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讲究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07-25 · TA获得超过936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2万
展开全部

周朝建立了完善的衣冠制度(冕服制度),是华夏衣冠体现级别与功能的属性的体现,早在夏商时期,等级制度就以逐步确立,到周朝发展完善,因此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冠服制度,其表现在贵贱有等,衣服有别,王室公卿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要采用不同的颜色、形式和图案。祭祀有祭服,朝拜有朝服,丧葬有凶服,根据地位高低,在服饰的装饰纹样、颜色上也各有不同,周王朝还没有私服一职掌管王室的服饰,可以说衣冠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服饰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例如东周战国时期的嵌错裳功宴乐铜壶,虽然人物形象只是简单的剪影,但完全可以从服饰的长短款式中区分不同劳动工种,以及那些人物不同的社会地位

什么是礼?
(1)礼也者,天地之序也——《礼记.乐记》,翻译:礼是天地间大道的秩序,万物的生长与枯竭都是有秩序的,所有的事物都需要有条理、有组织的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
(2)正所谓《大学》里讲到的: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礼在我国古代涉及方方面面,孔子曾教育自己的儿子:不学礼,无以立
(4)人们穿上衣服即时进入文明的重要表现,所以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献学家柳诒徵先生曾说:衣服是文明的开端,中夏之文明,首以冠裳为重。

我国古代衣冠制度的体现:
1.长款的衣服,一般都是由贵族、读书人及有钱的商贾所穿着,短款的衣服便于劳作,一般都是由中下层民众日常穿着,例如长款的衫子与褙子,劳动人民同样也会在日常穿着短款的衫子与褙子

2.贵族们的礼仪尤为讲究,用服装的颜色图案及款式区分等级,每个朝代不尽相同
(1)比如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武德令,其中就包括了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中,皇后之服三种,皇太子之服六种,群臣之服二十二种,命妇之服六种
(2)另外,宋朝的公服颜色也能直观的反映出官员的品级,如三品以上用紫色,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用绿色,九品以上为青色
(3)文武官员的衣服上有块补子,即衣冠禽兽的最初含义,文官的补子绣飞禽,武官的补子绣走兽,品级不同,所绘的禽兽也不同,例如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定制:文官衣自领制裔,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回复至肘: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鵣(紫鸳鸯)、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雀;武官一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3.衣冠体现等级制度,在历代《舆服制》里都有所体现
如明初,按照朱元璋亲自编订的服饰规矩:全国士民的衣冠以唐朝衣服为制式,成年的人们统统要束发,官员则要戴乌纱帽,用圆领袍束带,穿黑色靴子,普通老百姓要戴四色头巾,着杂色圆领衣,不能用玄黄衣类的颜色,女性方面,老百姓的妻子允许用银镀金的首饰,穿着浅色圆领、绫罗绸缎,乐妓则要戴名角冠子,穿着打扮不能与良家妇女相同,在明王朝早期,穿错衣服属于僭越大罪,轻则杖责,重则杀头

4.传统汉服按照其款式、功能性可分为四类:
(1)仪装:符合特定礼仪场合与礼仪形制的礼服,属于贵族统治者们体制内的服装,是指贵族在特定礼仪穿的大礼服,比如冕服、袆衣、通天冠服、远游冠服、俞翟、阙翟、鞠衣、皮弁服、玄端、朝服、祭服等
(2)盛装:指一般华丽的时世装,体制内的贵族、体制外的庶民在人生重大的礼仪场合,以及隆重的节日也可以穿着,即历代无需严格遵循周礼、在郑重的场合被认为是华美的盛装,可简单的理解为华美的正装,例如唐代的钿钗礼衣、宋代的大袖褙子或衫子、明代的圆领大袄或褙子都属于盛装
(3)正装:正式场合穿的常服,是指日常性的正式服装,唐宋明等时期的官员作为国家公务员,一般会穿着公服,与明朝大臣一般会穿着的常服补服都属于正装襕衫和长褙子是士人阶层的常见正装,此外古代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一些喜庆的日子里或是正式性的去拜访某人也会穿着长款的正装,
(4)便装:便于工作及休闲的日常性非正式服装,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可以穿,不过每个阶层的人们可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从事的劳动工种选择适合自己的便装,庶民阶层最常见的便装就是短褐,而贵族会选择一般颜色的长跑长衫类服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