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为什么能永恒自转下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地球形成之初获得了太阳系原始星云的部分角动量,于是一直保持着自转,但是地球的自转速度在逐渐减慢,从最初的6小时自转一周变为了现在的24小时自转一周,理论上时间足够长的话,地球最终将变为一年自转一周,被太阳潮汐锁定。
根据太阳系形成理论,在大约46亿年前,太阳系原始星云在引力作用下坍缩,形成了我们的太阳,而残余物质形成了各大行星和小行星,地球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并获得了角动量保持自转。
研究表明,地球形成时的自转速度比现在快很多,大约6小时自转一周,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1小时,现在自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
可以进行简单估计,地球自转的动能高达10^29焦耳,相当于1000万亿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总能量。如此高的转动能量,加上地球在太空中自转并不会受到外界太大的阻力作用,所以地球能在数十亿年间保持着自转运动。
能不断消耗地球自转动能的,就是地球内部的内摩擦力,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处于熔融状态,海洋面积占了表面积的71%,内摩擦力就在这些液态当中产生,尤其是月球引力对地球产生的潮汐作用,能把地球海水面向月球一面隆起,而地球固体部分自转就会产生内摩擦力,从而消耗掉地球的自转动能,这也是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
太阳的引力作用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但是由于太阳距离地球太远,影响并没有月球大,但是给太阳足够时间的话,理论上地球也会被太阳潮汐锁定,地球一面将永远朝着太阳,此时地球自转一周需要一年,理论计算,地球被太阳潮汐锁定还需要近80亿年的时间,这已经超出了太阳未来主序星的寿命,到时候太阳早已变为白矮星了。
地球的自转速度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板块运动、洋流运动等等,这些因素的影响结果不唯一,可能让地球自转速度加快,也可能减慢,比如2011年的日本9.0级大地震,使得地球自转轴微微偏移,让地球自转周期缩短了1.8微秒;还有2004年的印尼海啸,使得地球自转周期缩短了3微秒。
传统的观点认为,太阳和行星皆形成于一团巨大的原始旋转星云物质。当这些原始旋转星云物质在自身引力作用下自行收缩时,由于角动量守恒,星云物质越收缩,越致密,旋转也就越来越快,当星球形成后,星云物质的旋转角动量就变成了寻求的自转角动量。
首先,太阳系起源于一团星云物质,本身就是一种假说,所以,上述传统的关于地球自转起源的解释也就是不确定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把这种解释视为金科玉律。
其次,这种传统解释有许多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按照这种观点,原始星云应是按照同一方向以基本相同的角速度旋转的,这样形成的星球则应该是质量越大,其自转速度也越快,太阳系所有的天体应该是朝同一方向公转和自转。然而,太阳系的现状却偏偏不是这样。一是太阳的质量约为行星总质量的750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以上,但是它的角动量却只有全系统的2%,行星的质量虽小,其角动量却很大;二是太阳系绝大多数天体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包括公转和自转),但金星和少数卫星却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正因为传统的关于地球自转的解释有许多漏洞,所以有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
美国有一位天文学家认为,原始行星不自转。太阳对原始行星的吸引使其朝太阳的一边隆起,凸出来。当原始行星绕太阳公转时,这个隆起部分偏离朝太阳的方向,但是太阳对隆起部分的吸引又把它拉回朝向太阳的方向,这样就强迫行星自转起来。当然,这位天文学家的解释也有许多问题,例如,为什么大多数行星斜着身子按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而金星是按顺时针自转,天王星是躺着身子自转和公转?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行星的自转并非一成不变的。最为突出的是我们的地球,其自转有明显的波动:一年中,8月间地球自转最快,3—4月间自转最慢。在各个世纪和不同的年份自转也不是均匀的,如17世纪地球自转比较快,20世纪30—40年代自转加快,60—70年代自转减慢,到了80—90年代自转又加快。
地球的自转在不断地变化,这说明有一处原动力在为地球的自转加速和减速。那么,这一原动力是什么呢?
有人说,地球自转变化与南极有关。南极的巨大冰川,现在正在慢慢融化,也就是说,南极大陆的冰块在减少,重量正在减轻。这样,地球失去了平衡,影响了自转速度。但是,这种变化是单向的,它不可能既给地球自转加速,又给自转减速。
有一种令大多数人信服的解释是:季风影响地球自转。有科学家计算过,每年由季风从大陆转移到海洋,又从海洋转移到大陆的空气,重量竟达300万亿吨。这么大重量的物质从地球一处转移到另一处,足可以影响地球的重心,改变地球的角动量分布,使地球自转发生加速或减速变化。
爱斯基摩星云,恒星塌缩时,周围的物质向四周喷发。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当然和地球的生成过程有关,也和太阳系的生成有关。太阳系来自于一个超大恒星的消亡,当这颗恒星最终塌缩时发生剧烈爆炸,将周围的物质喷散出去。这些飞散在宇宙中的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汇聚成太阳系中的太阳和行星。
每一个汇聚成星球的物质,相当于一个质点系。这个质点系的每个质点都在运动,对质点系的质心都有一个动量矩M(mv)。把所有质点的动量矩求和即是ΣM(mv),就是说组成地球的物质,整体有一个角动量。
由动量矩定理,在 外力矩为零的情况下,动量矩是守恒的。 也就是说,组成地球的物质从质点系到形成地 球,它的角动量是不变得的。只是由于体积的缩小,地球的角速度比地球开始凝聚时变大了。
螺旋星系
其实这也是太阳和其他行星自转的原因。因为宇宙来源于一次大爆炸,遵循同样的道理,整个太阳系以及银河系等宇宙的星系,也都遵循这个原理。
根据太阳系形成理论,在大约46亿年前,太阳系原始星云在引力作用下坍缩,形成了我们的太阳,而残余物质形成了各大行星和小行星,地球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并获得了角动量保持自转。
研究表明,地球形成时的自转速度比现在快很多,大约6小时自转一周,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1小时,现在自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
可以进行简单估计,地球自转的动能高达10^29焦耳,相当于1000万亿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总能量。如此高的转动能量,加上地球在太空中自转并不会受到外界太大的阻力作用,所以地球能在数十亿年间保持着自转运动。
能不断消耗地球自转动能的,就是地球内部的内摩擦力,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处于熔融状态,海洋面积占了表面积的71%,内摩擦力就在这些液态当中产生,尤其是月球引力对地球产生的潮汐作用,能把地球海水面向月球一面隆起,而地球固体部分自转就会产生内摩擦力,从而消耗掉地球的自转动能,这也是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
太阳的引力作用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但是由于太阳距离地球太远,影响并没有月球大,但是给太阳足够时间的话,理论上地球也会被太阳潮汐锁定,地球一面将永远朝着太阳,此时地球自转一周需要一年,理论计算,地球被太阳潮汐锁定还需要近80亿年的时间,这已经超出了太阳未来主序星的寿命,到时候太阳早已变为白矮星了。
地球的自转速度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板块运动、洋流运动等等,这些因素的影响结果不唯一,可能让地球自转速度加快,也可能减慢,比如2011年的日本9.0级大地震,使得地球自转轴微微偏移,让地球自转周期缩短了1.8微秒;还有2004年的印尼海啸,使得地球自转周期缩短了3微秒。
传统的观点认为,太阳和行星皆形成于一团巨大的原始旋转星云物质。当这些原始旋转星云物质在自身引力作用下自行收缩时,由于角动量守恒,星云物质越收缩,越致密,旋转也就越来越快,当星球形成后,星云物质的旋转角动量就变成了寻求的自转角动量。
首先,太阳系起源于一团星云物质,本身就是一种假说,所以,上述传统的关于地球自转起源的解释也就是不确定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把这种解释视为金科玉律。
其次,这种传统解释有许多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按照这种观点,原始星云应是按照同一方向以基本相同的角速度旋转的,这样形成的星球则应该是质量越大,其自转速度也越快,太阳系所有的天体应该是朝同一方向公转和自转。然而,太阳系的现状却偏偏不是这样。一是太阳的质量约为行星总质量的750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以上,但是它的角动量却只有全系统的2%,行星的质量虽小,其角动量却很大;二是太阳系绝大多数天体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包括公转和自转),但金星和少数卫星却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正因为传统的关于地球自转的解释有许多漏洞,所以有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
美国有一位天文学家认为,原始行星不自转。太阳对原始行星的吸引使其朝太阳的一边隆起,凸出来。当原始行星绕太阳公转时,这个隆起部分偏离朝太阳的方向,但是太阳对隆起部分的吸引又把它拉回朝向太阳的方向,这样就强迫行星自转起来。当然,这位天文学家的解释也有许多问题,例如,为什么大多数行星斜着身子按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而金星是按顺时针自转,天王星是躺着身子自转和公转?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行星的自转并非一成不变的。最为突出的是我们的地球,其自转有明显的波动:一年中,8月间地球自转最快,3—4月间自转最慢。在各个世纪和不同的年份自转也不是均匀的,如17世纪地球自转比较快,20世纪30—40年代自转加快,60—70年代自转减慢,到了80—90年代自转又加快。
地球的自转在不断地变化,这说明有一处原动力在为地球的自转加速和减速。那么,这一原动力是什么呢?
有人说,地球自转变化与南极有关。南极的巨大冰川,现在正在慢慢融化,也就是说,南极大陆的冰块在减少,重量正在减轻。这样,地球失去了平衡,影响了自转速度。但是,这种变化是单向的,它不可能既给地球自转加速,又给自转减速。
有一种令大多数人信服的解释是:季风影响地球自转。有科学家计算过,每年由季风从大陆转移到海洋,又从海洋转移到大陆的空气,重量竟达300万亿吨。这么大重量的物质从地球一处转移到另一处,足可以影响地球的重心,改变地球的角动量分布,使地球自转发生加速或减速变化。
爱斯基摩星云,恒星塌缩时,周围的物质向四周喷发。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当然和地球的生成过程有关,也和太阳系的生成有关。太阳系来自于一个超大恒星的消亡,当这颗恒星最终塌缩时发生剧烈爆炸,将周围的物质喷散出去。这些飞散在宇宙中的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汇聚成太阳系中的太阳和行星。
每一个汇聚成星球的物质,相当于一个质点系。这个质点系的每个质点都在运动,对质点系的质心都有一个动量矩M(mv)。把所有质点的动量矩求和即是ΣM(mv),就是说组成地球的物质,整体有一个角动量。
由动量矩定理,在 外力矩为零的情况下,动量矩是守恒的。 也就是说,组成地球的物质从质点系到形成地 球,它的角动量是不变得的。只是由于体积的缩小,地球的角速度比地球开始凝聚时变大了。
螺旋星系
其实这也是太阳和其他行星自转的原因。因为宇宙来源于一次大爆炸,遵循同样的道理,整个太阳系以及银河系等宇宙的星系,也都遵循这个原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