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征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颁布。那时,本刊还在筹备中。2005年3月25日,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河南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出台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当年5月,《河南教育》(高校版)出版“创刊号”,其《特别关注》栏目的选题即为“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说,《围绕“四项服务”做好“六个结合”》《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省委的要求上来》《多办实事 注重实效》《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文章拉开了我们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序幕。此后5年,从未间断。
随着河南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连续下发了多个配套文件,为河南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此,本刊2005年第7期《特稿》栏目刊发了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的文章《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对河南高校开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各方面的精心安排,并指出河南省将从2006级新生开始全面开设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期《特别关注》栏目策划了“思政课&大学生”选题,以《有特色即有生命力――记河南大学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感悟青春――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掠影》为题对河南大学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深入报道。同时,《大学生眼中的思政课教学与改革》《拥有完整的世界》两篇文章分别通过不同的视角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要求高校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本刊在2005年第11期《特别关注》栏目中策划了“社团 青春飞扬的地方”选题,从学生社团的角度报道河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农”发展 我的责任――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侧记》《十年磨一剑――记河南农业大学科技点播台》等文章充分证实了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鼓励高校进一步拓宽思政工作阵地。
2005年年底,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本刊承办的“大学校长德育论坛”在郑州召开。论坛进一步强化了大学校长的职能和作用,强化了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思想。本刊在2005年第12期刊发了所有论坛文章,集中展示河南高校校长对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随后,本刊开设了《德育研究》栏目,为高校师生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学术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刊发了一大批精品文章。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八荣八耻”。以此为契机,河南高校把荣辱观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本刊在2006年第5期《聚焦》栏目策划了“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的选题,第7期刊发了田建国教授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考》、乔法容教授的《论荣辱观》等文章,第9期《聚焦》栏目还特别策划了“践行荣辱观 服务新农村”的选题,以《火热的青春 火热的激情》报道了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百名村医助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
为督促各高校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从2006年起每5年对全省普通高校德育工作进行一次专项评估。2007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情况的通报》,宣告历时一年多的高校德育工作评估圆满结束。通过评估,各个高校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理顺了工作关系,完善了基础建设,优化了德育环境,创新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推动了学校的健康发展。于是,本刊2007年第3期在《聚焦》栏目以《让德育评估助推高校更好更快发展――河南省2006年高校德育工作评估综述》为题对河南省2006年高校德育工作评估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可以说,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 主题教育 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作出的努力。为此,本刊2007年第11期精心策划了“校园・和谐与网”,通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我们的网络之家》《天时・地利・人和・景明》《笃行网的红色记忆》等一系列文章深入探讨了新时期网络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从不同角度报道了一些学校的网站建设经验。
不可否认,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新阵地,但是也增加了这项工作的复杂程度。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冲击,所以“上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课”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都会面对的课题。2009年第10期,本刊在报道了《首届“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奖”评审落下帷幕》的同时,在《话题》栏目讨论了“如何上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课”。接着,又在2010年第1期《特别关注》栏目精心策划了“精神成人:大学生成才的基石”的选题,通过《专业教育背景下,精神育人何以可能》《大学生“精神成人”需要真正的人文教育》《“精神成人”需要“痛苦阅读”》等学者文章以及《宋毛平:学术人格培养,重在营造氛围》《曹奎:情怀培养,越来越重要》等高校领导访谈文章,去叩问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成人问题,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关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央“16号文件”实施5年多来,河南高校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和工作载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这很好地诠释了河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注定也是本刊长期关注的话题。
随着河南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连续下发了多个配套文件,为河南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此,本刊2005年第7期《特稿》栏目刊发了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的文章《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对河南高校开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各方面的精心安排,并指出河南省将从2006级新生开始全面开设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期《特别关注》栏目策划了“思政课&大学生”选题,以《有特色即有生命力――记河南大学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感悟青春――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掠影》为题对河南大学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深入报道。同时,《大学生眼中的思政课教学与改革》《拥有完整的世界》两篇文章分别通过不同的视角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要求高校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本刊在2005年第11期《特别关注》栏目中策划了“社团 青春飞扬的地方”选题,从学生社团的角度报道河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农”发展 我的责任――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侧记》《十年磨一剑――记河南农业大学科技点播台》等文章充分证实了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鼓励高校进一步拓宽思政工作阵地。
2005年年底,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本刊承办的“大学校长德育论坛”在郑州召开。论坛进一步强化了大学校长的职能和作用,强化了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思想。本刊在2005年第12期刊发了所有论坛文章,集中展示河南高校校长对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随后,本刊开设了《德育研究》栏目,为高校师生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学术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刊发了一大批精品文章。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八荣八耻”。以此为契机,河南高校把荣辱观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本刊在2006年第5期《聚焦》栏目策划了“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的选题,第7期刊发了田建国教授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考》、乔法容教授的《论荣辱观》等文章,第9期《聚焦》栏目还特别策划了“践行荣辱观 服务新农村”的选题,以《火热的青春 火热的激情》报道了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百名村医助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
为督促各高校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从2006年起每5年对全省普通高校德育工作进行一次专项评估。2007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情况的通报》,宣告历时一年多的高校德育工作评估圆满结束。通过评估,各个高校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理顺了工作关系,完善了基础建设,优化了德育环境,创新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推动了学校的健康发展。于是,本刊2007年第3期在《聚焦》栏目以《让德育评估助推高校更好更快发展――河南省2006年高校德育工作评估综述》为题对河南省2006年高校德育工作评估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可以说,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 主题教育 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作出的努力。为此,本刊2007年第11期精心策划了“校园・和谐与网”,通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我们的网络之家》《天时・地利・人和・景明》《笃行网的红色记忆》等一系列文章深入探讨了新时期网络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从不同角度报道了一些学校的网站建设经验。
不可否认,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新阵地,但是也增加了这项工作的复杂程度。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冲击,所以“上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课”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都会面对的课题。2009年第10期,本刊在报道了《首届“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奖”评审落下帷幕》的同时,在《话题》栏目讨论了“如何上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课”。接着,又在2010年第1期《特别关注》栏目精心策划了“精神成人:大学生成才的基石”的选题,通过《专业教育背景下,精神育人何以可能》《大学生“精神成人”需要真正的人文教育》《“精神成人”需要“痛苦阅读”》等学者文章以及《宋毛平:学术人格培养,重在营造氛围》《曹奎:情怀培养,越来越重要》等高校领导访谈文章,去叩问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成人问题,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关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央“16号文件”实施5年多来,河南高校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和工作载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这很好地诠释了河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注定也是本刊长期关注的话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