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问答题)
1.环境对词义有什么影响?2.举例谈谈词汇发展变化的情况3.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4.简述元音与辅音5.简述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6.举例说明多义词和同音词的...
1.环境对词义有什么影响?2.举例谈谈词汇发展变化的情况3.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4.简述元音与辅音5.简述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6.举例说明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7.语言表达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因此语言是有阶级性的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展开
1个回答
2013-11-07
展开全部
1,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变化。
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
(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
(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条依照本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条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第十一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第十二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十三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参加前款规定的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第十五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六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七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作为一项整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按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建设单位可以简化。
第十九条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资质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已取得资质证书的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名单,应当予以公布。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2,渐变性和参差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特点。渐变性就是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例如,语言符号的变化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语言系统内部原因慢慢发展的,而不是突变的。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例如:词汇及词义发展最快,语音较慢,而语法最慢。3,哈哈。正好我今年考语言学的研究生。
语言符号的特点:①任意性和强制性;②线条性;③系统性。
其中任意性和强制性比较重要。①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表现:某种具体语言的音义结合关系;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②强制性:符号的任意性知识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它的社会成员来说就具有了强制性。任何人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改变也要由社会来决定。 4,元音(vowel)发音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起共鸣器作用的口腔,阻力极小并无摩擦声音的语音。尽管在一般情况下发元音时声带都振动,但也可使声带不振动,发成清音或耳语音。从发音语音学的观点看,元音按舌面和双唇的部位分类,但有时也按空气是否自由通过鼻腔来分类。高元音发音时舌面拱起,紧靠口腔顶部。低元音发音时舌的部位相对地低平,开口度比高元音稍大。中元音发音时舌的位置处于中间状态。高、中、低元音也按前后列分类。发前元音时舌的最高部位移向口腔前部并稍许拱起。后元音发音时舌后部向软腭抬起。唇的位置和形状是元音分类的第三个标准。半元音的发音方法与元音相同。但常被视为辅音;yawn(打呵欠)中的y音 ,walk(步行)中的w音是半元音。
元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
发元音时,气流从肺部通过声门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出均匀震动,然后震音气流不受阻碍的通过口腔、鼻腔,通过舌、唇的调节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元音时声带必然震动,这叫做浊音。也有的语言发元音时声带不振动,发出清元音(voiceless vowel)。
元音并非在所有的语言中都与元音字母一一对应,一些元音字母的组合也可以表示特殊的元音,比如汉语中的某些复韵母;某些语言中一些元音字母在某些情况下不发音,如法语中元音字母“e”在词末。
元音分两大类: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大多数元音都是舌面元音,如国际音标的[a]、[e]、、[o]、[u]等等,而汉语很多方言中有一类在其它语言中很少见的舌尖元音,发音时舌尖紧张,包括平舌音(舌尖前音)如汉语拼音 zi、ci、si的韵母,和翘舌音(或者称元音字母有五个Aa Ee Ii Oo Uu
元音音标有
长元音 [i:][E:][C:][u:][B:]
短元音 [E][C][u][Q][e][A]
8个双元音 [ai][ei][Ci][iE][ZE][uE][Eu][au]
卷舌音、舌尖后音,如zhi、chi、shi、ri的韵母。
辅音 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辅音,又叫子音。(黄)/ 发音时气流受到发音器官的各种阻碍,声带不一定振动,不够清晰响亮的音素叫辅音。(张)/ 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一定的阻碍,这种主要依靠阻碍发出的音叫辅音。
辅音按发音部位可分为:
唇音、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齿音、卷舌音、齿龈音、齿龈後音、龈颚音、舌面音、硬颚音、唇硬颚音、软颚音、 唇软颚音、小舌音、舌根音、咽音、会厌音、喉音。
按发音方法可分为:
鼻音、塞音(爆音)、擦音、塞擦音、近音(无擦通音)、闪音(弹音)、颤音。
清浊音:辅音发音时声带的振动模式。发浊辅音时,声带有充分振动;发清辅音时,声带完全不振动。
VOT(voice onset time):一辅音从除阻的一刻到声带开始震动,中间所经过的时间。送气与否与VOT有关。
气流机制:通过声道的气流的产生机制。在大多数语言中,所有辅音都采取肺呼气机制(pulmonic egressive),但部分语言也会使用紧喉音(喷音)(ejectives)、内爆音(implosives)、搭嘴音(啧音)(clicks)等气流机制不同的辅音。
长度:辅音的发音中,阻塞维持的时间。在日语、意大利语、芬兰语等语言中,一般辅音与双辅音(阻塞较长)代表不同的音位。在爱沙尼亚语及少数其他语言中,甚至有三种不同的辅音长度,虽然牵涉其中的发音差异较为复杂。
发音时的力道:一个尚未完全确立的特点,因为目前没有观察到任何语言纯綷以力道来区分不同辅音。
一般的现行语言有二十到三十个辅音。拉托卡斯语(Ratokas)只有6个辅音p、b、k、g、r、t,是已知语言中最少的。辅音最多的是阿尔瓦语,有四十三个。
历史上曾出现的最多辅音是高加索语系的Ubykh语,据说有多达84个辅音音位,同时仅有2个元音。该语言在1992年10月7日宣告消亡。5,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各方言之间并未斩断一切联系,他们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基本上还是相同的。
社会的发展往往造成社会内部进一步的分工,这样,同一分工的人群在语言交际上就具有某一社团的特征,产生了语言分支或者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社会的发展往往还伴随着人群生活地域的扩展或者迁移,这样,原来是同一种语言的语言群落,由于地域的变更,某一地域的语言变体就会跟原来的语言逐渐有了差距,各地域之间的语言变体有了自己的稳定性,就产生了地域方言。方言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的不同。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是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范围不同。
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而地域方言则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虽然都叫方言,但划分的角度是不同的。
(2)内部差异不同。
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别则在一般词汇方面,语音、语法方面没有差别。
(3)发展趋势不同。
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独立的语言,或在社会高度统一融合情况下可能消失;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相关,都是单一语言分化而成的后代。但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1)从社会分化看,地域方言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不完全的结果;而亲属语言则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进一步加剧而完全分化的结果。
(2)从语言分化看,地域方言是随着共同语分化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但地域方言的新词、语法格式等与共同语有相当大的共同点;而亲属语言中的词语、语法格式等不断扩大自身的特点,并向不同方向加速分化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立的语言系统。
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方言还是不同的亲属语言,主要取决于社会分化的程度以及共同语是否继续存在。 6,多义词的特征是意义虽多,但都有关联。打人的打与打毛衣的打都是手的动作,井深与书很深是比喻义的关系。这些都是有关联的。从本质来说,还是同一个词。
而同音词,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也没有关系。如眼花与一朵花,开会与会外语。意义完全无关。从本质来说,是不同的两个词。7,对的,思想是对事物宏观的、理性的认识,是对办什么事和怎样办好这件事的理解和认识;观念是对具体事物的观点,如价值观、人才观等。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变化。
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
(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
(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条依照本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条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第十一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第十二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十三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参加前款规定的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第十五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六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七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作为一项整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按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建设单位可以简化。
第十九条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资质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已取得资质证书的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名单,应当予以公布。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2,渐变性和参差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特点。渐变性就是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例如,语言符号的变化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语言系统内部原因慢慢发展的,而不是突变的。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例如:词汇及词义发展最快,语音较慢,而语法最慢。3,哈哈。正好我今年考语言学的研究生。
语言符号的特点:①任意性和强制性;②线条性;③系统性。
其中任意性和强制性比较重要。①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表现:某种具体语言的音义结合关系;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②强制性:符号的任意性知识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它的社会成员来说就具有了强制性。任何人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改变也要由社会来决定。 4,元音(vowel)发音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起共鸣器作用的口腔,阻力极小并无摩擦声音的语音。尽管在一般情况下发元音时声带都振动,但也可使声带不振动,发成清音或耳语音。从发音语音学的观点看,元音按舌面和双唇的部位分类,但有时也按空气是否自由通过鼻腔来分类。高元音发音时舌面拱起,紧靠口腔顶部。低元音发音时舌的部位相对地低平,开口度比高元音稍大。中元音发音时舌的位置处于中间状态。高、中、低元音也按前后列分类。发前元音时舌的最高部位移向口腔前部并稍许拱起。后元音发音时舌后部向软腭抬起。唇的位置和形状是元音分类的第三个标准。半元音的发音方法与元音相同。但常被视为辅音;yawn(打呵欠)中的y音 ,walk(步行)中的w音是半元音。
元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
发元音时,气流从肺部通过声门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出均匀震动,然后震音气流不受阻碍的通过口腔、鼻腔,通过舌、唇的调节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元音时声带必然震动,这叫做浊音。也有的语言发元音时声带不振动,发出清元音(voiceless vowel)。
元音并非在所有的语言中都与元音字母一一对应,一些元音字母的组合也可以表示特殊的元音,比如汉语中的某些复韵母;某些语言中一些元音字母在某些情况下不发音,如法语中元音字母“e”在词末。
元音分两大类: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大多数元音都是舌面元音,如国际音标的[a]、[e]、、[o]、[u]等等,而汉语很多方言中有一类在其它语言中很少见的舌尖元音,发音时舌尖紧张,包括平舌音(舌尖前音)如汉语拼音 zi、ci、si的韵母,和翘舌音(或者称元音字母有五个Aa Ee Ii Oo Uu
元音音标有
长元音 [i:][E:][C:][u:][B:]
短元音 [E][C][u][Q][e][A]
8个双元音 [ai][ei][Ci][iE][ZE][uE][Eu][au]
卷舌音、舌尖后音,如zhi、chi、shi、ri的韵母。
辅音 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辅音,又叫子音。(黄)/ 发音时气流受到发音器官的各种阻碍,声带不一定振动,不够清晰响亮的音素叫辅音。(张)/ 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一定的阻碍,这种主要依靠阻碍发出的音叫辅音。
辅音按发音部位可分为:
唇音、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齿音、卷舌音、齿龈音、齿龈後音、龈颚音、舌面音、硬颚音、唇硬颚音、软颚音、 唇软颚音、小舌音、舌根音、咽音、会厌音、喉音。
按发音方法可分为:
鼻音、塞音(爆音)、擦音、塞擦音、近音(无擦通音)、闪音(弹音)、颤音。
清浊音:辅音发音时声带的振动模式。发浊辅音时,声带有充分振动;发清辅音时,声带完全不振动。
VOT(voice onset time):一辅音从除阻的一刻到声带开始震动,中间所经过的时间。送气与否与VOT有关。
气流机制:通过声道的气流的产生机制。在大多数语言中,所有辅音都采取肺呼气机制(pulmonic egressive),但部分语言也会使用紧喉音(喷音)(ejectives)、内爆音(implosives)、搭嘴音(啧音)(clicks)等气流机制不同的辅音。
长度:辅音的发音中,阻塞维持的时间。在日语、意大利语、芬兰语等语言中,一般辅音与双辅音(阻塞较长)代表不同的音位。在爱沙尼亚语及少数其他语言中,甚至有三种不同的辅音长度,虽然牵涉其中的发音差异较为复杂。
发音时的力道:一个尚未完全确立的特点,因为目前没有观察到任何语言纯綷以力道来区分不同辅音。
一般的现行语言有二十到三十个辅音。拉托卡斯语(Ratokas)只有6个辅音p、b、k、g、r、t,是已知语言中最少的。辅音最多的是阿尔瓦语,有四十三个。
历史上曾出现的最多辅音是高加索语系的Ubykh语,据说有多达84个辅音音位,同时仅有2个元音。该语言在1992年10月7日宣告消亡。5,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各方言之间并未斩断一切联系,他们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基本上还是相同的。
社会的发展往往造成社会内部进一步的分工,这样,同一分工的人群在语言交际上就具有某一社团的特征,产生了语言分支或者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社会的发展往往还伴随着人群生活地域的扩展或者迁移,这样,原来是同一种语言的语言群落,由于地域的变更,某一地域的语言变体就会跟原来的语言逐渐有了差距,各地域之间的语言变体有了自己的稳定性,就产生了地域方言。方言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的不同。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是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范围不同。
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而地域方言则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虽然都叫方言,但划分的角度是不同的。
(2)内部差异不同。
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别则在一般词汇方面,语音、语法方面没有差别。
(3)发展趋势不同。
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独立的语言,或在社会高度统一融合情况下可能消失;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相关,都是单一语言分化而成的后代。但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1)从社会分化看,地域方言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不完全的结果;而亲属语言则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进一步加剧而完全分化的结果。
(2)从语言分化看,地域方言是随着共同语分化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但地域方言的新词、语法格式等与共同语有相当大的共同点;而亲属语言中的词语、语法格式等不断扩大自身的特点,并向不同方向加速分化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立的语言系统。
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方言还是不同的亲属语言,主要取决于社会分化的程度以及共同语是否继续存在。 6,多义词的特征是意义虽多,但都有关联。打人的打与打毛衣的打都是手的动作,井深与书很深是比喻义的关系。这些都是有关联的。从本质来说,还是同一个词。
而同音词,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也没有关系。如眼花与一朵花,开会与会外语。意义完全无关。从本质来说,是不同的两个词。7,对的,思想是对事物宏观的、理性的认识,是对办什么事和怎样办好这件事的理解和认识;观念是对具体事物的观点,如价值观、人才观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