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乡
展开全部
今日在课堂上讨论了国家与归属感的课题,很客观,很理性,爱国主义是作为一个概念,而非强制性的情绪。
我们许多人讨论了对国家的爱,有人说自己虽然是香港人,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大陆,因此更爱大陆。有人说自己虽然生活在澳洲,但因为血统等原因还是定义自己为英国人。有人说即使移民了,还是更爱原来的祖国。
我们讨论了爱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原因,有人说与人们如何对待自己有关,有人说爱一个国家的话,这个国家会回爱我们。
我想了想,爱一个国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待过的时间,adapibility, 以及血统等等。
待过的时间——如我,那么多年生活在上海,怎么可能不爱这里呢?今日还和一位河北廊坊的司机师傅聊天,听他的口音像北京人,问他是不是北京人,他说差不多、河北的,我说我的一个朋友是廊坊的,他道,嗨,我也是廊坊的,看起来特别开心。那一刻我觉得,廊坊这个地点,包括那里的属于他家乡的文化,是他的自我认同感的一部分。
adaptability—— 感觉生活地更舒服,和这里的人的脾性更相投,便更喜欢。例如游学时特别喜欢的墨尔本,(对悉尼倒没有那么多感觉),比如遇到的很温和的日本人,比如更亲切更接地气的苏州人。
这些构成了我的归属感,甚至比上海和青浦更让我有内心深处的向往。
在青浦也偶尔会有,不过仅仅是偶尔,这个我从小长大的城市,除了父母家人亲戚老师同学的一些温情时刻,还有许多的痛苦扭曲的回忆。我不太想留在那里,这是我十分抗拒的答案,也是我走在那片土地上,心有不平的原因。
我无法完全安然地生活在那片土地,要么就是觉得太过安宁、缺乏斗志,要么便是觉得过于琐碎与鸡毛蒜皮,总之,我无法劝说自己留在那里。
而苏州,我早听闻它是天蝎座的,上海则是金牛座的。我的脾性和苏州还挺相投,只是偶尔还会怀念上海的男女平等,男性对女性有更多的敬畏。
至于学校的体验,总是叫我感慨,国内大学,如西交利物浦大学,总是比悉尼大学的孩子们,感觉更平易近人一些,距离感更小一些。(也许是我的偏见,或参数不够多的情况下的对比吧)
我至今还没有找到我的归属感,完全的那种。我每次填地址的时候都会看着那些字,感受它们与我内心的契合度,是否让我真正有归属感,许多答案都是否定的,父母的房子不是,这里的雪堂街8号不是(怎么这么像名侦探柯南里某个电影版里的,福尔摩斯住着的贝克街221号,哈哈,苏州也挺国际化了,许多都是按新加坡风格而建的,让我想到了globalisation)。到底哪里是呢?在北京的时候,填着那时候听到的灵魂真名,好像还有一点感觉。不愧是一半以上的北京血统呀。
最接近的一次是在国内上大学那会儿,和一群来自各个上海郊区的孩子们在一个班级里,被欣赏,每晚在空教室里与灵魂独处、合一。暑假去墨尔本游学,完全尊重自己的节奏和内心,也与日本小伙伴相处愉快,十分享受。那是我目前离灵魂最近的一次,身心灵最合一的一次。那种内在的享受,真是无与伦比。合一,太合一了。
又或许,与地点无关,只与和内心的融合度有关。难道这就是归属感最重要的来源吗?
最允许我们与内在合一的空间,或文化,或地点,就是家。
我们许多人讨论了对国家的爱,有人说自己虽然是香港人,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大陆,因此更爱大陆。有人说自己虽然生活在澳洲,但因为血统等原因还是定义自己为英国人。有人说即使移民了,还是更爱原来的祖国。
我们讨论了爱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原因,有人说与人们如何对待自己有关,有人说爱一个国家的话,这个国家会回爱我们。
我想了想,爱一个国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待过的时间,adapibility, 以及血统等等。
待过的时间——如我,那么多年生活在上海,怎么可能不爱这里呢?今日还和一位河北廊坊的司机师傅聊天,听他的口音像北京人,问他是不是北京人,他说差不多、河北的,我说我的一个朋友是廊坊的,他道,嗨,我也是廊坊的,看起来特别开心。那一刻我觉得,廊坊这个地点,包括那里的属于他家乡的文化,是他的自我认同感的一部分。
adaptability—— 感觉生活地更舒服,和这里的人的脾性更相投,便更喜欢。例如游学时特别喜欢的墨尔本,(对悉尼倒没有那么多感觉),比如遇到的很温和的日本人,比如更亲切更接地气的苏州人。
这些构成了我的归属感,甚至比上海和青浦更让我有内心深处的向往。
在青浦也偶尔会有,不过仅仅是偶尔,这个我从小长大的城市,除了父母家人亲戚老师同学的一些温情时刻,还有许多的痛苦扭曲的回忆。我不太想留在那里,这是我十分抗拒的答案,也是我走在那片土地上,心有不平的原因。
我无法完全安然地生活在那片土地,要么就是觉得太过安宁、缺乏斗志,要么便是觉得过于琐碎与鸡毛蒜皮,总之,我无法劝说自己留在那里。
而苏州,我早听闻它是天蝎座的,上海则是金牛座的。我的脾性和苏州还挺相投,只是偶尔还会怀念上海的男女平等,男性对女性有更多的敬畏。
至于学校的体验,总是叫我感慨,国内大学,如西交利物浦大学,总是比悉尼大学的孩子们,感觉更平易近人一些,距离感更小一些。(也许是我的偏见,或参数不够多的情况下的对比吧)
我至今还没有找到我的归属感,完全的那种。我每次填地址的时候都会看着那些字,感受它们与我内心的契合度,是否让我真正有归属感,许多答案都是否定的,父母的房子不是,这里的雪堂街8号不是(怎么这么像名侦探柯南里某个电影版里的,福尔摩斯住着的贝克街221号,哈哈,苏州也挺国际化了,许多都是按新加坡风格而建的,让我想到了globalisation)。到底哪里是呢?在北京的时候,填着那时候听到的灵魂真名,好像还有一点感觉。不愧是一半以上的北京血统呀。
最接近的一次是在国内上大学那会儿,和一群来自各个上海郊区的孩子们在一个班级里,被欣赏,每晚在空教室里与灵魂独处、合一。暑假去墨尔本游学,完全尊重自己的节奏和内心,也与日本小伙伴相处愉快,十分享受。那是我目前离灵魂最近的一次,身心灵最合一的一次。那种内在的享受,真是无与伦比。合一,太合一了。
又或许,与地点无关,只与和内心的融合度有关。难道这就是归属感最重要的来源吗?
最允许我们与内在合一的空间,或文化,或地点,就是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