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格律诗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10-31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7万
展开全部
问题一:怎样学写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问题二:写格律诗有哪些基本要求 诗词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声律、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章法。
一、声律:指讲求平仄。(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诗词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
1.句内平仄相间;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
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
4.脚分明。
二、对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工对也可宽对之外,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并且应是工对。(工对是指对仗严格工整的对子,宽对则相反。)
三、押韵: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数句尾押韵一次。要求主要有:
1.位置在偶数句尾;
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一般与对仗有关。不对仗以入韵为常,也可不入韵;对仗以不入韵为常,也可入韵。首句不入韵,五言较多,七言较少;
3.押平韵;
4.一韵到底,过去是这样。但从理论上讲,格律诗应是可以换韵的;
5.脚分明;
6.不可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
7.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
8.不可撞韵;
9.尽量避免挤韵(诗文中不恰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称“挤韵”。)
10.尽量做到高要求:用韵上层楼。
四、定句:指每首诗有一定的句数。
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数,并且句句相等。
六、节奏:指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结构要求。诗句的意义结构必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诗的章法。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问题三:怎样写七言律诗 七律诗是所有古典诗词里最独特,最完美的一种体裁.其特点是: 结构严谨, 压韵对仗有序;格律严格, 字数适中,表达内容完整; 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是七律写起来较难. 难就难在它既要每个字都有格律的限制, 又有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第一句可压韵可不压韵)压韵的要求, 还要求颌联和颈联每个字都对仗. 看起来比较难写, 但写作七律也不是没有技巧.
笔者通过学习写作七律掌握了些许方法: 1 .首先要构思好写什么内容,这和写别的文章没什么区别. 2. 先构思好两个对仗联(颌揣,颈联),使用什么样词句,用什么压韵.这点很重要,一首七律能不能写好, 某种意义上讲全在这两个对仗联上, 一定要严格把握这一环节, 绝不能迁就, 每个字都要细心斟酌. 这两个联的内容为一首诗灵魂部分,要描写细致,叙述明了,论述充分.说明透彻. 3. 根据内容再来写首联就比较容易了, 因为首联不要求对仗,但 它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是为内容承接服务的,还是容易把握的.4. 尾联和首联差不多,不需要对仗, 较容易写. 但要比首联更有难度, 它是整个文章的总结部分,要有气势. 它的内容一般为作者抒 *** 怀部分, 更要精炼些. 5. 要注意容易犯的错误: 没有构思好就动笔写,天南海北凑词措句,结果是句子偏离了中心思想; 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对仗不严格,貌似对仗,实际并没有真正的对仗等等; 还有好多喜欢写委婉的哀愁,怨恨等诗, 但此类风格容易犯无病 *** 的错误, 比如, 写尽了愁呀,怨呀,但致命的是没有写原因. 造成了无病 *** . 给读者的感觉的是做作.
当然诗作是多方面的诗人爱好,才写出了丰富多彩的诗来, 爱好不同,只要写出好的七律来......

问题四:怎样写五言,七言格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缙凇⑺沃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诗体格律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说明:表示可平可仄;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缙凇⑺沃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诗体格律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说明:表示可平可仄)
第一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示例:
登金......>>

问题五:写格律诗,怎么用韵 先去熟悉和背诵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的基本格式,比如五绝的一种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然后记住押韵的基本要求: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押韵。而要押韵押的好,最好是熟读平水韵一类的韵表。
希望能帮到你。

问题六:如何填写格律诗词 诗词曲赋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绚丽的明珠,炎黄子孙有责任将其继承与发展,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吟诗填词的人越来越少。偶然看到有人填写的某某词,只是字数与其选的词牌要求相符,但平仄大多“不拘小节”,有的甚至连韵脚都没有,我认为这根本就不是在填写格律诗词。如果想自由挥发,不受格律诗词的限制,干脆就写自由体诗,那会宽舒得多。格律诗词也需要继承与发展,有的人认为既然是填写格律诗词就应该按照以前的发音,其中还包括了入声字。而我认为这恰恰是格律诗词需要改革的主要方面,格律诗词的填写应该以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为标准,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不需要再采用入声字。格律诗词之所以有如此强的生命力,一是因为语言的精练,二是因为韵律的魅力,不同的律绝、词牌有不同的格律要求,就像一首首美妙动听的音乐。试想如果不按照规定的平仄要求去填写,读起来将会是什么感觉?一首好的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百读不厌,不仅仅是因为诗词本身韵律的美,离不开诗词的妙语、意境与内涵的完美结合。下面以词牌《如梦令》为例,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如梦令》为单调,七句,押五仄韵,一叠句,三十三字。谱:〔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韵),平仄(叠句),〔平〕仄〔仄〕平平仄(韵)。注:〔〕中的表示可平可仄,而没有〔〕的必须按照平仄要求去填。(韵)表示要用韵,没有要求转韵的,在同一首诗词里用韵要统一。例1: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例2:本人作《如梦令》:“触网如痴如醉,忘却何为疲惫。光电送佳音,岂顾月初收费。伊妹,伊妹,令我等得心碎。”

问题七:古体格律诗怎么写 古体诗与格律诗 不同
没有古体格律诗一说
古体诗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路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

问题八:七言律诗怎么写? 一、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
格律是旧体诗词创作要过的第一关,没有了格律,律诗就不成律诗,绝句就不成绝句,词也就不成词了。当然,古风和古绝是不拘格律的。
现在写诗词的人很多,数以百万(甚至千万),但是不懂格律或不肯学格律的却占很大部分。有许多人认为格律束缚太严,不肯学,还以“突破格律”自诩。事实上,这些“突破”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对音韵的无知和在词汇组织方面的无能!汉语里同意词,近意词相当多,这给了作者很大的选择余地,同一意思完全可以用平仄相反的词来表达。如果词汇严重匮乏,自然无法适应格律的要求!
有人认为格律可有可无,实际上他根本没有领会格律在诗词发展史上的作用。格律是古人总结了上千年经验才制定的,它使得诗词不但歌唱时优美动听,还使得诗词在朗读时一样拥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所以,即使乐谱失传,歌词仍然可以流传至今。现代的歌曲,虽然歌唱时很动听,但是一旦用来朗读,顿时觉得拗口――正是因为没有了格律的缘故。如果没有了曲谱,几百年后谁还会记得现在的这些歌词?
二、格律极端化
与第一种误区相反,有的创作者走向了相反的极端。
格律虽然严格,却仍然有许多可以变通的地方供作者自由发挥。无论律诗、绝句、词、曲都有许多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仍然有少数(实际上也不少)为了追求绝对的完美,填词时竟然要求一个字的平仄都不许变通,甚至连四声都要限制。例如宋朝的方千里,把周邦彦的一百多首词全部和了一遍,不但韵脚,连每个字的四声都一样。还有许多人制作的词谱(作者自诩是格律专家,还有许多人对这样的词谱奉若神明),没有用多首作品校验,仅把例作的平仄、韵脚、句读标注了一遍,要求大家一个字平仄都不能错地照填(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最甚),也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做法严重束缚了作者的手脚,使得诗词创作完全失去了意义,成了文字游戏。大家可以看看名家(方千里之流除外)的作品,同一名家同一词牌(尤其是中长调)的几首作品,有没有平仄完全一样的?答案肯定是“没有”!
三、多填词牌
据《钦定词谱》,词牌有800多个,加变胆共2000多个体。但是常见的仅100个左右。有的作者,为了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誓将全部词牌都填一遍。今天填一个,明天填一个,后天再填一个,到头来如同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最后一个词牌也没有熟练掌握!这也是一大误区!古代名家词人,作品虽多,词牌并非很多,除了少数几个创调大户(柳永、周邦彦等),所用词牌很少能超过100个,有谁能把词牌填完了?
另一方面,填少见词牌,更容易逃避格律(词谱难找,还有的格律根本就没有定型,变体很多),使得许多对格律了解不深的人无法看出他有没有出律,因此反对格律或不懂格律的人更喜欢填少见词牌。于是,填少见词牌就成了逃避格律的绝好办法!(不过,想逃过我的眼睛是很难的!)
因此我建议:禁止使用少见词牌!尤其是罕见词牌!非要使用,必须附带古人例作和词谱!
四、和韵、回文等文字游戏
和韵,又叫“步韵”,就是写诗词时所用的韵脚完全和某篇前人的作品一样。在韵脚全部被限定的情况下,作者组织词汇将受到比格律严十倍的限制,因此自古以来,几乎没有绝世名篇出现!众多名家的传世名篇,全是靠自由发挥创作的,即使是苏轼、秦观等步韵高手,也都是靠自由创作的作品,而非靠步韵作品闻名于世。宋朝的方千里可谓步韵专家,可是作品多数都是垃圾!因此古代名家对步韵多数持否定态度。但是此风越演越烈,竟把文字游戏当作衡量诗词水平的标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