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和音乐有关吗?
展开全部
舞蹈从一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亲密的友谊,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从外国或中国的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舞蹈艺术中舞蹈本身的进展和音乐的进展紧密联系。在舞蹈艺术总的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就有诗、舞、乐一体以及 “舞者,乐之容也”的论断,春秋时期音乐与舞蹈统称“乐舞”,在现代既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只是音乐的回声”的说法, 也有认为“舞蹈是一切艺术的基础”、“舞蹈是艺术的祖先”等观点。从起源来看,舞蹈应早于音乐,而音乐自从舞蹈中产生之后便和舞蹈结成了最亲密的友谊,成为其不可分割的灵魂。它们像是血肉相连的分不开的伙伴,相互配合,共同编织出美妙的艺术花朵。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舞蹈与音乐加以阐述:
一、从舞蹈的起源和发展来看,舞蹈是音乐的源头
据史载,人类尚未产生语言的时候,就会用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就会利用动作形象传达和交流某种信息,因此,舞蹈便成了他们传授劳动生产,操练战斗本领,锻炼身体,乃至寻找配偶而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手段。美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类在语言表达不十分发达的时候,舞蹈是一种以手势讲话的艺术。”那么,由此推断,舞蹈的产生比音乐的产生应早一些。因为有了人的直立行走,为了便于完成人类最初级的交流,就有了舞蹈产生的基础条件,所以,手舞足蹈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最早的文化艺术的象征,这也应了“舞蹈的冲动几乎与人类同时产生”这一科学论证原始社会中的原始舞蹈,最初就是借人体动作打拍子的,现在的民间舞中还常见到这种遗迹,比如西班牙踢踏舞踏地有声,俄罗斯舞中有手拍靴子的动作,至于蹬地、鼓掌更是多见。至今福建泉州人闹元宵时还要跳《拍胸舞》男子赤膊光脚,头扎草绳,手拍胸膛、腋窝、膝盖和大腿,蹲下跳起,极其热烈,节奏明快、舞容粗犷,把一种极其古老的舞蹈展现在人们面前原始人舞蹈时,也曾把一些能应节作响的东西系在身上,以作伴奏。这也有遗风可寻,如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跳传统舞时,或脚系一种能摇响的荚果,或手持一种椰果制成的响器(现已制成交响乐队中所使用的沙球) 。南斯拉夫民间的《哑舞》,也是利用戴在手脚上的饰物摇动作响来协调舞步,而印度舞系上脚铃打拍子,可说是这种原始方式的高度发展吧。原始舞蹈后来有了真正的伴奏,即有节奏地敲击石、木伴舞。我国古书上说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 ,就形象地再现了击、拊石器,造成强弱参差的节奏,为拟兽舞伴奏的情景。这种原始音乐,只有节奏而没有旋律。美国的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杰出的音乐史家和舞蹈家克尔特·萨哈斯所著的《世界舞蹈史》中说道:今人十分不解的一件事实就是:作为一种高级艺术的舞蹈,在史前期就已经发展起来了。还在文明的初期,它就达到了其他艺术和科学所无法比拟的完美水平。在那个时期,人们过着野蛮的群居生活,人们所创造的雕塑和建筑还是极原始的,诗歌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然而却创造出了使所有人类学家都感到吃惊的,难度较大而又很完美的舞蹈艺术! 他们在这个时期创造的音乐如果脱离了这种舞蹈,那就听上去什么也不是,只有伴随着这种舞蹈这种音乐才显得动听”。由此可见,音乐是从给舞蹈打拍子中产生的,舞蹈乃音乐之源。
二、从音乐和历史发展来看,音乐成为了舞蹈的灵魂
随着时间的推演和舞蹈事业的发展,音乐在为多彩的舞蹈伴奏中从单调走向丰富,并最终摆脱了附属的地位而独立地发展。有了它可以烘托舞蹈气氛,舞蹈者可以借助音乐的刺激产生对舞蹈的更多感受。所以当音乐高度发展后,它又回过头来提携了舞蹈,使舞蹈更趋于抒情化、抽象化。比如被选为“20 世纪经典舞蹈作品”的舞蹈《萋萋长亭》,它表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长亭送别的离愁别绪、缠绵悱恻的爱情双人舞,体现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主题思想。而这个舞蹈音乐却选用了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 的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全曲表现的是在当时社会背景条件下阿炳内心独白“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水面虽平,人间不平”的控诉。曲中充满了一种忧郁、愤懑的情调和大丈夫宁折不弯的气度[3 ]。我们在欣赏完舞蹈后,感到在阿炳的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名曲的伴奏下,你会被舞台上“夫妻”(舞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真挚爱情与离别交织场景故事情节所感染。《二泉映月》音乐之所以能成为该舞蹈作品中的一个合成部分,它的生命力在于音乐形象渗透到了舞蹈形象之中,使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巧妙的融合。当代舞蹈家吴晓邦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的表现出来。”他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他还指出:“就一个无伴奏的舞蹈,既然没有声音,但他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4]。”这就深刻地指出了舞蹈与音乐的唇齿相依的关系。虽然在时间上舞蹈应早于音乐的产生,但实际上两者的相辅相成、互相映衬的事实使得它们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例如,有些舞蹈家为了强调舞蹈艺术的独立性,致力于创作不用音乐伴奏的作品,但还是用走踢踏,通过脚铃、手铃来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发出有节奏的音响,来替代音乐伴奏。从广义上说,这种有节奏的音响,就是音乐的基本因素。我国舞蹈家王曼力等编导表现张志新烈士在狱中斗争生活的舞蹈《无声的歌》[5 ], 就是一个无音乐伴奏的舞蹈作品,但是它采用了风声、水声、镣铐声、鞭打声等音响效果来伴奏,其实这种音响的本身就属于广义上的音乐,因为它有节奏,有律动,有音高,有音色。可见,随着时间的推演发展,舞蹈和音乐已经不能分离,音乐成为舞蹈所不可缺少的灵魂。当然,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因为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于舞蹈的。其次,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具体舞蹈作品创作音乐,就要服从舞蹈编导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编导在编舞过程中还可以要求音乐进行修改。
三、从具体的艺术实践来看,舞蹈与音乐呈相互结合的趋势
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节奏。节奏是构成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舞蹈虽然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但不是所有生活中的动作都能成为舞蹈动作,只有那些经过提炼、加工变成有规律的、有节奏的动作,才能构成舞蹈动作,才能具有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特殊艺术功能。正因为节奏的形成是以人的意志和感情为依据的,所以,舞蹈中人体动作的起伏跌宕、动作线条的流畅曲折等等,才能以其触动人心弦的律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将其蕴含的感情传导给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并引导他们参与艺术审美活动。由此可见,节奏是提炼和组织生活作为艺术动作的基础,节奏是结构舞蹈动作的纽带,也是舞蹈作品整体布局的贯穿线。
“音乐也是如此,节奏、节拍也是音乐整体的骨架。”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是在音乐律动配合下,通过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大小,来深刻细致地体现人物内心的情绪波动的,所以,节奏是构成人体动作与音乐旋律结合的天然基础。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地要求音乐来配合,因此历代各种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劳动号子。当然,能够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音乐本来便于同其它艺术相结合,例如同戏剧、电影、诗歌等等,但是最容易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的还是舞蹈,原因也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
其次是抒情性。音乐和舞蹈都长于抒情这一共同具有的特性,使得它们能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类各种情绪和情感做出深刻而细微的体现。当然他们并不象文学那样便于交代事物的缘由始末和繁杂的生活细节,而她们在抒情方面的特长,又是文学作品所不能代替的,这使他们同文学并立于人的创造性艺术活动中,成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缺少的精神食粮。舞蹈是通过高度提炼了的人体动作这一艺术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舞蹈形象的塑造同样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和音乐不同的只是舞蹈是以直观的方式,直接地将艺术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通过对形象的直观感知,引起自身的情绪激动和思维活动。
音乐和舞蹈当它们独立存在的时候,各自用自己的艺术手段去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当它们由于自己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使彼此的结合成为必需而产生新的艺术形式的时候,音乐和舞蹈的紧密配合,互相补充,共同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了。在舞剧、舞蹈中,音乐和舞蹈有着塑造同一个艺术形象的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在通常情形下,舞蹈形象的鲜明性、感人性,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音乐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描绘。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与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例如,现代舞蹈《哈达献给解放军》的创编过程就是典型的例证。编导首先确定了“歌颂军民鱼水情”的主题,再通过修建“希望小学”这一热门题材,选择以藏族的 “锅庄”和“弦子”为主要的动作素材,塑造了一个藏族小姑娘和一群解放军战士的形象。从主要动作形象的设计看。编导在作品中突出“情”方面无疑是典型而有新意的,然而突出“情”这个新意往往只有肢体语言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优美而动情的音乐的配合。作曲家根据舞蹈编导提供的作品素材、内容对音乐进行创作。如:“·1 ·3 ·2 ·1 6| 5 - - - | - - -”舞蹈中这段具有藏族弦子风格的主题音乐贯穿舞蹈始终,这个主题音乐一会儿轻柔似水,表现了藏族小姑娘为解放军端茶、倒水、献哈达和热爱亲人解放军的人物性格,一会儿又铿锵有力,展示了解放军不分昼夜为修建“希望小学”的劳动情绪。看似简单的音乐,由于它的不断再现,使观众从音乐中领略了到藏汉军民间鱼水情深的主题,音乐形象因此更为丰满,舞蹈形象更为动人。该作品之所以获得较高的评价,除了编导独具匠心的构思以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对舞蹈气氛的烘托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以上舞蹈创作方式可以看出,舞蹈属于“看”的范畴,不“看”就无所谓欣赏舞蹈,除此之外它还需要用“听”来满足人们感官的需求,通过“听”来扩展舞蹈欣赏空间,调节情绪。当然,音乐虽然有其独立的表现空间,我们却不能因为“听”而过分强调音乐的作用,否则会使舞蹈中的舞蹈形象脱离人物形象而使舞蹈失去应有的价值,我们应该明白人们不会为欣赏音乐而到舞蹈演出场所这一简单的道理。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正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舞蹈和音乐的统一,是不同表现方式的统一,视觉和听觉的统一、形体和幻象的统一,而且从总的发展过程来看,舞蹈和音乐可相互表现、相互促进,如上述的舞蹈可以解释音乐,音乐则可以为舞蹈展示氛围,加强风格特点,激励情绪,推进情节等。
参考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ebb98a52915f804d2b16c1f3
一、从舞蹈的起源和发展来看,舞蹈是音乐的源头
据史载,人类尚未产生语言的时候,就会用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就会利用动作形象传达和交流某种信息,因此,舞蹈便成了他们传授劳动生产,操练战斗本领,锻炼身体,乃至寻找配偶而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手段。美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类在语言表达不十分发达的时候,舞蹈是一种以手势讲话的艺术。”那么,由此推断,舞蹈的产生比音乐的产生应早一些。因为有了人的直立行走,为了便于完成人类最初级的交流,就有了舞蹈产生的基础条件,所以,手舞足蹈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最早的文化艺术的象征,这也应了“舞蹈的冲动几乎与人类同时产生”这一科学论证原始社会中的原始舞蹈,最初就是借人体动作打拍子的,现在的民间舞中还常见到这种遗迹,比如西班牙踢踏舞踏地有声,俄罗斯舞中有手拍靴子的动作,至于蹬地、鼓掌更是多见。至今福建泉州人闹元宵时还要跳《拍胸舞》男子赤膊光脚,头扎草绳,手拍胸膛、腋窝、膝盖和大腿,蹲下跳起,极其热烈,节奏明快、舞容粗犷,把一种极其古老的舞蹈展现在人们面前原始人舞蹈时,也曾把一些能应节作响的东西系在身上,以作伴奏。这也有遗风可寻,如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跳传统舞时,或脚系一种能摇响的荚果,或手持一种椰果制成的响器(现已制成交响乐队中所使用的沙球) 。南斯拉夫民间的《哑舞》,也是利用戴在手脚上的饰物摇动作响来协调舞步,而印度舞系上脚铃打拍子,可说是这种原始方式的高度发展吧。原始舞蹈后来有了真正的伴奏,即有节奏地敲击石、木伴舞。我国古书上说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 ,就形象地再现了击、拊石器,造成强弱参差的节奏,为拟兽舞伴奏的情景。这种原始音乐,只有节奏而没有旋律。美国的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杰出的音乐史家和舞蹈家克尔特·萨哈斯所著的《世界舞蹈史》中说道:今人十分不解的一件事实就是:作为一种高级艺术的舞蹈,在史前期就已经发展起来了。还在文明的初期,它就达到了其他艺术和科学所无法比拟的完美水平。在那个时期,人们过着野蛮的群居生活,人们所创造的雕塑和建筑还是极原始的,诗歌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然而却创造出了使所有人类学家都感到吃惊的,难度较大而又很完美的舞蹈艺术! 他们在这个时期创造的音乐如果脱离了这种舞蹈,那就听上去什么也不是,只有伴随着这种舞蹈这种音乐才显得动听”。由此可见,音乐是从给舞蹈打拍子中产生的,舞蹈乃音乐之源。
二、从音乐和历史发展来看,音乐成为了舞蹈的灵魂
随着时间的推演和舞蹈事业的发展,音乐在为多彩的舞蹈伴奏中从单调走向丰富,并最终摆脱了附属的地位而独立地发展。有了它可以烘托舞蹈气氛,舞蹈者可以借助音乐的刺激产生对舞蹈的更多感受。所以当音乐高度发展后,它又回过头来提携了舞蹈,使舞蹈更趋于抒情化、抽象化。比如被选为“20 世纪经典舞蹈作品”的舞蹈《萋萋长亭》,它表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长亭送别的离愁别绪、缠绵悱恻的爱情双人舞,体现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主题思想。而这个舞蹈音乐却选用了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 的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全曲表现的是在当时社会背景条件下阿炳内心独白“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水面虽平,人间不平”的控诉。曲中充满了一种忧郁、愤懑的情调和大丈夫宁折不弯的气度[3 ]。我们在欣赏完舞蹈后,感到在阿炳的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名曲的伴奏下,你会被舞台上“夫妻”(舞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真挚爱情与离别交织场景故事情节所感染。《二泉映月》音乐之所以能成为该舞蹈作品中的一个合成部分,它的生命力在于音乐形象渗透到了舞蹈形象之中,使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巧妙的融合。当代舞蹈家吴晓邦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的表现出来。”他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他还指出:“就一个无伴奏的舞蹈,既然没有声音,但他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4]。”这就深刻地指出了舞蹈与音乐的唇齿相依的关系。虽然在时间上舞蹈应早于音乐的产生,但实际上两者的相辅相成、互相映衬的事实使得它们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例如,有些舞蹈家为了强调舞蹈艺术的独立性,致力于创作不用音乐伴奏的作品,但还是用走踢踏,通过脚铃、手铃来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发出有节奏的音响,来替代音乐伴奏。从广义上说,这种有节奏的音响,就是音乐的基本因素。我国舞蹈家王曼力等编导表现张志新烈士在狱中斗争生活的舞蹈《无声的歌》[5 ], 就是一个无音乐伴奏的舞蹈作品,但是它采用了风声、水声、镣铐声、鞭打声等音响效果来伴奏,其实这种音响的本身就属于广义上的音乐,因为它有节奏,有律动,有音高,有音色。可见,随着时间的推演发展,舞蹈和音乐已经不能分离,音乐成为舞蹈所不可缺少的灵魂。当然,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因为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于舞蹈的。其次,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具体舞蹈作品创作音乐,就要服从舞蹈编导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编导在编舞过程中还可以要求音乐进行修改。
三、从具体的艺术实践来看,舞蹈与音乐呈相互结合的趋势
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节奏。节奏是构成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舞蹈虽然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但不是所有生活中的动作都能成为舞蹈动作,只有那些经过提炼、加工变成有规律的、有节奏的动作,才能构成舞蹈动作,才能具有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特殊艺术功能。正因为节奏的形成是以人的意志和感情为依据的,所以,舞蹈中人体动作的起伏跌宕、动作线条的流畅曲折等等,才能以其触动人心弦的律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将其蕴含的感情传导给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并引导他们参与艺术审美活动。由此可见,节奏是提炼和组织生活作为艺术动作的基础,节奏是结构舞蹈动作的纽带,也是舞蹈作品整体布局的贯穿线。
“音乐也是如此,节奏、节拍也是音乐整体的骨架。”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是在音乐律动配合下,通过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大小,来深刻细致地体现人物内心的情绪波动的,所以,节奏是构成人体动作与音乐旋律结合的天然基础。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地要求音乐来配合,因此历代各种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劳动号子。当然,能够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音乐本来便于同其它艺术相结合,例如同戏剧、电影、诗歌等等,但是最容易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的还是舞蹈,原因也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
其次是抒情性。音乐和舞蹈都长于抒情这一共同具有的特性,使得它们能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类各种情绪和情感做出深刻而细微的体现。当然他们并不象文学那样便于交代事物的缘由始末和繁杂的生活细节,而她们在抒情方面的特长,又是文学作品所不能代替的,这使他们同文学并立于人的创造性艺术活动中,成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缺少的精神食粮。舞蹈是通过高度提炼了的人体动作这一艺术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舞蹈形象的塑造同样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和音乐不同的只是舞蹈是以直观的方式,直接地将艺术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通过对形象的直观感知,引起自身的情绪激动和思维活动。
音乐和舞蹈当它们独立存在的时候,各自用自己的艺术手段去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当它们由于自己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使彼此的结合成为必需而产生新的艺术形式的时候,音乐和舞蹈的紧密配合,互相补充,共同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了。在舞剧、舞蹈中,音乐和舞蹈有着塑造同一个艺术形象的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在通常情形下,舞蹈形象的鲜明性、感人性,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音乐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描绘。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与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例如,现代舞蹈《哈达献给解放军》的创编过程就是典型的例证。编导首先确定了“歌颂军民鱼水情”的主题,再通过修建“希望小学”这一热门题材,选择以藏族的 “锅庄”和“弦子”为主要的动作素材,塑造了一个藏族小姑娘和一群解放军战士的形象。从主要动作形象的设计看。编导在作品中突出“情”方面无疑是典型而有新意的,然而突出“情”这个新意往往只有肢体语言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优美而动情的音乐的配合。作曲家根据舞蹈编导提供的作品素材、内容对音乐进行创作。如:“·1 ·3 ·2 ·1 6| 5 - - - | - - -”舞蹈中这段具有藏族弦子风格的主题音乐贯穿舞蹈始终,这个主题音乐一会儿轻柔似水,表现了藏族小姑娘为解放军端茶、倒水、献哈达和热爱亲人解放军的人物性格,一会儿又铿锵有力,展示了解放军不分昼夜为修建“希望小学”的劳动情绪。看似简单的音乐,由于它的不断再现,使观众从音乐中领略了到藏汉军民间鱼水情深的主题,音乐形象因此更为丰满,舞蹈形象更为动人。该作品之所以获得较高的评价,除了编导独具匠心的构思以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对舞蹈气氛的烘托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以上舞蹈创作方式可以看出,舞蹈属于“看”的范畴,不“看”就无所谓欣赏舞蹈,除此之外它还需要用“听”来满足人们感官的需求,通过“听”来扩展舞蹈欣赏空间,调节情绪。当然,音乐虽然有其独立的表现空间,我们却不能因为“听”而过分强调音乐的作用,否则会使舞蹈中的舞蹈形象脱离人物形象而使舞蹈失去应有的价值,我们应该明白人们不会为欣赏音乐而到舞蹈演出场所这一简单的道理。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正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舞蹈和音乐的统一,是不同表现方式的统一,视觉和听觉的统一、形体和幻象的统一,而且从总的发展过程来看,舞蹈和音乐可相互表现、相互促进,如上述的舞蹈可以解释音乐,音乐则可以为舞蹈展示氛围,加强风格特点,激励情绪,推进情节等。
参考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ebb98a52915f804d2b16c1f3
展开全部
舞蹈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舞蹈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动作为表现手段。而动作的美化必定纳入一定的节奏规范内。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指出:“跳舞的特质是在动作的节奏的调整。没有一种跳舞没有节奏”。在舞蹈艺术中舞蹈与音乐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相辅相成的,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特殊关系。下面仪对舞蹈艺术中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从三个方面谈谈粗浅看法。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除了舞蹈本身之外还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其基本组合是舞蹈与音乐,它们二者是一种生来的天然组合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音乐的记载可回溯数千年。古社会,人们在集体劳动中产生的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形成原始音乐的萌芽,伴随着音乐的节奏、音调的形成还产生了舞蹈姿势。正是因为劳动赋予了音乐的节奏、音调还有舞姿,所以在远古社会,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我国古代文献将音乐称为“乐舞”便是这个道理。这是以天上西宫的星名“咸池”作为他的代表性乐舞的名称。《淮南子:天文训》中写道:“日出阴谷,浴与咸池”。以音乐和舞蹈反映古人的豪华迈幻想和对星辰的崇拜,在舜统治时期,代表性乐舞叫作《韶》,又称《箫韶》。这是占代非常著名的乐舞,孔子曾赞其“尽善矣,又尽善也”。
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歌舞音乐是音乐发展的主流。声乐、器乐与舞蹈的结合一方面丰富和提高了歌舞音乐,形成了有艳、解、趋的较大型的歌舞音乐形式。另一方面反过来要求声乐部分能表达的更细致,器乐部分能变化得更多样,从此时起至隋唐为止,歌舞音乐在音乐艺术发展中愈益起着主导作用。
唐代有情节的歌舞是后世歌舞剧的雏形,成为不成熟的初期戏曲。被称为“大曲”的大型歌舞是器乐、声乐与舞蹈连续表演的综合艺术形式,曾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规模庞大结构严谨,虽早已失传,但从有关的记述和诗人、文学家所作的描写揣测,这是非常令人神往的音乐歌舞大曲。宋代形成独立歌舞剧体系,到明清时,歌舞趋向于特定故事情节的表演,演变成戏曲。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舞蹈和音乐一直紧密相联系,这是我国的“乐舞”发展的历史事实。
在西方,古希腊荷马时代以后盛行一种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合唱抒情歌和赞美歌、祝贺竞技获胜的庆贺歌以及赞扬英雄人物的颂歌。这说明当时音乐舞蹈结合的广泛。
公元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音乐艺术特别活跃,音乐写作技术走在前面,独立的器乐有了大的进展,在音乐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舞蹈音乐的新发展。到了十六世纪至十发世纪,欧洲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这时候的舞曲在器乐作品中获得极为多样的变化,大大促进并提高了专业音乐创作的发展和水平,这十分有利于舞蹈艺术的前进。
这都表明,舞蹈和音乐的特殊密切关系是有历史见证的,与其说它们是姐妹、兄弟,不如说是“双胞胎”。当然作为独立的艺术类别,各有不同的发展,但在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基本上没有分开过。
这是舞蹈和音乐相互关系的最简单历史,但所有的历史现象都并不是偶然的。在舞蹈艺术长期发展过程中,舞蹈和音乐的结合自然也应有它们共同的科学依据。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舞蹈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时间的艺术,因为音乐和舞蹈都要表达一个进程,即进行着的进程。音乐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靠音乐联系的,舞蹈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则是依靠动作的连续。就作为时间艺术的舞蹈整体概念而言,一个孤立的动作只构成画面,是静止的,不是舞蹈的典型现象。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
舞蹈整体要用节奏、节拍来组织,音乐也是如此,节奏、节拍是音乐整体的骨架。音乐和舞蹈都属“动”的艺术,它们都受不可停止的进程所制约,就是说,在整体或完整的部分进程中,一般不能停下来,停下来意味着终止结束。
这是舞蹈与音乐结合的基础,同时因为听觉和视觉的感觉不同,音乐能弥补舞蹈的“局限”,而舞蹈则使音乐获得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作出可见的解释,从一定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正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的结合反映了人的智慧。舞蹈与节奏密不可分。 舞蹈之所以离不开音乐,首先基于舞蹈艺术中对声音的本能需要,还由于音乐对舞蹈的另外一些重要作用,作曲家吴祖强先生认为:“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的作用和具体帮助舞蹈动作的作用,前者属于表现方面,后者属于结构方面,结构为表现服务”。对于吴祖强先生观点的理解,要求我们对音乐的构成特点有一个概念: .
1、音乐旋律的构成要素。
音乐的构成要素有音高、节奏、节拍、和声、调式、调性、音色、音区等,将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音乐旋律,这些要素的组合多种多样,因此出现了千差万别的音乐。
2、乐曲的形式和体裁
舞蹈占有空间比较具体,而音乐抽象又不能停留,所以音乐有想方设法使听众对音乐留下印象,这样便促进了音乐创作的发展。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和声学、曲式学、配器法都在一定范围内归纳了音乐形式和组织结构的一个方面,音乐形式的主要方面是创作实践中构成的各种典型格式即曲式。明白了曲式,就抓住了乐曲的整体,包括段落、层次、规模和整个音乐发展过程,因此就形式这个名词的广义来说,任何音乐形式都是用来表现思想内容的一切手法,与组成这一个音乐的所有要素的总和及统一。
乐曲在实用中形成了各科,不同样式和类型称之为体裁,它们可以由各种曲式构成。进行曲、夜曲、交响诗、各种舞曲等是体裁的形式,而曲式则指乐段,曲式往往提示听众以结构规律,体裁往往提示风格和内容。
3、 音乐是发展的艺术
音乐是发展的产物,人们在长期音乐生活中,积累祖先的经验,不断变化,特别是舞曲,它样式多样,而且源于不同地区和民族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而成为大型乐曲的基础,如在十七世纪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底称为奏鸣曲的作品,基本上具有舞曲特征。舞曲逐渐进入非舞蹈范畴,影响着其它体裁,其它体裁也影响着舞曲。各式各样的不断发展舞曲又极大丰富着舞蹈艺术本身。艺术是创造的,一定要允许并且鼓励出新,舞蹈如此,音乐也如此,舞蹈艺术中的音乐当然也是如此。历史是前进的,随着历史的进步,艺术也得到了发展,得到了进步。因此说音乐是发展的艺术,在我们对音乐形式和体裁有了一个大概概念。我们才能真正的了解舞蹈音乐,也只有这样,面对舞蹈音乐时才有了充分的准备,可以与作曲者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提出对舞蹈音乐的即合理又创新的要求。 作为综合艺术的舞蹈艺术,谁都不能否认音乐和舞蹈是最密切的伙伴,从实践和理论上看,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是血肉相连的伙伴。 在大型舞台剧中,音乐与舞蹈都具有戏剧性的结构,舞剧的角色、动作与音乐的关系是统一相辅相成的。如柴柯夫斯基为舞剧《天鹅湖》所写的音乐就是极为突出的例证,主要角色都有相对独立的音乐主题,并围绕着主题发展,创造出符合角色性格的音乐形象。舞剧音乐的整体是根据情节的发展,情感的起伏,性格的矛盾进行的。
舞剧艺术的发展,像柴柯夫斯基这样的大作曲家参与舞剧音乐写作,促进舞蹈音乐的发展,长期以来,舞蹈家和音乐家都在为获得相互融洽的关系而努力,特别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对音乐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便促使舞蹈编导和音乐创作注入现代的气息,也促进派了舞剧的大力发展,就世界范围来说,尤其是舞剧音乐,已经与交响诗、歌剧、室内乐等并列。
在我国,舞蹈音乐创作也空前繁荣,福建省《惠安女人》这富有福建特色的大型舞剧以闽南文化为背景,以惠安女人大海般的情怀,采用富于地方色彩的乡土乡音,创作了一系列福建特色音乐,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反映了惠安女人有的命比石头还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的不朽精神。舞蹈大赛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舞蹈音乐,第七届“桃李杯”舞、《俏花旦》、《新“阿里朗”颂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和以历史为背景的《无名花》音乐创作与舞蹈构思紧密结合,给评委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获得大奖。
“小荷风采——全国优秀儿童舞蹈展演中,儿童舞蹈中的舞蹈和音乐都结合得很好,音乐创作突出了儿童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塑造了儿童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使孩子们看了节目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得到全面的艺术享受从而受到了聪明智慧的陶冶和启迪。甘肃的藏舞《小卓玛》无论是舞蹈和音乐都突出韵味,十分舒展,’非常和谐,耐人寻味。山西的《黄河娃》满台都是铝制造的大小不同的鼓、镲和小钹,舞蹈很奔放、很热烈。江西的《请你做裁判》表现了一位下肢残疾的小姑娘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舞蹈动作中有停顿、有伸展,音乐也留出空隙,在空白的空间中,演员的动作在交流、在延续,音乐和舞蹈动作处理得非常恰当、融洽,在展示舞蹈内涵上,编导在艺术上进行刻意处理。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我国对发展舞蹈艺术、提高舞蹈音乐水平的重视,以及我国舞蹈音乐创作的长足发展。优秀的舞蹈音乐是舞蹈中的积极因素,好的音乐能为舞蹈增辉。
总之,在舞蹈艺术中音乐将永远是舞蹈的最亲密伙伴,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角度,它们都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融为一体不可分隔的特殊关系,只有在认清楚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我们才能创造出好的舞蹈作品,才能提高和丰富舞蹈艺术。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音乐的记载可回溯数千年。古社会,人们在集体劳动中产生的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形成原始音乐的萌芽,伴随着音乐的节奏、音调的形成还产生了舞蹈姿势。正是因为劳动赋予了音乐的节奏、音调还有舞姿,所以在远古社会,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我国古代文献将音乐称为“乐舞”便是这个道理。这是以天上西宫的星名“咸池”作为他的代表性乐舞的名称。《淮南子:天文训》中写道:“日出阴谷,浴与咸池”。以音乐和舞蹈反映古人的豪华迈幻想和对星辰的崇拜,在舜统治时期,代表性乐舞叫作《韶》,又称《箫韶》。这是占代非常著名的乐舞,孔子曾赞其“尽善矣,又尽善也”。
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歌舞音乐是音乐发展的主流。声乐、器乐与舞蹈的结合一方面丰富和提高了歌舞音乐,形成了有艳、解、趋的较大型的歌舞音乐形式。另一方面反过来要求声乐部分能表达的更细致,器乐部分能变化得更多样,从此时起至隋唐为止,歌舞音乐在音乐艺术发展中愈益起着主导作用。
唐代有情节的歌舞是后世歌舞剧的雏形,成为不成熟的初期戏曲。被称为“大曲”的大型歌舞是器乐、声乐与舞蹈连续表演的综合艺术形式,曾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规模庞大结构严谨,虽早已失传,但从有关的记述和诗人、文学家所作的描写揣测,这是非常令人神往的音乐歌舞大曲。宋代形成独立歌舞剧体系,到明清时,歌舞趋向于特定故事情节的表演,演变成戏曲。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舞蹈和音乐一直紧密相联系,这是我国的“乐舞”发展的历史事实。
在西方,古希腊荷马时代以后盛行一种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合唱抒情歌和赞美歌、祝贺竞技获胜的庆贺歌以及赞扬英雄人物的颂歌。这说明当时音乐舞蹈结合的广泛。
公元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音乐艺术特别活跃,音乐写作技术走在前面,独立的器乐有了大的进展,在音乐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舞蹈音乐的新发展。到了十六世纪至十发世纪,欧洲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这时候的舞曲在器乐作品中获得极为多样的变化,大大促进并提高了专业音乐创作的发展和水平,这十分有利于舞蹈艺术的前进。
这都表明,舞蹈和音乐的特殊密切关系是有历史见证的,与其说它们是姐妹、兄弟,不如说是“双胞胎”。当然作为独立的艺术类别,各有不同的发展,但在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基本上没有分开过。
这是舞蹈和音乐相互关系的最简单历史,但所有的历史现象都并不是偶然的。在舞蹈艺术长期发展过程中,舞蹈和音乐的结合自然也应有它们共同的科学依据。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舞蹈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时间的艺术,因为音乐和舞蹈都要表达一个进程,即进行着的进程。音乐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靠音乐联系的,舞蹈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则是依靠动作的连续。就作为时间艺术的舞蹈整体概念而言,一个孤立的动作只构成画面,是静止的,不是舞蹈的典型现象。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
舞蹈整体要用节奏、节拍来组织,音乐也是如此,节奏、节拍是音乐整体的骨架。音乐和舞蹈都属“动”的艺术,它们都受不可停止的进程所制约,就是说,在整体或完整的部分进程中,一般不能停下来,停下来意味着终止结束。
这是舞蹈与音乐结合的基础,同时因为听觉和视觉的感觉不同,音乐能弥补舞蹈的“局限”,而舞蹈则使音乐获得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作出可见的解释,从一定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正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的结合反映了人的智慧。舞蹈与节奏密不可分。 舞蹈之所以离不开音乐,首先基于舞蹈艺术中对声音的本能需要,还由于音乐对舞蹈的另外一些重要作用,作曲家吴祖强先生认为:“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的作用和具体帮助舞蹈动作的作用,前者属于表现方面,后者属于结构方面,结构为表现服务”。对于吴祖强先生观点的理解,要求我们对音乐的构成特点有一个概念: .
1、音乐旋律的构成要素。
音乐的构成要素有音高、节奏、节拍、和声、调式、调性、音色、音区等,将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音乐旋律,这些要素的组合多种多样,因此出现了千差万别的音乐。
2、乐曲的形式和体裁
舞蹈占有空间比较具体,而音乐抽象又不能停留,所以音乐有想方设法使听众对音乐留下印象,这样便促进了音乐创作的发展。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和声学、曲式学、配器法都在一定范围内归纳了音乐形式和组织结构的一个方面,音乐形式的主要方面是创作实践中构成的各种典型格式即曲式。明白了曲式,就抓住了乐曲的整体,包括段落、层次、规模和整个音乐发展过程,因此就形式这个名词的广义来说,任何音乐形式都是用来表现思想内容的一切手法,与组成这一个音乐的所有要素的总和及统一。
乐曲在实用中形成了各科,不同样式和类型称之为体裁,它们可以由各种曲式构成。进行曲、夜曲、交响诗、各种舞曲等是体裁的形式,而曲式则指乐段,曲式往往提示听众以结构规律,体裁往往提示风格和内容。
3、 音乐是发展的艺术
音乐是发展的产物,人们在长期音乐生活中,积累祖先的经验,不断变化,特别是舞曲,它样式多样,而且源于不同地区和民族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而成为大型乐曲的基础,如在十七世纪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底称为奏鸣曲的作品,基本上具有舞曲特征。舞曲逐渐进入非舞蹈范畴,影响着其它体裁,其它体裁也影响着舞曲。各式各样的不断发展舞曲又极大丰富着舞蹈艺术本身。艺术是创造的,一定要允许并且鼓励出新,舞蹈如此,音乐也如此,舞蹈艺术中的音乐当然也是如此。历史是前进的,随着历史的进步,艺术也得到了发展,得到了进步。因此说音乐是发展的艺术,在我们对音乐形式和体裁有了一个大概概念。我们才能真正的了解舞蹈音乐,也只有这样,面对舞蹈音乐时才有了充分的准备,可以与作曲者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提出对舞蹈音乐的即合理又创新的要求。 作为综合艺术的舞蹈艺术,谁都不能否认音乐和舞蹈是最密切的伙伴,从实践和理论上看,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是血肉相连的伙伴。 在大型舞台剧中,音乐与舞蹈都具有戏剧性的结构,舞剧的角色、动作与音乐的关系是统一相辅相成的。如柴柯夫斯基为舞剧《天鹅湖》所写的音乐就是极为突出的例证,主要角色都有相对独立的音乐主题,并围绕着主题发展,创造出符合角色性格的音乐形象。舞剧音乐的整体是根据情节的发展,情感的起伏,性格的矛盾进行的。
舞剧艺术的发展,像柴柯夫斯基这样的大作曲家参与舞剧音乐写作,促进舞蹈音乐的发展,长期以来,舞蹈家和音乐家都在为获得相互融洽的关系而努力,特别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对音乐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便促使舞蹈编导和音乐创作注入现代的气息,也促进派了舞剧的大力发展,就世界范围来说,尤其是舞剧音乐,已经与交响诗、歌剧、室内乐等并列。
在我国,舞蹈音乐创作也空前繁荣,福建省《惠安女人》这富有福建特色的大型舞剧以闽南文化为背景,以惠安女人大海般的情怀,采用富于地方色彩的乡土乡音,创作了一系列福建特色音乐,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反映了惠安女人有的命比石头还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的不朽精神。舞蹈大赛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舞蹈音乐,第七届“桃李杯”舞、《俏花旦》、《新“阿里朗”颂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和以历史为背景的《无名花》音乐创作与舞蹈构思紧密结合,给评委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获得大奖。
“小荷风采——全国优秀儿童舞蹈展演中,儿童舞蹈中的舞蹈和音乐都结合得很好,音乐创作突出了儿童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塑造了儿童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使孩子们看了节目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得到全面的艺术享受从而受到了聪明智慧的陶冶和启迪。甘肃的藏舞《小卓玛》无论是舞蹈和音乐都突出韵味,十分舒展,’非常和谐,耐人寻味。山西的《黄河娃》满台都是铝制造的大小不同的鼓、镲和小钹,舞蹈很奔放、很热烈。江西的《请你做裁判》表现了一位下肢残疾的小姑娘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舞蹈动作中有停顿、有伸展,音乐也留出空隙,在空白的空间中,演员的动作在交流、在延续,音乐和舞蹈动作处理得非常恰当、融洽,在展示舞蹈内涵上,编导在艺术上进行刻意处理。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我国对发展舞蹈艺术、提高舞蹈音乐水平的重视,以及我国舞蹈音乐创作的长足发展。优秀的舞蹈音乐是舞蹈中的积极因素,好的音乐能为舞蹈增辉。
总之,在舞蹈艺术中音乐将永远是舞蹈的最亲密伙伴,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角度,它们都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融为一体不可分隔的特殊关系,只有在认清楚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我们才能创造出好的舞蹈作品,才能提高和丰富舞蹈艺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舞蹈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而音乐则是指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听觉艺术。从古至今,在诸多的艺术种类中,舞蹈和音乐犹如一对孪生姐妹般形影不离:音乐是舞蹈的精神内核,舞蹈是音乐的外在表现,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但是舞蹈与音乐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门类,两者在表现手段、展示方式、感知方式等几个方面完全不同。因此,以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它们的联系与依赖性等方面浅析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希望借此探讨舞蹈与音乐的相融性、互渗性,掌握音乐听觉和舞蹈视觉的统一性,关注舞蹈音乐审美感知的延续性,为今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望你参考并采纳。
望你参考并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