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形成和起源
传说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文字。
从历史的角度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应该是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在清朝前期,政府官方文字是满文,当时已用汉字一词称呼中国汉族的传统文字。另外,日本人也称呼为“汉字”,以别于由汉字派生的假名。在韩国,汉字则与训民正音(谚文)相区别。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
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就形成了。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将古文字分成殷商系、西周系、六国系、秦系四系。
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钜细靡遗描绘意象的方式往简化成容易纪录刻画的方向变迁,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也称为古文字。
人是社会动物,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语言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初始形态的口头语言说过即逝,无法保存。而且受人体发音器官物理属性的局限,空间穿透力小,影响范围有限。为此,记录口头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诞生了。
一谈到中国文字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考证,仓颉,号史皇氏,是轩辕黄帝的史官。史书记载,仓颉面长四目,天生睿德,常观奎(kui)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从今天的文字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字是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而是在一个长久发展的历程中,由许多人分别制造,经过选择、淘汰后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在四千余年前,文字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经过仓颉的整理、归纳后,文字逐渐地迈向系统化、标准化,而人们为了推崇仓颉的贡献,故一致选仓颉为发明文字之代表,经过历史的潮流,现在则将仓颉尊为文字的创始者。由于仓颉综合各类古字,归纳系统再创造,使得中国文化演进史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渊博,因此仓颉可说是中华文化干年丰功伟业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