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低于多少会下雪
温度在零下时,不一定只会下雪,有时候也会下雨,因为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水汽饱和,另外一个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1)水汽饱和原因:
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
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
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2)凝结核:
冰晶是雪花形成时的必要介质,它是天空中云层的一种物质,它以一些尘埃为中心,从而与水蒸气一起在较低的温度下形成一个像冰一样的物质,在冰晶增长的同时,冰晶附近的水汽会被消耗。 所以,越靠近冰晶的地方,水汽越稀薄,过饱和程度越低.这样就会形成冰花,下到地上来就成了雪花了。
扩展资料:
下雪的必要条件为:
(1)足够的水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雨和雪的本质都是水,所以要下雨下雪,水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还需要足量才行。
(2)上升气流:光有水汽还不够,需要有上升气流的助力才能够抬升到高空中,并随着气温的降低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形成云,当小水滴或者小冰晶足够大的时候就会从空中落下,形成雨雪。
(3)足够的凝结核:水汽在空气中凝结也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借助空气中的凝结核才行,可以是尘埃,可以是颗粒物,也可以是无机盐。水汽会在凝结核表面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并不断壮大,直到超过重力以及上升气流承托力所能承受的极限下落到地面(下落的过程也有可能继续增长)。
(4)近地面气温足够低:这样雪花或者冰晶在快要落到地面上的时候才不至于融化变成雨。一般来说,近地面的气温低于4℃都是有可能出现降雪的,低于0℃下雪基本上板上钉钉了。
2024-10-17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