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文言文翻译
1. 诉衷情翻译全文
翻译:当年我一心只想着能够封侯,骑着马不远万里来守卫梁洲。
不知我收拾山河的梦丢落在哪里了,这么多年的奔波,连这狐裘也旧了,没了当年的光泽。胡人还没有歼灭,我的鬓角就已经有了白发了,只有独自流泪的份。
怎么想到我今生会这样渡过,我的心在遥远的天山,可却要老死在这苍洲。原文: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赏析:此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拓展资料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2. 文言文 翻译 送君千言诉衷情,与莲万语对孤影
大概在说:主人公在送一位故人,等故人走后,只能独自一人形单影只。即使和莲花诉说着千言万语,他依然孤独。一个人在李园漫步,本来曼妙的筝声在此刻却如此凌乱,仿佛拨动着我的心弦。主人公这一生应该是个清白,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所以,诗的最后,主人公说,即使我的人生如此凌乱,我依然愿意清醒活于世间。
诗人大致上是在以送别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无人了解的苦闷,以荷清高的意象来衬托自己的高洁。由于不知道这首诗的背景,所以我猜测,这也有可能是一首情诗。那就是在送情人,只有我爱的人才能明白我内心的愁思。今天是七夕,祝你七夕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
3. 以心换心文言文翻译
没有这篇文章,能给出开头几句吗?不然真不好找,更不用说翻译了。
是这个吗?
《诉衷情·换我心》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这是一首单调小令。开头五句,奏的是感情音响的主旋律——怨。“永夜”两句,就悬想负心人行踪着笔。“长夜漫漫,负心人啊,你抛下我到哪里去了?”自问还复自答:“音信已绝,奈何!”着一“绝”字,点出薄悻者之寡信绝情。“香阁掩”三句,就闺中人己方情况着笔,从环境描写(闺门紧闭)、表情描写(眉头紧皱)、时间推移(斜月将落、长夜将尽)这三个方面,写出了终宵坐候之难耐。这两笔归结到一点——对薄悻者之怨。
“争忍”句以下写心池又起新澜。“争忍”两句是第一个浪头,特点是思之不已,爱怨兼发。“叫我怎忍心不苦苦追寻啊?”这一句心灵独白,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但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无物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身难自主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因而“怨”字又重上心头。“换我心”三句是第二个浪头,特点是情之所钟,忽发痴语。清王士禛《花草蒙拾》曾指出:“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徐山民句中之“移”字,倒也深得顾词“换”字之真谛。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是多么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啊。就事论事,移心之说似属无理,而主人公发此痴想,却正好显示其爱之深,其情之真,此即所谓“无理而有情”。当然尽管如此,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将是难以避免的。这一点,明汤显祖在《花间集》评本中曾一语道破:“若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但作品的思想倾向性却十分明朗,同情完全放在被折磨被损害的弱女子这一边,这也就从侧面鞭挞了薄悻之徒。
顾夐此词,以善作情语著称。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把此词作为“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显例之一,并且说:“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足见评价之高。
4. 欧阳修的“诉衷情”这首词有什么寓意
晨起,卷帘。
昨晚凝在帘幕上的薄霜,此时纷纷洒落,又是一日秋寒天气。 接着,女主人公轻呵娇柔的素手,来至镜前试妆。
相传,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曾于含章殿 檐下小憩,有梅花落在公主额上而成五瓣花痕,令宫女争先恐后地模仿。这种妆容,也就是梅花妆 了。
眼前的这位女子,便在她的眉宇间,绘梅作为装饰。 女主人公接着描眉。
用“远山”来喻美人之眉,由来已久。古人也常以山高水远来比喻分别之 人间的阻碍。
因为人间的离愁别恨,就像自然界中的山长水阔。所以这里的“远山长”是一语双关, 既指描写眉之美,又指离恨悠长。
从女主人公晨醒后的行为以及她的妆态容色中,可以看得出,她带着些难以压抑掩饰的感伤情 绪。眉尖之上,暗含“离恨”。
她细画梅花,不单单是普通女子的爱美心理,在她这里,更有着离恨的 苦恼,所以借梳妆以慰藉自己。 妆成之后,她揽镜自伤,是在回忆往昔,惋惜流年。
在她那锦瑟年华里,一定有一场热烈的往 事,而如今,斯人离去,青春流走。原来,爱情和青春的离去,才是她眉头悲伤的根源所在。
于是,她 欲歌却敛眉,将笑却含颦。这里,虽有“拟歌”字样,但她未必就是一名歌女,不一定过的就是强作笑 颜的欢场生活,其实,这首词完全可以看作一般的闺怨词。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这两句曲折而含 蓄,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姿态、神情和心绪。欲说又休,未歌先咽,此情此态,倍增伤叹。
离情别意,只 挂在眉尖微皱,但却令人难忘。 再读全篇,不过只是女子清晨的一组生活片断。
她晨起打扮,轻呵寒手,试梅妆、画远山,她欲 歌却敛眉,想笑却含愁。 作者纯用白描的手法,只描写主人公的行为和姿态。
但是,我们从中可以 看到一位栩栩如生的女子:从试梅妆,我们知道她娇柔美丽;从画长眉,我们知道她多愁善感;从忆 往事,惜流年,我们知道她敏慧多情。通篇下来,主人公若在眼前。
5. 万俟咏的“诉衷情”这首词有什么寓意
这首词别具一格,和历来惯写鸟去花残的伤春之作手法有所不同,可谓开拓出一番新境界。
“一鞭清晓喜还家。”词一开头,便以爽利的笔调,点出“喜还家”的主旨。
那清脆的一声鞭响,打 破了拂晓时的沉寂,奏鸣还乡曲。词接着宕开笔墨,描述客子归程上的情态和周围的景致,烘托出 欢乐的气氛。
“宿醉困流霞。”“流霞”,泛指美酒。
昨夜想到能快点回家,便把盏痛饮,一夜沉醉,今 朝登程,马上犹觉似醒来醒。他抬起惺忪醉眼,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喜庆的。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 舞风斜。”醉眠不知窗外事,一夜小雨,清晓方停,在晴天策马,更有那一双春燕,在晨风中上下翻飞, 似乎在为他高兴。
这里的“双燕”,兼有暗示意味:昔日别妻出游,如同劳燕分飞,而今相聚之期终于 不远了。同时也借以点出春天的时令,一石三鸟,可谓妙极! 下阕将欢快的旋律略作顿宕,转向低沉。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临近家门,客子不禁回望 归程。
在这以前,他应该走了很长时间。 山程水驿,迢迢不尽,那一路风尘,望去竟是那样浩阔无 涯,其间又曾有过多少跋涉的艰难!然而这都已成为过去。
“赊”,空阔意。客子在感慨之余,但见 漫天杨花,扑面而来,便得一句妙语:“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让我把自己年年客中送春、备受煎熬的悲凉滋味,还有家人为我牵肠挂肚、思亲念远的凄苦情怀,都付予杨花!因为杨花总是 报告暮春的消息,惹人伤心,而今却成为这位客子往昔愁苦的负载物。 终于,他将迈着松快的脚步, 奔向家人。
词最后以幽默、俏皮的语调将欢情再度扬起,结束了全篇。全词围绕“喜”字落笔,轻盈 流走,词意婉丽,在众多的咏春词中,很是特别。
6. 陆游的“诉衷情”这首词如何鉴赏
陆游一生心怀抵抗金兵收复失地的志向,爱国情志至死不衰,梁启超曾盛赞其为:“亘古男儿一 放翁。”
但终其一生,他都壮志难酬,尽尝报国无门之滋味。这种滋味,在他的这首《诉衷情》词中,有 着集中而鲜明的反映。
这首词是在词人晚年闲居家乡时所作。从“此生”二字看,可知是对自己一生境况的概括与总 结。
陆游一生的境况是怎样的呢?词结末的描述是:“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天山,在新疆境内,是 汉唐时的边境,此处借指抗金前线。沧洲,即水边,古时隐士多在此隐居,这里指陆游晚年闲居之 地。
二句说明,自己心系烽火连天的抗金前线,而身却被闲置在与抗金前线遥不可及的水泽山乡 中,只能等着自己逐渐老去。 理想与现实间的距离是如此巨大,以致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身心被割 裂、被撕扯的痛苦情形。
而这种情形,着实出乎词人意料! “谁料”二字,就表明了词人无从预料、无 法相信和难以接受的真实情感,以及对造成这种情形的现实政治的深深痛恨和强烈不满。但痛恨 也好,不满也罢,现实依然摆在眼前,让他无从选择,无法逃避。
我们来回顾陆游的一生。二十九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进士考试的第一名。
但却仅仅因 为名次排在秦桧之孙秦埙的前面,便被放到最后,连主考官也险遭处分。第二年,他勉强参加了礼 部试,也是名列前茅,但被秦桧以“喜论恢复”为由强行黜落。
直到秦桧死后,他才得以出仕,此时他 已过而立之年了。 之后,他的仕途又是坎坷连连,摧挫不断:四十二岁时因“力主张浚用兵”,被罢隆 兴通判职;五十二岁时,被指“不拘礼法,恃酒颓放”(实是借诗酒抒泄北伐主张无法实现的郁懑之 情),罢除四川制置使参议官职;五十五岁时,因“奏拨义仓赈济”触怒地主豪强,被罢提举江南西路 常平茶盐公事职;六十六岁时,终以“嘲咏风月”(实是把抗金情志形诸歌咏)罪名罢严州知州职,被 迫回乡,直至老死(其间关于修史只做了数月)。
如此,陆游人仕既晚,后又连遭罢识,算起来,被闲 置的时间竟有三十多年!壮志难酬,壮心成灰,“天山”“沧洲”之说着实写出他一生的命运。结合他 晚年的一些诗句,如“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及“壮 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等等,着实令人唏嘘感叹。
正如人说,宋朝是个需要英雄而又英雄“过剩”的时代。 当然,除分量最重的“此生”三句之外,为给这三句蓄势,前文也做了相当充分的铺垫。
叙“当 年”“鬓先秋”,是为“此生”作势;“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应“心在天山”,“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应“身老沧洲”;“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为“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与“胡未 灭,鬓先秋,泪空流”“心在天山”与“身老沧洲”之间的过渡,全词可谓句句保密,意脉贯通。 至于驰 “万里”之殷切、“觅”之用心、“匹马”之英武、“尘暗”之痛心、“未”“先”“空”等词之于虚处传神,都 是笔墨生辉,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