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最初只是一个藩王,他为何能打败朱允炆进京称帝?
靖难之役是明初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本身只是燕王的朱棣,最终成功的逆袭打败了建文帝朱允炆,成功地登上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帝。那么朱棣是凭什么能够打败朱允炆,从而登上皇位的呢?
朱棣能够打败朱允炆自然有他自身能征善战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朱允炆自身昏招迭出,可以说朱棣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朱允炆自身的作死。
朱允炆失败的第一个原因,就在于在自己立足未稳威望未立之前就急于削藩。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在朱元璋死后登基为帝,也就是历史上的建文帝。朱允炆从登基到被朱棣打败,生死不明也仅仅是用了四年时间,这之中还包括了他开始削藩朱棣还没有出兵的时间,由此可见朱允炆削藩是有多快与多狠。
朱允炆虽然是皇帝,但他是朱元璋的孙子。当时各地的藩王却大多数是朱元璋的儿子,论辈分大多数藩王都在朱允炆之上,朱允炆初登皇位自己的威望还没有建立,就如此急于对藩王动手。而这些藩王又多半是跟随朱元璋打过天下的,结果就引来了朱棣的起兵。朱允炆削藩太快太急,自身威望不够,是他最终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朱允炆失败的第二个原因,在于他过于急于求成,这一点从他极为迫切的削藩就可以看出来。他一共在位不过四年,其初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连续多位藩王落马,甚至还有被逼死的。这样的削藩举措,不讲策略,也没有什么规划,这让所有藩王都看到了朱允炆削藩的决心,这也就把所有的藩王都推到了朱允炆的对立面之上。要知道哪怕是同样因为削藩的汉代七国之乱,都还有诸侯国站在朝廷一边的。而朱允炆当时,几乎没有藩王是站在他这一边的,而且还有宁王这样直接借兵给朱棣的。削藩太过急于求成,是朱允炆失败的第二个原因。
朱允炆会败给朱棣的第三个原因,就在于他过于听信身边文人的话,而缺乏一个皇帝应有的杀伐决断。如果说前边两点只是诱因,这一点就是朱允炆最终败给朱棣的根本原因。朱允炆登基之后,重用文人,但当朱棣起兵之后,朱允炆就应该知道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一切应该以战争胜利为首要条件。
朱允炆是君,朱棣是臣,在我国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所以朱棣起兵打的旗号是清君侧。朱允炆要是真有帝王的心性,这个时候,就该直接把朱棣提出的几人斩杀,使得朱棣师出无名,当年晁错不就是这么死的,从而牢牢的掌握大义的名分。但朱允炆没有这么做,这引发了另一个后遗症,武将的不按。
文武双方在朝堂之上权力如何划分,这一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情况,但朱允炆如此对待文人,自然让武将看出了端倪,此时有藩王在前边顶着,如果藩王被消灭,那么恐怕下一个就是武将了。而就在这个时候,朱允炆来了一句名传千古的“莫使朕背负杀叔之名”,个人认为朱允炆这句话,其实就是暗示武将,遇见朱棣你们直接干掉,别抓回来让我背负这个罪名。如果正常情况下,武将应该心领神会才对。可惜偏偏朱允炆对于文官偏袒过度,从而使得武将心怀忧惧,如果真杀了朱棣,再加上朱允炆的“有言在先”,文官大概率也借此来打压武将,自己恐怕也会人头不保。所以武将最终坚决的执行了朱允炆的吩咐,来了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做法,结果就是朱棣在战场上如同神灵附体一样。
朱棣是如何能打败朱允炆的,与其说朱棣有多么的厉害,不如说朱允炆有多么的不行,朱棣能够胜利,几乎都是因为朱允炆犯的错误够多够大而已。
第二个原因是,朱棣保密工作做得好,直到起兵之后,朝廷才知道,打了建文帝一个措手不及。
第三个原因是,在战争进行了三年,处于僵持状态时,京都有人向朱棣传出了京都兵力空虚的消息。朱棣领精兵偷袭京都,京都守将打开城门投降。
第四个原因是,建文帝的策略失误。如没有发现朱棣的造反计划;朱棣长途奔袭京都时,无人阻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