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空”是什么?
2022-12-14 · 百度认证:北京惠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空”与之‘有’相对。音译为舜若。意译空无、空虚、空寂、空净、非有。一切存在之物中,皆无自体、实体、我 等,此一思想即称空。亦即谓事物之虚幻不实,或理体之空寂明净。自佛陀时代开始即有此思想,尤以大乘佛教为然,且空之思想乃般若经系统之根本思想。
佛家的“空”与道家的“无极”不一致。
“无极”出自《道德经》,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
扩展资料
大乘思想
【空】梵文 Śūnya(形容词),Śūnyatā(名词),音译舜若或舜若多。佛教各时期、各派别对空的解释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普通概念。部派佛教时期,这一概念成为当时争论的重点之一。大乘佛教时期,尤其是般若经系统的大乘思想则进而以空为其理论基础。
从所否定的对象来说,空可分“我空”、“法空”两种。我空,即认为一切事情都是由各个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断流转生灭,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体——我,这是小乘佛教的观点。
法空,则认为一切事物都依赖于一定的因缘或条件才能存在,本身没有任何质的规定性,但法空并非虚无,它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实在,称为“妙有”,这主要是大乘中观派阐明的观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