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简介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是个宽厚为怀的富商,与另外一位犹太人夏洛克的高利贷政策恰恰相反。安东尼奥的一位好朋友巴萨尼奥因要向贝尔蒙脱的一位继承了万贯家财的美丽女郎鲍西娅求婚,而向他告贷三千块金币,而安东尼奥身边已无余钱,只有向夏洛克以他那尚未回港的商船为抵押品,借三千块金币。
在法庭上,鲍西娅聪明地答应夏洛克可以剥取安东尼奥的任何一磅肉,只是,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及财产来补赎。因此,安东尼奥获救,并且,庭上宣布以谋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没收其财产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则给安东尼奥,而后者却把这笔意外的财产让给了夏洛克的女婿、自己的朋友——罗伦佐。
夏洛克见阴谋失败,也只好答应了,并遵依判决,改信基督教。就这样,鲍西娅巧妙地挽救了安东尼奥的生命。同时,鲍西娅及尼丽莎戏弄了他们的丈夫。她们要求用戒指作为替安东尼奥辩护的报酬,然后回到了家中。
等她们的丈夫回来时,她们责备他们忽视了结婚戒指的意义,并咬定了一定是他们把它们送给了别的女人。一连发窘的解释后,终于真相大白。每个人都有一个满意的结局,除了那个想害人反害己的夏洛克。
扩展资料:
《威尼斯商人》 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
该剧的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亚选亲;一条是杰西卡与罗兰佐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部分节选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13课)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剧本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当时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以海外贸易为重要经营手段,他们认为商业贸易是一种体面的行业。
而高利贷是从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旧式的赢利方式,受到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轻视。商业资产阶级由于经营的需要而离不开借贷,但又与高利贷者有着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冲突,正是这种社会矛盾的反映。
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矛盾,根本上是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但其中也杂有民族、宗教的矛盾。从这个方面来说,夏洛克是一个受歧视的民族的代表。剧巾的正面人物宣扬“基督教的精神”,把犹太人说成“异教徒”,反映了基督教徒与犹太教徒的矛盾,以及对犹太人的民族和宗教偏见,而从夏洛克的口中,倒能听到反对这种偏见的道理。
人文主义与民族、宗教偏见是矛盾的。但是,人文主义者用自己的理想对中世纪的教义进行解释,赋予基督教以仁爱、宽恕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人心有其冷漠的地方:只要你够可恨,我才不管你是不是可怜。所以,当波希霞凭借智慧救了安东尼,夏洛克输掉了官司,我们会感觉这场胜仗很过瘾。几乎每个读者第一次读完本剧,都站在了保住安东尼身上那一磅肉的立场上,最终从“正义胜利”的角度把《威尼斯商人》定义为了喜剧。
两个字评价这场官司:解恨。可是转念一想,为什么夏洛克非要安东尼身上一磅肉不可?恰恰也是这两个字:解恨。
大家恨夏洛克,倒不是因为他守财吝啬,是他太残忍,狠心割一磅人肉太残忍。无情无义是那个社会里的犹太人一以贯之的标签。另一方面,夏洛克恨大家是因为受够了作为犹太人被歧视的事实。他必须完成这次报复来解歧视的恨。可是这种赤裸裸的歧视难道不是一种残忍吗?两方观念其实是同一种“无理”,在书中被夏洛克讲了出来:
“要是一个犹太人侮辱了一个基督徒,他是怎么表现他的‘宽大’呢?报仇。要是一个基督徒侮辱了一个犹太人,那么按照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忍耐’呢?嘿,报仇!”(原书P83)
结局证明,夏洛克不仅割不到一磅肉,而且失去了撤诉的自由,甚至被反诉犯法,所有财产没收。要了守财奴的钱,就等于要了他的命(原书P137)。基督徒也是一派“剩勇追穷寇”的气势,用不宽大对付不宽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完全谈不上正义。
由此看来,在宗教歧视的阴影下生存的夏洛克是值得可怜的。笔者还从著名辩手黄执中的一次演说中得出另一种理解思路:
为什么夏洛克要立下一磅人肉为代价的契约?要是从前每个借钱者都能按期归还,他也大可不必这样,一定是以前有人借过不还的。你违约,我要你加倍偿还,你就是不履行,我能怎么样?这时候,我就要割你一磅肉,你要是再不还,我就有的手段执行了。我用一个严重的后果来维护我自己的利益。可结果怎么样呢?就连我要割你一磅肉你还是不还呐!
可想而知,夏洛克将来在生意场上再签契约时,一定会考虑前车之鉴,定出比割一磅肉更具体、更严重、更不可挑剔的规定。也不妨想象那时候,人们又会认为夏洛克更残忍,更不可救药,更应该惩处。波希霞只是拣了契约条文的漏洞,但掩盖不了安东尼失信的事实。夏洛克的错误不正是那个失信的、歧视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吗?
笔者还想起最近出现的一桩“河南永城男子杀害父母案”,按照我们一向是非正邪的判断,弑父母,无论如何是不可饶恕的。但知乎上爆出一面事实:父母一度偏心幼子,凶手从小辍学辛苦养家还供成绩不如他的两个弟弟读书;父母以凶手只生有三个女儿为由不承认其宅基地归属权,还要过户给弟弟;凶手还遭到父母侮辱。
万事没有绝对,每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物和新闻,不妨想想夏洛克,换一个角度思考整件事情,就会发现:可恨之人也会有其可怜之处。
基于以上所有,所谓喜剧,是针对安东尼获救的“小我”角度来看待《威尼斯商人》的。把眼光放长远,《威尼斯商人》的结局未必就是喜剧——这一结局非但没有维护法律正义,还深化了宗教矛盾,揭露出社会的阴暗面,倒是留下了几分悲剧气息。
《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十六世纪末期的喜剧作品, 剧中的商人安东尼奥是个宽厚为怀的富商,与另外一位犹太人夏洛克的高利贷政策恰恰相反。安东尼奥的一位好朋友巴萨尼奥因要向贝尔蒙脱的一位继承了万贯家财的美丽女郎鲍西娅求婚,而向他告贷三千块金币,而安东尼奥身边已无余钱,只有向夏洛克以他那尚未回港的商船为抵押品,借三千块金币。
夏洛克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最终安东尼奥因为货船失事,不能如期偿还夏洛克的三千块金币,夏洛克便要履行契约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但是最后鲍西亚救了安东尼奥,也惩罚了夏洛克,令其损失所有的财富。
历史上的评论几乎都站在安东尼奥一方,毫不留情的职责夏洛克的贪财吝啬和残忍狭隘:夏洛克对安东尼奥往日与自己作对耿耿于怀,于是利用此一机会要求他身上的一磅肉代替商船。他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
但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可见其冷酷无情。夏洛克对别人的谩骂反唇相讥,冷静和自信的态度活灵活现。败诉以后他又想要三倍的还款,贪吝的本性又复原了,守财奴的本相暴露无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威尼斯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