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L型的形成
细菌L型在体内或体外、人工诱导或自然情况下均可形成,诱发因素很多,如溶菌酶(lysozyme)、溶葡萄球菌素(lysostaphin)、青霉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其中溶菌酶和溶葡萄球菌素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 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人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也无肽聚糖结构,故溶菌酶和青霉素对人体细胞无破坏作用。
细菌L型的形态因缺失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有球形、杆状和丝状等。着色不匀,无论其原为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形成L型大多染成革兰阴性。细菌L型难以培养,其营养要求基本与原菌相似,但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
细菌L型生长繁殖较原菌缓慢,一般培养2~7天后在软琼脂平板上形成中间较厚、四周较薄的荷包蛋样细小菌落,也有的长成颗粒状或丝状菌落。L型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后呈较疏松的絮状颗粒,沉于管底,培养液则澄清。
去除诱发因素后,有些L型可回复为原菌,有些则不能回复,其决定因素为L型是否含有残存的肽聚糖作为自身再合成的引物。
意义和应用
部分出版物称L型细菌可能会引起人类及其它动物的疾病。因为有关L型细菌能致病的证据很零碎而且常常自相矛盾,所以上述说法尚未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可。
关于L型细菌的致病性问题,有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L性细菌完全没有研究价值,因为它们完全没有临床意义;而另外一种观点的持有者则认为,L型细菌具有重要意义但还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的致病性。有关L型细菌的研究仍在进行。
科学家在接种了诺卡氏菌小鼠的肺部中观察到了L型细菌。
另外,一项发布于2001年的研究报告指出,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免疫被抑制期间可能会被L型细菌感染。另外,还有人提出没有细胞壁的L型细菌可能在细菌获得对抗生素的抗性的研究中具重要意义。
L型细菌可能对有关早期的生命形式以及生命科技的研究起到一定作用。科学家努力让L型细菌成为生命科技中能表达重组基因的受体。
L型细菌很适合作为重组基因的受体,因为他们能够产生大量的分泌蛋白,而且这些分泌蛋白不会像在有细胞壁的细菌中那样堆积在周质空间中(分泌蛋白在周质空间中的积累可能会对细菌造成毒害作用,从而造成蛋白质产率的降低)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细菌细胞壁缺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