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防治措施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玉米叶枯病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一种常见病害。具有分布广、发展快、危害重、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每年都会造成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50-60%甚至不收的情况。那么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呢?让我们了解一下。
玉米叶斑病的症状
玉米大叶斑病又称叶枯病、条斑病和叶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和包被叶。叶病会出现水灰色的小斑,然后沿着叶脉迅速蔓延到两侧,形成褐色的大斑。严重时病情会持续,叶片会变黄枯萎,幼苗会死亡,造成辐射大,减产甚至失败。
玉米叶斑病的发生条件
玉米叶斑病的发生除了与玉米品种的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温度是20-25度℃,相对湿度大于90%。拔节至出穗期间,病情发展迅速,易传播。发病越严重,孕穗期至抽穗期施氮量越少,低洼地密度越高。
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措施
1、筛选出抗性品种。目前,玉米种子品种繁多,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
2、加强农业调控。基肥应与有机生物菌肥和硼、镁、锌、硫酸硅等中微量元素混合施用,苗期6-8叶喷一次轻碳菌肥,以增强植株,预防病害。
3、吃药防治。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病前、病中预防,是防治玉米叶枯病的有效措施。
4、提前预防。6月中旬,每株菌玉米250g/ha,加水400~500kg,10~15d喷施2次,可有效防治玉米叶枯病。
5、疾病的治疗阶段。在发病初期,每5~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两次,每公顷玉米菌剂500克,浇水500~600公斤,可防治玉米叶枯病,使玉米健康生长。
以上是关于玉米叶斑病的介绍,为了有效地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各种病虫害都要严格控制,玉米叶斑病也不例外。
玉米叶斑病的症状
玉米大叶斑病又称叶枯病、条斑病和叶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和包被叶。叶病会出现水灰色的小斑,然后沿着叶脉迅速蔓延到两侧,形成褐色的大斑。严重时病情会持续,叶片会变黄枯萎,幼苗会死亡,造成辐射大,减产甚至失败。
玉米叶斑病的发生条件
玉米叶斑病的发生除了与玉米品种的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温度是20-25度℃,相对湿度大于90%。拔节至出穗期间,病情发展迅速,易传播。发病越严重,孕穗期至抽穗期施氮量越少,低洼地密度越高。
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措施
1、筛选出抗性品种。目前,玉米种子品种繁多,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
2、加强农业调控。基肥应与有机生物菌肥和硼、镁、锌、硫酸硅等中微量元素混合施用,苗期6-8叶喷一次轻碳菌肥,以增强植株,预防病害。
3、吃药防治。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病前、病中预防,是防治玉米叶枯病的有效措施。
4、提前预防。6月中旬,每株菌玉米250g/ha,加水400~500kg,10~15d喷施2次,可有效防治玉米叶枯病。
5、疾病的治疗阶段。在发病初期,每5~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两次,每公顷玉米菌剂500克,浇水500~600公斤,可防治玉米叶枯病,使玉米健康生长。
以上是关于玉米叶斑病的介绍,为了有效地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各种病虫害都要严格控制,玉米叶斑病也不例外。
详情
-
官方服务
- 预约搬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