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作,又感觉什么都写不出来怎么办
展开全部
昨天,一位文友给我发来几篇她写的文章,让我把把关。说实话,这等于给我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我自忖不是老师,不是作家,充其量,只是一个文字爱好者,平时喜欢写作而已,有什么资格给别人改文章。很多时候自己是“茶壶里装饺子一一素里有倒不出来。”有时,要么写不出来,要么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不满意。
其次,文由心生,我笔写我心,每个人写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别人往往体会不到或者体会不深。恐怕给别人改出来的文章,会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给改没了。
再次,每个人都有自己写文章的“定式”。写文章“定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递进式。我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式,有点随心所欲。
说了这么多,但文友的文章怎么办?我就把文章自以为不通顺的地方,或者“不走心”的地方稍微改一改,也算了了一点心意。
说到写文章,有人会问:想写文章,但是写不出来怎么办?这是大多数人会遇到的写作问题。
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叫做一点所谓“经验”吧。我称之为写作“三善于”:善于倾听;善于观察;善于记录。
还举上边文友的例子,她是在文教系统上班,有时节假日时,我们常在一起散步聊天。一次,在公园的湖畔,她边走边向我倾诉她的一段经历。我就耐心倾听。回去以后,把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写成文章,待她再来的时候,我把文章发给她看。她很惊讶,问:“你的脑子咋记哩?记恁清?”
我笑。其实,人长个脑袋,就是用的,用于记忆,思考,装“东西”。人脑有五大功能:感觉、控制运动、记忆、情感和情绪、认知。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他的《动物的哲学》一文中,提出一个著名观点:生物体“用进废退”。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就像大脑,越是勤思考勤运用,便越灵活;而越是懒惰不动脑,大脑便会像生锈的链条,难以正常运转。所以,大脑是不怕用的。我就是运用大脑功能,善于倾听别人倾诉,用脑子记下来。回去,把记忆再“扒拉”出来,梳理梳理,写出来,就是一篇文章。
文章无论叙事、记人、状景,都要对所写对象仔细观察,了然于胸。然后,在心里先进行构思,打个腹稿,再把它写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生气,有活力。那种不善于观察,闭门造车,全凭主观臆想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全无生气。
有次,为了写一篇有关家乡小城的历史,我一连往博物馆跑了三天。用手机拍下文字、文物照片等。甚至到历史文化遗址去实地考察、查阅网上资料,反复印证,才写出了三千多字文章。惟有善于观察,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写文章要胸中有物有的放矢,所谓“物”,即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留心,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把我们听到的看到的人物、有趣的事件、场景尽可能记录下来。过去有句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杆”,遇事多动笔,随时随地记下来,写文章时,就可以随时运用。过去靠记录本,现在,有了手机,既可以拍照,又可以记事,录音录像自不必说。比过去方便多了。
窃以为,写作并没有多少禁忌,想写就写。那么,什么样文章是好文章呢?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人家念了听了,不但完全明白文章的意思,还能领会到那种声调和神气,仿佛当面听那作文的人亲口说话一般。”
你看,叶老说得多么清楚形象明白。掌握了这些要领,写文章仿佛不难了。
文章要多写勤练,不怕写不好,就怕你不写。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
出来的。只有多写勤练,方可“熟能生巧”。
把写作当成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主动去写,带着愉快去写,就能写出好文章。
反之,把写作当做一种任务,一种压力,被动去写,带着烦恼去写,终究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不知道,你的想法与我一样否?
首先,我自忖不是老师,不是作家,充其量,只是一个文字爱好者,平时喜欢写作而已,有什么资格给别人改文章。很多时候自己是“茶壶里装饺子一一素里有倒不出来。”有时,要么写不出来,要么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不满意。
其次,文由心生,我笔写我心,每个人写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别人往往体会不到或者体会不深。恐怕给别人改出来的文章,会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给改没了。
再次,每个人都有自己写文章的“定式”。写文章“定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递进式。我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式,有点随心所欲。
说了这么多,但文友的文章怎么办?我就把文章自以为不通顺的地方,或者“不走心”的地方稍微改一改,也算了了一点心意。
说到写文章,有人会问:想写文章,但是写不出来怎么办?这是大多数人会遇到的写作问题。
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叫做一点所谓“经验”吧。我称之为写作“三善于”:善于倾听;善于观察;善于记录。
还举上边文友的例子,她是在文教系统上班,有时节假日时,我们常在一起散步聊天。一次,在公园的湖畔,她边走边向我倾诉她的一段经历。我就耐心倾听。回去以后,把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写成文章,待她再来的时候,我把文章发给她看。她很惊讶,问:“你的脑子咋记哩?记恁清?”
我笑。其实,人长个脑袋,就是用的,用于记忆,思考,装“东西”。人脑有五大功能:感觉、控制运动、记忆、情感和情绪、认知。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他的《动物的哲学》一文中,提出一个著名观点:生物体“用进废退”。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就像大脑,越是勤思考勤运用,便越灵活;而越是懒惰不动脑,大脑便会像生锈的链条,难以正常运转。所以,大脑是不怕用的。我就是运用大脑功能,善于倾听别人倾诉,用脑子记下来。回去,把记忆再“扒拉”出来,梳理梳理,写出来,就是一篇文章。
文章无论叙事、记人、状景,都要对所写对象仔细观察,了然于胸。然后,在心里先进行构思,打个腹稿,再把它写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生气,有活力。那种不善于观察,闭门造车,全凭主观臆想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全无生气。
有次,为了写一篇有关家乡小城的历史,我一连往博物馆跑了三天。用手机拍下文字、文物照片等。甚至到历史文化遗址去实地考察、查阅网上资料,反复印证,才写出了三千多字文章。惟有善于观察,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写文章要胸中有物有的放矢,所谓“物”,即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留心,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把我们听到的看到的人物、有趣的事件、场景尽可能记录下来。过去有句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杆”,遇事多动笔,随时随地记下来,写文章时,就可以随时运用。过去靠记录本,现在,有了手机,既可以拍照,又可以记事,录音录像自不必说。比过去方便多了。
窃以为,写作并没有多少禁忌,想写就写。那么,什么样文章是好文章呢?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人家念了听了,不但完全明白文章的意思,还能领会到那种声调和神气,仿佛当面听那作文的人亲口说话一般。”
你看,叶老说得多么清楚形象明白。掌握了这些要领,写文章仿佛不难了。
文章要多写勤练,不怕写不好,就怕你不写。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
出来的。只有多写勤练,方可“熟能生巧”。
把写作当成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主动去写,带着愉快去写,就能写出好文章。
反之,把写作当做一种任务,一种压力,被动去写,带着烦恼去写,终究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不知道,你的想法与我一样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