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我来答
慧圆教育
2022-07-25 · TA获得超过501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5万
展开全部

  【高一下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既体现了家风对中国人的无声滋润和深刻影响,也反映了人们对家风传统日渐 甲的无奈和感慨。

  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标准和 乙 方法。中国古人的家风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风联”,令晚辈  ①  ,深受教益。如“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绵世泽莫如行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养性却是扶正义,  ②  ”等,都成为“言传”和“身教”的丙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齐家重要的一点便是正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好的家风,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美德,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精神力量。家风正,自会人才辈出,涌现国之脊梁;家风不正,则多出纨绔子弟,不孝子孙。因此,古之名门旺族无不重视家风建设。清代名臣曾国藩治家教子有方,不管天下风云变换,曾家始终保持着谨严的家风,对子孙后代熏陶渐染。因此,曾氏家族造就了庞大的人才群体,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成果。

  1.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脊梁(jǐ) 人才辈出    B. 纨绔(kù) 不孝子孙

  C. 渐染(jiàn) 名门旺族  D.承载(zài) 风云变换

  2.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流失 处世 准则  B. 流失 处事 法则

  C. 流逝 处事 法则  D. 流逝 处世 准则

  3. 填入文中①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感同身受 B. 感慨万千 C. 耳濡目染 D. 耳闻目睹

  4.在文中②处填入对联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换门不改旧家风 B.宗功显世树家风 C.出闺宜守我家风 D.修身只为正家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提出的“王道”,是指儒家“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B.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是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后天的学习能让自己日益完善。

  C.《过秦论》是西汉贾谊的一篇政论,作者意在借秦亡的教训警示汉朝统治者勿蹈秦亡的覆辙。

  D.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在《师说》中所提到的“传道”,是指传授儒家的道统。

  6.下面文段取材于《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北静王与贾政的对话,对其中加点词的解说和使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水溶(北静王)见他(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家父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水溶又道:“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贾政忙躬身答应。

  A.令郎:是说话人对对方有成就的儿子的尊称,使用不正确。

  B.家父:是晚辈对对方父亲的敬称,使用正确。

  C.犬子:是父亲对别人介绍自己儿子时的谦称,使用正确。

  D.寒第:是说话人对贫寒人家的讳称,使用不正确。

  二、古诗文默写(6分)

  7.按要求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6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       ,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共鸣。

  4关于积累的重要性,老子和荀子都有过形象的论述。荀子的《劝学》中“         ,         ” 两句与《老子》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相近。

  三、任务型写作(4分)

  8.某校“我和名著有个约会”文化艺术节将于2014年5月5日拉开帷幕,届时将举行课本剧展演活动。高一年级参演的两个剧目是《红楼梦》和《高老头》,请任选其中的一个,设计一则海报宣传语。(50字以内)(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5分)

  凡山陵之高,非削成而崛起也,必步增而稍上焉;川谷之卑,非截断而颠陷也,必陂池①而稍下焉。是故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

  非独山川也,人行亦然,有布衣积善不怠,必致颜、闵之贤,积恶不休,必致桀、跖之名。非独布衣也,人臣亦然,积正不倦,必生节义之志,积邪不止,必生暴弑之心。非独人臣也,国君亦然。政教积德,必致安泰之福,举错数失,必致危亡之祸。故仲尼曰:汤、武非一善而王也,桀、纣非一恶而亡也。三代之废兴也在其所积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是故君子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克己三省,不见是图。孔子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谓无益而不为也,以小恶谓无伤而不去也。是以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也。”故圣人常慎其微也。文王小心翼翼,武王夙夜敬止,思慎微眇,早防未萌,故能太平而传子孙。

  夫圣贤卑革②,则登其福。庆封、伯有,荒淫于酒,沈湎无度,以弊其家。晋平殆政,惑以丧志,良臣弗匡,故俱有祸。楚庄、齐威,始有荒淫之行,削弱之败,几于乱亡;中能感悟,勤恤民事,故能中兴,强霸诸侯,当时尊显,后世见思,传为令名,载在图籍。由此言之,布衣人君,其行一也,知己曰明,自胜曰强。夫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此颜子所以3称庶几也。

  注:①陂池:(pōtuó),坡度平缓的样子。②卑革:谦逊的改过。3庶几:借指贤者。

  (取材于王符《潜夫论•慎微》)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必步增而稍上焉 稍: 渐渐

  B.克己三省 克: 克制

  C.以弊其家 弊:破败

  D.良臣弗匡 匡:纠正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人行亦然

  填然鼓之

  B振长策而御宇内

  罪大而不可解也

  C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夫圣贤卑革,则登其福

  D此颜子所以称庶几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篇从自然界中的山陵“积上不止”和川谷“积下不已”说起,意在引出下文对人事的论述。

  B.第二段从“布衣”“人臣”“人君”三方面分别论述了积德、积正、积善可致贤、生志、致福的道理。

  C.第四段写楚庄王、齐威王能谦虚改过,因此使自己的国家能够重新兴盛,称霸诸侯而名载于史册。

  D.作者在论证过程中采用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使文章说理形象透彻,论证充分有力。

  12.用斜线(/)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5分)

  三代之废兴也在其所积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 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13.阅读第三段中孔子所说的话,概括“圣人常慎其微”的原因。(4分)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小题。(7分)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1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2。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1杜二甫:指杜甫。2徂徕:山名。

  14.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与好友离别之时,同游鲁郡一带的池台亭阁,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意。

  B.颈联中“明”字化静为动,与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异曲同工。

  C.“飞蓬各自远”句以蓬草随风飞舞喻与好友离别后自己漂泊无依,难舍之情隐于其中。

  D.本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中间寄以金樽重开的希望,首尾呼应,情味深长。

  15.有人评论本诗突破了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有离别必有哀怨,有哀怨必充塞于心)的特点,请从所绘之景或所叙之事的角度,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16分)

  绳 子

  这天正是赶集的日子。哥代维尔镇的广场上,早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的人声与牲

  畜声闹成一片。

  奥希科尔纳老头一到镇上,就径直朝广场走去。见到地上有一小段绳子,他节俭成性,于是,他费劲地弯下身去,从地上拾起这段绳子,正要慢慢起来时,却发现马具匠玛朗丹站在自家门口盯着他。他们曾一起做过生意,结果闹翻了。老头见自己捡一小根绳却被冤家对头瞧个正着,不由得羞惭难当。他赶紧把绳子塞进褂子,然后,假装在地上找什么东西的样子。最后,他探着脑袋,朝集上走去。

  赶集的人吵吵嚷嚷,缓缓流动,不停地讨价还价,非常活跃,好生热闹。

  稍迟一点,集市上的人渐渐稀少起来,住在远乡的农民纷纷前往客店。

  茹尔丹客栈的大厅里,挤满了用餐的客人。大家刚用完午餐,警长就出现在店门口。他发问道:“奥希科尔纳老爹在这里吗?”“我在这儿呢。”奥希科尔纳应道。警长说:“奥希科尔纳老爹,劳驾跟我到镇公所走一趟,镇长有话要同你说。”奥希科尔纳老头好不意外,颇为不安。

  他跟随在警长的后头。镇长正坐在靠背椅上等着他,他开腔了:“奥希科尔纳老爹,有人看见您今天上午在伯兹维尔的大路上,捡了马纳维尔的乌尔布雷克丢失的皮夹,内有五百法郎及商业票据。”

  这怀疑突如其来,老头目瞪口呆,望着镇长:“我,我捡了皮夹?我以人格担保,我从来没有见过什么皮夹。”“有人看见您啦。”“有人看见我?”“马具商玛朗丹先生。”这时,老头才弄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他气得满脸通红,叫冤道:“这个混蛋!他看见我捡的,就是这根绳子,镇长先生,您瞧。”他从口袋里掏出了那根绳子。镇长摇了摇头,说:“您没法叫我相信,玛朗丹是一位讲信誉的人,他怎么会把一根绳子当成一个皮夹?”

  老头愤怒起来,他举起一只手,赌咒发誓:“我讲的千真万确,镇长先生,一点也不假,我以我的灵魂发誓。”

  他的发誓毫无用处。根据老头的要求,镇长在他身上搜了一遍,结果什么也没搜出来。最后,镇长只好把他打发走了,不过对他讲明,此案还要上报检察院,等候命令再作处理。

  这件事已在镇上传开了。老头一走出镇公所的大门,就被人围着问这问那。于是,他把捡绳子的经过讲了一遍,大家哄然大笑起来。他气愤不平,极为恼火,逢人便讲自己的遭遇,没完没了。

  第二天,有个长工把皮夹送还了。据这个长工说,他是在大路上拾到的。

  这个消息立即传遍四乡,奥希科尔纳也听说了。他马上到各处转悠,把真相大白的故事讲给乡亲们听。他心情舒坦了。然而,他仍感到有点不自在。那些人总是一副嘻嘻哈哈的神情,他似乎觉得有人在背后议论他。

  下一个星期二,他又去镇上赶集,一心只想再讲讲自己的遭遇。

  玛朗丹正站在自家门口,见他路过,便乐了起来。“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老头莫名其妙。

  他走到邻村一个庄稼人跟前,又讲起自己的故事。对方没等他讲完,就在他肚皮上一拍:“大滑头,得了吧!”奥希科尔纳愣住了,为什么把他叫作“大滑头”?

  他来到客栈,又开始说自己的遭遇。一个马贩子高声嚷道:“得啦,一个人捡到皮夹,另一个人又还了回去,神不知,鬼不觉啊!”

  奥希科尔纳恍然大悟,原来大家都认为是他捡到皮夹后,又让自己的同伙把皮夹还了回去。

  他想抗议,客人们却哄堂大笑。在一片嘲笑声中他离开了客栈。

  愤怒与羞耻堵得他憋气心慌,他感到自己是跳进河里也洗不清了。于是,他又开始诉说自己的遭遇,他日思夜想的就是那根绳子。

  “瞧他,明明在说谎,偏要狡辩。”在他背后,大家都这么说。他感觉到了这一切,他使出全身的劲去表白辩解,却无济于事。

  他委靡憔悴,日胜一日。那些爱取笑的人,老逗他讲“绳子故事”。渐渐地,他整个精神彻底崩溃了。

  十二月底,他病倒在床。

  一月初,他死了,临终前,在昏迷之中,他仍在不停地表白:“一小段绳子……一小段绳子……瞧,就在这里,镇长先生。”

  (取材于莫泊桑的同名小说)

  1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主人公奥希科尔纳受诬陷后,逢人便述说自己的遭遇,甚至临终前还在不停地表白,表现出他自尊、执拗的性格。

  B.长工捡到皮夹并将其送还,事情本该真相大白,但结果却横生枝节,出人意料,这使得小说悬念叠生。

  C.玛朗丹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却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与小说主题的表现也有密切关系。

  D.小说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奥希科尔纳,如写他被误解而百般辩解得不到信任时的痛苦,真切传神。

  E.小说多次写了人们的笑,展现的却是一个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暗示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17.小说以“绳子”为题目,有哪些含义?请加以概括。(4分)

  18.假如村里人把奥希科尔纳死时的情形告诉了玛朗丹,请写一段文字描绘玛朗丹的表现,并说明这样写的理由。(150字左右)(6分)

  七、作文(4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幽兰不会因生于无人的山谷而吝惜清芬,桃李不会因留恋春天的美丽绽放而拒绝孕育果实,蚂蚁不会因密布的荆棘而停下探寻的脚步,月亮也不会因世人的赞美而长留夜空……自然如此,人生亦然。纵然生活有高低起伏,但生命的脚步不会停下。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自选角度,以“真生活,不停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A 2.A 3. C 4. D 5. D 6. C

  二、本大题共6分。

  5.① 无边落木萧萧下②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本题共6分。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三、本大题共4分。

  6.评分要点:介绍的剧目内容正确,2分;具有宣传性、鼓动性1分;富有创意,1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9C(2分)(弊:使……衰败)

  10.C(2分)(A.然,1代词,这样;2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而,1连词,因而;2连词,表修饰C.则,连词,于是,就D.1……的原因;2用来

  11. B(2分)(布衣、人臣、人君分别对应积善、积正、积德)

  12. 三代之废兴也//在其所积/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 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本题5分。“/”处为必断句处;“//”为可断可不断处。每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13.答案要点:积善才能够成就美名,积恶易招致自己身败名裂,恶行积累多了就无法掩盖,罪孽积累大了就不能化解了。

  (本题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14.C(3分)(“飞蓬各自远”意思是诗人和友人分别后,各自像飘飞的蓬草般漂泊无依)

  15.评分要点:本题4分。选择一个角度,举例正确,2分;结合相关诗句能分析出对“有别必怨”的突破即可给2分。

  答案示例:

  示例1: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句,描绘了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与诗人和友人之间纯洁无邪、真挚淳厚的友谊交相映衬,一扫送别诗“哀怨”之风。(只分析出了对“有别必怨”的突破)

  示例2: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句,写诗人想到各自将要远离,不禁举杯相劝的情形。诗人以倾尽手中杯,一醉而别来消解即将分别的愁绪,尽管其中有着即将分离的伤感,但哀而不伤,怨而不盈。(分析出了对“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突破)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6. B D(4分)(B项,长工捡到皮夹将其送还的情节使小说产生悬念而并非“叠生”;D项,小说不是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主人公,主要是对话描写)

  17.①首先指奥西科尔纳从地上捡起的那条有形的绳子。②也指置奥西科尔纳于死地的那条无形的绳子,即人们对奥西科尔纳冷漠、怀疑、嘲讽的态度。(本题4分。每点2分)

  18.评分要点:本题8分。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对玛朗丹进行描绘,4分;从小说人物特点、情节、主旨三者中任意两个方面阐释,理由充分合理,4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