么元素的核外电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就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就是为了方便表示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而设置的。学习化合价时你应该了解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
另外,规定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不论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其组成的正、负离子的化合价的代数和均为零。离子化合物,
例:NaOH(钠化合价是正1价,氢氧根离子化合价是负1价,相互抵消为零价这样的化合物写法就成立)
化合价——原子形成化学键的能力。是形成稳定化合物中的彼此元素的化学性质。(即达成各元素形成稳定结构的一种能力性质)
注意: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这种性质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时才表现出来。就是说,当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时,即没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结合成化合物时,因此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
比如铁等金属单质、碳等非金属单质、氦等稀有气体。
书写
1、在化合物中,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
2、在元素正上方明确标出元素化合价,一律标出正负号。
3、有氧元素出现时,氧元素写在后面。
4、在由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中,书写化学式时,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写在前面,非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写在后面。
化学元素:
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从哲学角度解析,元素是原子的电子数目发生量变而导致质变的结果。
化学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它们只由一种原子组成,其原子核具有同样数量的质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之分解,并且能构成一切物质。
一些常见元素的例子有氢,氮和碳。2012年为止,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存在于地球上。拥有原子序数大于83(铋元素之后)的元素都不稳定,会放射衰变。 第43和第61种元素(锝和钷)没有稳定的同位素,会进行衰变。
可是,即使是原子序数高达95,没有稳定原子核的元素都一样能在自然中找到,这就是铀和钍的自然衰变。
同位素:
英国物理学家阿斯顿在1921年初证明大多数化学元素都有不同的同位素。元素的原子量是同位素质量按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质量分数求得的平均值。
在这同一时期里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在1913年系统地研究了由各种元素制成的阴极所得的X射线的波长,指出元素的特征是这个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也就是后来确定的原子序数。
这样,如果把同位素看作是几种不同的单独的元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决定元素的原子的特征不是原子量,而是它的核电荷数。
1923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作出决定:化学元素是根据原子核电荷的多少对原子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把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合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元素
2024-05-14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