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膜信号转换通过( )与( )结合实现。
展开全部
跨膜信号转换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与配体结合来实现。
膜受体主要有三大类,离子通道偶联受体(ion-channel-coupled receptors)、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酶联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s)。
在电子显微镜下,用四氧化锇固定的细胞膜具有明显的“暗-明-暗”三条平行的带,其内、外两层暗带由蛋白质分子组成,中间一层明带由双层脂类分子组成,三者的厚度分别约为2.5 nm、3.5 nm和2.5nm,这样的膜称为单位膜或生物膜。
扩展资料:
根据细胞的生理生化特征,曾先后推测质膜是一种脂肪栅、脂类双分子层和由蛋白质-磷脂-蛋白质构成的三夹板结构。同时电镜观察也证实质膜确实呈暗-明-暗三层结构。随后冷冻蚀刻技术显示双层膜中存在蛋白质颗粒。
据此S.J.Singer等人在1972年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结构特征是:生物膜的骨架是磷脂类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其中,细胞膜的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形成糖脂、糖蛋白。

2024-11-24 广告
微精度移液模块是哈美顿(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引以为傲的产品之一。该模块采用先进的精密制造技术,确保移液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其设计精巧,操作简便,能够满足科研实验中对微量液体高精度转移的需求。无论是在生物学、化学还是医学等领域的实验中,微...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哈美顿(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