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的辐射对人体伤害大不大?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核电站上班对身体的危害很小,核电站的安全系数还是很高的
我国的核电厂基本采用压水堆堆型,这种反应堆的特点是一二回路分开,发生核反应的堆芯为一回路,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的为二回路。两个回路相互隔离,通过蒸汽发生器传递热量。压水堆核电厂的一回路是存在放射性的,但是一回路的压力边界被严格的密封在水泥安全壳中。安全壳内一回路水通过的管道附近放射性剂量较高,在没有一回路水通过的区域,剂量很低。而在安全壳之外,辐射剂量不会有任何升高,和环境本底剂量是保持一致的。发生重大事故的情况就另当别论了。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期间,安全壳是完全密封的,里面保持负压,防止气体从安全壳内流出。在核电厂一年一度的大修期间,安全壳会被打开,有些工作需要在其中完成,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可能会受到一定辐射,但必须保证低于国家规定水平。事实情况往往是远低于国家规定水平。
另一方面,核电厂工作有可能接触到辐射的主要是运行和维修两个工种,还有相当多的岗位不会接触到任何的辐射。
主要说了核电厂特有的辐射伤害,至于对人体的其他伤害,跟其他类型电厂基本一样。
国家对放射性工作人员管理是比较严格的:都要经过培训取证,佩戴剂量片,定期检查剂量片,每年体检,登记在册监督管理。
我国对放射性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是不应超过20mSv/年。公众是1mSv/年。
核反应堆都是经过层层防护、通过全数字化的控制远程操作,所以对工作人员不会有辐射伤害;
核电站外围部分的辐射监测是由国家环保部实施监测的,采用的是在线连续监测方式,一有异常就会触发报警;
核电站内部以及紧贴周边的辐射监测是由核电站来主责配置监测设备的。因为设置了严密的监控网络和应急系统,所以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会第一时间获得剂量数据并根据事件级别作出应急响应联动;
取得了放射性工作人员证书的工作人员,因为有专业防护常识,只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就没有健康威胁。
参考大亚湾核电站2002年主要工种工作人员的年人均剂量数据:
2002年(mSv/年):运行人员0.34
机械人员0.42
服务人员0.41
仪表人员0.07
电器人员0.02,1930人中,99.9%小于5mSv/年,有1个人在5~20mSv/年区间
由此可见,只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核电站的工作人员辐射伤害很小,可以忽略。
我国的核电厂基本采用压水堆堆型,这种反应堆的特点是一二回路分开,发生核反应的堆芯为一回路,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的为二回路。两个回路相互隔离,通过蒸汽发生器传递热量。压水堆核电厂的一回路是存在放射性的,但是一回路的压力边界被严格的密封在水泥安全壳中。安全壳内一回路水通过的管道附近放射性剂量较高,在没有一回路水通过的区域,剂量很低。而在安全壳之外,辐射剂量不会有任何升高,和环境本底剂量是保持一致的。发生重大事故的情况就另当别论了。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期间,安全壳是完全密封的,里面保持负压,防止气体从安全壳内流出。在核电厂一年一度的大修期间,安全壳会被打开,有些工作需要在其中完成,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可能会受到一定辐射,但必须保证低于国家规定水平。事实情况往往是远低于国家规定水平。
另一方面,核电厂工作有可能接触到辐射的主要是运行和维修两个工种,还有相当多的岗位不会接触到任何的辐射。
主要说了核电厂特有的辐射伤害,至于对人体的其他伤害,跟其他类型电厂基本一样。
国家对放射性工作人员管理是比较严格的:都要经过培训取证,佩戴剂量片,定期检查剂量片,每年体检,登记在册监督管理。
我国对放射性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是不应超过20mSv/年。公众是1mSv/年。
核反应堆都是经过层层防护、通过全数字化的控制远程操作,所以对工作人员不会有辐射伤害;
核电站外围部分的辐射监测是由国家环保部实施监测的,采用的是在线连续监测方式,一有异常就会触发报警;
核电站内部以及紧贴周边的辐射监测是由核电站来主责配置监测设备的。因为设置了严密的监控网络和应急系统,所以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会第一时间获得剂量数据并根据事件级别作出应急响应联动;
取得了放射性工作人员证书的工作人员,因为有专业防护常识,只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就没有健康威胁。
参考大亚湾核电站2002年主要工种工作人员的年人均剂量数据:
2002年(mSv/年):运行人员0.34
机械人员0.42
服务人员0.41
仪表人员0.07
电器人员0.02,1930人中,99.9%小于5mSv/年,有1个人在5~20mSv/年区间
由此可见,只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核电站的工作人员辐射伤害很小,可以忽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天空卫士
2023-07-25 广告
2023-07-25 广告
数据防泄漏有以下优势:1. 主动防泄密:采用先进的加密和解密技术,允许各种办公文档在企业内部网环境中自由使用,但当文档离开企业内部网时,文档将自动加密,防止非法用户传播或打开文档,从而实现主动防泄漏设计概念。2. 灵活的控制策略:数据防泄漏...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天空卫士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