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来细品它的极尽高级
说到暴力美学,可能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暴力美学教父昆汀的一系列神作 《 杀死比尔》 , 《被解救的姜戈》 这些经典代表作。并且由于《杀死比尔》主演刘玉玲在《致命女人》中的超A气质,她早年在《杀死比尔》中的日式和服配以武士刀的镜头又再一次登上热搜,散发着冷冽且独一无二的东方美感。
这是带有纯粹的高级美感的,所以这叫经典。
然而似乎是,暴力电影总是与 “ 飒”,“无情”,“酷” 等词汇挂钩,但这样的标签,又与犯罪动作电影有什么直接区别呢,所以我觉得,暴力美学的界限一直都不够明确,极易混淆。
近些年被称为暴力美学的爆米花电影,有以小丑女的性感出名的 《自杀小队》 ,有女主凭不可能的运气活下来的 《准备好了没》 ,都是质量偏低,节奏感较强的爆米花电影,且人物刻画缺乏细节,剧情走向缺乏逻辑,属于一种短时间的“热度”电影。
这种为了暴力而暴力,为了血腥而血腥的设定,算不上美学,也就最多归属一个暴力吧。
想要达到一个美学的level,我认为,其中的关键元素,就是 “情感” 。
暴力,一般指一种故意伤害的心理,其源头便是旧社会的人们,在强压下所以产生的一种 对抗行为 。所以我会说,暴力是基于一定的情感酝酿在里面,不可能像一般套路一样, 都是没来由的精神病患者。
1 9 8 1. 5. 2 5 戛 纳 电 影 节
其实很多人看这部电影,其实更多可以称之为,这一场 “行为艺术” 的表演,是因为女主角阿佳妮的颜值,我也不例外。然而阿佳妮的照片,很多人用来做头像,用来做聊天背景,甚至一度成为非主流的潮流群体之一,这一点,并不太妙。
不过插一句嘴,像她这样有颜值有演技的,放在现在,真是屈指可数,不过这要是细讲就是另一堆事了。
回到正题,这部电影,很多人讲可怕,其实我觉得,观影过程中,血腥污秽场面,还是很牵引注意力的,表达的非常直白,可能会被某一镜头恶心到,比如为电影史留下的经典一幕:女主角与恶魔的交配。
以及女主在地下通道中,浑身战栗抽搐的过渡反应。一边进行着自我的内心斗争,一边进行着身体与灵魂的融合,因为刺激反应而留下的液体,都使女主更加完全的向恶魔转化。这一段的表演,在恐怖片历史中确实有这一席地位,其冷色调和扭曲感又融洽又给人一种颠覆情感。
只能说确实有不适感,但我更震惊于导演的处理方式,以对于人体的虐待式的方式,来展现人物内心变化和其强烈程度,这样的手法是非常有刺激性的,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刺激性,更加直观的在展示着一些“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包括对于血腥感的描绘,整部影片都充斥着一种摄影和配色上的美感:一种冷色调中的鲜红点缀。
不过至于恐惧,我觉得更多的是后怕。
1 9 8 0. 5. 2 3 美国
这部电影和《着魔》的最大区别就是,极少血腥状态。靠着人物的行为,最主要是表情,展现内心斗争。而其成功之处也是面孔上的拿捏,而映射出的一种恐怖。
比如女主角的长相,诡异,棱角分明,双眼异于常人的大。
在惊悚电影中,这一类的长相其实是很难得并且时常被青睐的,就比如蒂姆伯顿的《僵尸新娘》的长相也是异曲同工。
其实影片中最可怕的地方,并非海报上那经典一幕。
所有对情绪的铺垫,这个酒店给人的心理暗示,都是给人留下了细思极恐的空间。
不断重复的打字机
是酒店主人的鬼魂还是男主角的臆想?
男孩骑车的第一视角
已经死去的双胞胎为何会与小男孩相见?
酒店神秘照片
这是酒店主人的阴谋还是男主角内心的空虚映射?
很想知道,闪灵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诅咒。
2 0 0 6. 5. 2 7 日本
整体基调与上两部非常不同,这部电影走着一种黑色幽默喜剧的风格,要说近期热播的《我是余欢水》,就有着一种相似的讽刺意味。
这一部电影的暴力之处,在于扎心。
通过一些暴力的表现形式(松子被歧视,家暴的一些肉体冲突,以及松子外形的变化),来表现松子的“惨”,来让观影者深刻去体会:“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松子”。
高级美感之处,除了日本电影特有的饱和色调,还有就是对于场景的刻画。
随着剧情的深入,观影者更加沉浸在对于松子悲剧人生的哀悼中,这个时候,鲜艳而丰满的色调,与之形成浓浓的对比,悲剧色彩仿佛更加强烈了。
最为暴力的地方,是压抑。
为了取悦父亲而做鬼脸,松子的内心是悲凉的。
做了第三者的松子,终究被抛弃。
为了利益而杀人,松子是在发泄吧。
因为想要爱而去黑社会做情妇,松子的人生已经坠入深渊。
是这个世界负了她,还是她过于信任这个世界。
最后落寞的自己,却有着满天繁星。
生而为人,对不起。
松子和太宰治仿佛两个平行世界的人,发生着相似的,被这个世界所折磨的遭遇。
暴力美学,不是什么很“爽”的事情,而是通过一个个暴力血腥的场面,去描绘一颗颗被压抑的心。
撰文:心肌女一号/田孟禾
排版:田孟禾
合作邮箱:u571yq25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