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未来发展前景
中医药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去年 12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 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介绍中医药发展的有关情况。
《中 医药法》也于 2017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 有新闻曾经报道过,不少国内公民舍远求近到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疯狂购买 中药的尴尬局面,中医中药源于中国,却到国外购买,为何?因为我们在很 多领域都不缺规范,而缺少落地生根的管理。经再好,没人念,或者让歪嘴 和尚把好经念歪了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立法保 护中医药,不只是出于民族情感,更是现实需要。因为,中医药在海外的传 播发展,已经对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形成了挑战。国际标准化组织收载 针灸针、中药材重金属限量等 7 个标准;13 个中药 46 个标准被美国药典收 载。 当然,真正要使中医药获得民众信赖,还得解决好中药有效性评价问题, 不能只看广告不看疗效,这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横在中医药和现 代医学之间的鸿沟。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曰:“刺五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 五日死,其动为语……其动则依其藏之所变侯知其死也”。这段则指出评价 的依据是“依其藏之所变候”,这里评价的指标是反映病机变化的证候,评 价的方法则是依据病机进行的推断。以上这两种评价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经常 紧密结合、综合运用。 但是,古代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只是停留在针对个体患者诊疗的传统临床研 究阶段,并没有上升到群体层次的临床疗效评价。
简单的套用现代医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临床疗 效评价研究是以人体为对象的医学研究。现代医学已注意到传统的疗效评价 指标或标准存在的弊病,强调从人体对受试治疗措施的整体反应去选择有关 疗效评价指标或标准。 正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替代医学办公室的报告所强调:“其疗效必须用 人们认可的终点指标来加以证实”,其思辨方式和认识与中医学关于人体生 命活动的“整体观”殊途同归。随 着 循 证 医 学 的 发 展 , 还 有 一 些 学 者 提 出 为 了 避 免 随 机 对 照 试 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缺陷,可在传统的 RCT 方法学基 础上,建立一种适合个体化患者的研究方法:即单个患者的 RCT(number of o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N-of-1),N-of-1 与传统的 RCT 不同,是 专门针对单个患者进行设计,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临床研究的一种 设计方法。
小犀牛健康科技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医人工智能行业领军者,积极响应《规 划》中关于“支持中医医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推动中 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系统等临床应用”的相关 政策,深耕中医药领域多年,并研发了中医 AI 辅助诊断系统,通过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赋能传统中医,推动中医药产业数字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