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那些名将,为何不敢骑白马上战场?原因只有6个字
在古代,战马由于具有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强等多种原因,一直被视为提升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金国、元朝等游牧部族能够战胜中原王朝,更是完全凭借战马和骑兵优势。
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评书演义中,都有一个经典桥段,为了突出武将的勇武无敌,英气逼人,常常会给他们安排一匹白马作为坐骑。《三国演义》中的赵云,白盔白甲骑白马,手持亮银枪,《隋唐演义》中的罗成,也是白盔白甲骑白马。《说岳全传》里的岳飞岳大帅,上阵冲杀也是骑一匹白龙驹。评书中的薛仁贵,也是以白马为坐骑。白马作为坐骑,潇洒醒目,以致后来出现“白马王子”的俗语,用来形容青年男性的帅气。
可惜的是,这一切都只是小说家们的想象。在真刀实枪的古代战场上,白颜色的战马是大多数武将都不敢骑乘的。罗成是杜撰出来的人物,赵云、薛仁贵、岳飞骑白马作战,也只是文学作品的夸张渲染,正史中并无一字提及他们骑白马作战。历史记载中,古战场上的宝马良驹,大部分都不是白色的。比如《三国志》记载,“布有良马曰赤兔”,赤兔是三国时最有名的战马,就是一匹红色战马。
文武双全的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久经沙场,他先后骑乘过六匹名马,分别是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也没有一匹马是纯白色的。武将为何不愿骑白马?《淮南子》中有一句话,揭开了答案:“将军不敢骑白马,盖惧其易识也”。“盖惧其易识也”,六个字揭开了答案。在未掌握人工改良基因技术的古代,纯色白马数量比例并不高,在战场上的杂色马群中,白马显得格外醒目,身为大将骑上白马,最容易暴露自己,成为敌军首选攻击目标。
这并非贪生怕死,而是因为主将担任指挥作战的重要职能,如果一上阵就被敌兵轻易发现,出师未捷就 *** 掉,会导致己方不战自乱的严重后果。《瓮牖闲评》说得一清二楚:军主不可自表暴,以防敌之窥伺也。这也是为保证作战胜利的要求。不仅仅是白马,其他一切导致主将暴露的醒目标识,都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结局,史书中这方面的记载层出不穷。
《三国志》记载,关羽对战袁绍大军时,袁绍大将颜良志得意满,身后举着一顶光彩夺目的麾盖,结果倒了霉。“羽望见良麾盖”,立即策马冲入敌阵,来了个漂亮的斩首行动,杀死了颜良,结果颜良全军溃败。《资治通鉴》记载,南北朝时期名将殷孝祖,上阵时喜欢随身携带鼓乐和伞盖,他所到之处敲锣打鼓,伞盖高举,只要不聋不瞎,一眼就能看见他。
殷孝祖的部下私下给他起个外号,叫“死将”,议论说:“今与贼交锋,而以羽仪自标显,若善射者十人共射之,欲不毙,得乎?”认为他迟早吃亏。果然在泰始二年的作战中,被敌军一箭射死。有的武将深明此理,比如《北史》记载,名将王思政“久经军旅,战唯著破衣敝甲”,一上阵就穿的破破烂烂,一身旧衣服旧盔甲。在河桥之战中战败,他身负重伤,躺在地上动弹不得,敌兵从他身边过去,一看他衣衫褴褛,以为他是小兵,理都没理他,结果幸免于难。
当然凡事无绝对,有的人就敢标新立异。《三国志》记载,军阀公孙瓒上阵就喜欢骑白马,人称白马将军。不过他一不傻二不愣,他手下的精锐部队“白马义从”,士兵们清一色都是骑白马,所以他骑白马并不显眼,反而成了保护色,他要骑其他颜色战马,反而会成了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