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中国文化衰落的开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为什么汉武帝被尊为千古一帝,有点讽刺。其实汉武帝时期的卫青和霍去病与匈奴战败的关系并不太大。为什么?因为在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有些皇帝甚至比刘彻还要成功,最典型的就是汉光武帝刘秀。
但为什么今天刘秀在历史上并不出名,而刘彻却被神话了,超越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甚至连文景的统治在汉武帝刘彻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
传说中的汉武帝刘彻是谁?
应该觉得是董仲舒把刘彻推上了神坛。
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世儒家占主导地位,法家、纵横家成为“帝王心学”,其他的不用说,都没落了。
后世的儒家为了感恩汉武帝刘彻,一步步放大了刘彻的功绩,而隐藏了刘彻刚愎自用的缺点。
经过汉初六七十年代的恢复,又崛起了一个大帝国,汉武帝即位时,强大到可以对长期挑衅的匈奴说“不”。与此同时,文化安全也被提上日程。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通过汉武帝,农民付出了‘废海减半’的代价,导致了军事和文化的鼎盛。”
“文化繁荣”,换个说法,就是文化繁荣!抛开具体细节,汉武帝为了营造文化大繁荣,推出了四大整体措施。
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文化国策是“废百家,独尊儒术”。
第二个文化政策是正式办儒学教育,设《五经》博士。
第三项文化政策是成立新的文化机构,征集歌德学派的学者。
第四种文化政策,依靠国家权力和财富,从事奢侈的文化庆祝活动。
然而,只尊儒术真的好吗?
儒生能做什么?说到治理地方国家,儒家远远落后于法家。若行军打仗,儒远不及武将;如果说促进农业发展,我们跟农民没法比。论科技的发展,是墨家力所不及的;人际交往等等都不如战略家。
太多了,太多了,尊儒的唯一效果是更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为什么?所谓“无用者为书生”。一个儒家弟子,脱离了皇帝的统治,什么都不是。他甚至不会种水稻。其实这也是封建王朝最终走向衰落的真正原因。
一群除了勾心斗角什么都不懂的人统治的国家,出路何在?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几乎所有朝代都是建国强而后衰,内耗太严重的原因。
自战国以来,由于秦朝的暴政,百家争鸣戛然而止。到了汉初,思想自由突然出现了短暂的复苏机会,但汉武帝对儒学的排他性推崇最终扼杀了这个机会。顾颉刚在谈及独尊儒术的负面影响时指出,“儒教的大一统是中国文化老化和颓废的标志”,“他是如此的自以为是和独断专行,以致思想逐渐闭塞”。说范文澜汉武帝时期的“文化繁荣”是它的出现;顾颉刚说,独尊儒术是“文化衰落”的开始和实质。相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血与火对文化的破坏,儒家独尊下的文化繁荣和对中国文化的扼杀,无异于“不知死而软刀砍头”。
或许,汉武帝刘彻立了一时之功,却是千古之祸。一个缺乏思想的民族,一个缺乏创新的麻木的民族,在明清时期积累到了极致
仔细阅读刘彻的传记历史,我们可以反思汉武帝和刘彻的惠民之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