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莎士比亚这个人

 我来答
得书文化
2022-10-15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9万
展开全部

有莎士比亚这个人的。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他亦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里斯(Sophocles)及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合称为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

莎士比亚7岁时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在那里读了六年的书,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

除此之外,他还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

因父亲破产,他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1577年,被父亲从学校接回,不得已帮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

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它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莎士比亚读书时就卓尔不凡,与众不同。

有传言说他曾在一个叫托马斯·露西的富裕财主兼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地上偷猎,结果被露西的管家发现,他为此挨了揍。

出于报复,他写了一首讥讽大财主的打油诗。

这首诗没过多久便传遍了整个乡村。

大财主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人用这首打油诗来嘲笑他。

托马斯乡绅非常恼火,于是就想惩罚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因此被迫离开斯特拉福德小镇,到伦敦避难。

早期作品风格:1590~1600年的伊丽莎白一世的中央 *** 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国势大振。

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

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中期作品风格:1601~1607年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

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

在此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晚期作品风格:1608~1612年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

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

莎士比亚创作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

第二,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剧要真实,切忌过火。

第三,情节生动丰富,一个剧里常有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悲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

第四,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

第五,人物语言性格化,如哈姆雷特的话富有哲理和诗意,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语言矫揉造作,伊阿古的语言充满秽言秽语。

据电子计算机统计,莎士比亚创作的词汇量有29066个。

人物评价:17世纪,同时代人执剧坛牛耳的本·琼生称誉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

17、18世纪的英国古典主义者德莱登认为“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 *** 。”

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兴起后,莎士比亚风靡欧洲。

雨果、司汤达等人在和古典主义斗争中,都是高举莎士比亚这面旗帜,鼓吹莎士比亚精神。

雨果说“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

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

”德国的狂飙运动也是高唱着莎士比亚的赞歌,举着他的旗帜前进的。

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一生都属于他了。

读完第一部,我就像一个生下来的盲人,一只奇异的手在瞬间使我的双眼看到了光明……感谢赐我智慧的神灵。”

巴尔扎克、迪更斯莱、普希金、屠格涅夫等都以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为榜样。

普希金认为莎士比亚具有一种与人民接近的伟大品质。

杜波罗留波夫把莎士比亚看作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说他“指出了人类发展的几个新阶段”,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的最充分的代表”,他的作品“表现出道德的最充分的理想。

”别林斯基对莎士比亚更是有着无限崇拜。

他在《文学的幻想》中写道:“莎士比亚——这位神圣而崇高的莎士比亚——对地狱、人间和天堂全都了解。

他是自然的主宰……通过了他的灵感的天眼,看到了宇宙脉搏的跃动。

他的每一个剧本都是一个世界的缩影,包含着整个现在、过去及未来。”

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在论莎士比亚时指出:“使莎士比亚伟大的心灵感到兴趣的,是我们这世界内的事物:因为虽然像预言、疯癫、梦魇、预感、异兆、仙女和精灵、鬼魂、妖异和魔法师等这种魔术的因素,在适当的时候也穿插在他的诗篇中。

可是这些虚幻形象并不是他著作中的主要成分,作为这些著作的伟大基础的是他生活的真实和精悍,因此,来自他手下的一切东西,都显得那么纯真和结实。”

莎士比亚在马克思的心目中所占的位置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其他作家可以与之相比。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仅以数量来说,引用或谈到莎士比亚竟有三四百处之多。

所以有人说,莎士比亚是马克思科学研究过程中从始至终的最好伴侣。

他为马克思的科学理论提供例证、模型和历史内容,提供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雏形和趋势,也为革命理论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论据。

甚至他对人类未来的美好理想,也与马克思不谋而合,基本一致。

恩格斯在青年时代写的《风景》一文中指出:“不管他剧本中的情节发生在什么地方——在意大利、法兰西还是那伐尔,其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他所描写的怪僻的平民、自作聪明的教书先生、可爱然而古怪的妇女们的故乡,merry England(快乐的英国)。

总之,你会看到这些情节只有在英国的天空下才能发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