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三联生活周刊”刷屏想到的...
展开全部
01
一夜之间,朋友圈里又被“三联生活周刊”的全年68元电子期刊和音频小课刷屏了。
和上次网易戏精开课一样,这次刷屏策划无疑又是成功的,通过设置一定的分销机制让用户更愿意参与并进行传播。
我想了想,虽然有些心动,看起来也很超值,最后还是没有购买。
作为一个几乎不怎么看电子书的人,我隐约有种预感,就是即使买完之后,也很有可能在两个礼拜后被我有意无意的遗忘在某一个角落。即使会偶尔想起,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太多的热情去重新拾起。
其实想一想,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冲动只能带给我们一时的满足和兴奋感,激情退却之后无疑就是心塞的要命,看着一堆堆囤积的课程不知如何下手,难会越来越焦虑。
02
知识付费本身没有错误,错误的是我们总是为知识盲目付费。
从去年开始,我也开始渐渐接触到知识付费的课程,认识到一些同频的伙伴和朋友。慢慢的,也就有了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在不同类型的社群里,总是能碰到熟悉的人。
一开始,我的确是认为:爱学习的人都是有共性的,他们都愿意去接触不同的课程和社群,更好的充实自己。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种类繁多的课程和社群,我们真的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消化吗?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渐渐发现大家不免都会产生关于“信息焦虑”的问题,注意力在不同类型的课程和社群中穿梭并切割得支离破碎。
很多人告诉我说,既然都已经付费了,自然什么都不想错过。而最后的事实却是,由于过分的追求大而全,反而更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03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曾提出世界设计史上著名的一个理念:Less is more (可译为:极简主义)。
可以说,Less is more 影响了很多人,就连乔布斯和扎克伯格也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用在工作和生活之中。
Less is more,最直白的翻译就是少就是多。“少”就是删繁就简,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一件事,把这件事践行到极致。而高手之所以是高手,是因为学习的方法是完全可以融会贯通的,在积累到一定境界后,全身的任通二脉被打通自然也就达到短时间“多”的效果。
但是,删繁就简说起来很简单,但或许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们总是会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自觉或者无意识的就盲目跟风,就像三联周刊的课程,可能很多朋友也跟我一样,平时也不怎么看电子书,只是因为看上去不错,大家都买所以自己也买了。
欲望太多,反而更容易迷失自己。
04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这本书中提到反思其实是提高学习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但是反思也不是指简单的总结,而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借用书中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知识付费上耗费了大量功夫但是效果可能并没有那么好,仔细剖析后会发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盲目高估自己的精力。
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不妨先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缺哪一块知识,需要哪些些课程来帮你补,有的放矢总比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好得多。
除去日常的工作之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追求进步和卓越是好事,但是不能因为什么都想兼得而让自己始终处于超载的状态。这样长久下去,不仅容易疲惫,就连身体或许也有可能会挂起红灯。
如果说,现在你也在不停的信息冲击中开始焦虑,不妨停下来去反思一下自己,给自己卸下包袱再去轻装上阵。
记住,不要贪多,只有小才能见大,只有少能成多。
一夜之间,朋友圈里又被“三联生活周刊”的全年68元电子期刊和音频小课刷屏了。
和上次网易戏精开课一样,这次刷屏策划无疑又是成功的,通过设置一定的分销机制让用户更愿意参与并进行传播。
我想了想,虽然有些心动,看起来也很超值,最后还是没有购买。
作为一个几乎不怎么看电子书的人,我隐约有种预感,就是即使买完之后,也很有可能在两个礼拜后被我有意无意的遗忘在某一个角落。即使会偶尔想起,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太多的热情去重新拾起。
其实想一想,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冲动只能带给我们一时的满足和兴奋感,激情退却之后无疑就是心塞的要命,看着一堆堆囤积的课程不知如何下手,难会越来越焦虑。
02
知识付费本身没有错误,错误的是我们总是为知识盲目付费。
从去年开始,我也开始渐渐接触到知识付费的课程,认识到一些同频的伙伴和朋友。慢慢的,也就有了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在不同类型的社群里,总是能碰到熟悉的人。
一开始,我的确是认为:爱学习的人都是有共性的,他们都愿意去接触不同的课程和社群,更好的充实自己。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种类繁多的课程和社群,我们真的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消化吗?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渐渐发现大家不免都会产生关于“信息焦虑”的问题,注意力在不同类型的课程和社群中穿梭并切割得支离破碎。
很多人告诉我说,既然都已经付费了,自然什么都不想错过。而最后的事实却是,由于过分的追求大而全,反而更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03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曾提出世界设计史上著名的一个理念:Less is more (可译为:极简主义)。
可以说,Less is more 影响了很多人,就连乔布斯和扎克伯格也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用在工作和生活之中。
Less is more,最直白的翻译就是少就是多。“少”就是删繁就简,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一件事,把这件事践行到极致。而高手之所以是高手,是因为学习的方法是完全可以融会贯通的,在积累到一定境界后,全身的任通二脉被打通自然也就达到短时间“多”的效果。
但是,删繁就简说起来很简单,但或许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们总是会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自觉或者无意识的就盲目跟风,就像三联周刊的课程,可能很多朋友也跟我一样,平时也不怎么看电子书,只是因为看上去不错,大家都买所以自己也买了。
欲望太多,反而更容易迷失自己。
04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这本书中提到反思其实是提高学习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但是反思也不是指简单的总结,而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借用书中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知识付费上耗费了大量功夫但是效果可能并没有那么好,仔细剖析后会发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盲目高估自己的精力。
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不妨先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缺哪一块知识,需要哪些些课程来帮你补,有的放矢总比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好得多。
除去日常的工作之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追求进步和卓越是好事,但是不能因为什么都想兼得而让自己始终处于超载的状态。这样长久下去,不仅容易疲惫,就连身体或许也有可能会挂起红灯。
如果说,现在你也在不停的信息冲击中开始焦虑,不妨停下来去反思一下自己,给自己卸下包袱再去轻装上阵。
记住,不要贪多,只有小才能见大,只有少能成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