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拒诏书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
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
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
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
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
2、直捣黄龙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
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
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率领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
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3、十二金牌
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
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
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
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
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
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
4、名扬洞庭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赵构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率领约五万人马前往镇压。岳飞于三月由池州进军,四月到达潭州。
岳飞首先招降了杨么部将黄佐,又让其回到湖中招降杨么部众,先后来降者两千三百余人。四月,岳飞一面继续招降,一面乘机攻打外围营寨。首先命黄佐攻击周伦水寨,周伦败走。
部卒被杀死和坠入湖中者甚众,寨栅粮船全被焚烧。接着,岳飞又让此前屡被杨么打败的任士安出战诱敌,岳飞事先设下伏兵,待士安精力垂困时,伏兵乃起,四面围击,大获全胜。
五月,南宋朝廷命张浚回朝,张浚认为杨么水寨一时难以攻破,岳飞则向张浚保证:除去从潭州(湖南长沙)到洞庭来往路程,八日内一定会“俘诸囚于都督之庭”。
岳飞到鼎州,先遣降人杨华为间,入寨潜结杨么属下,诱降义军;同时,置寨列舰,实施军事威胁。六月初二,黄佐受岳飞命,由飞机密官黄纵随行,赴杨钦营寨招降。
结果杨钦率全寨一万余人(其中战士三千余人),乘船数百艘,投降岳飞。岳飞立即报请朝廷予以封赏。杨钦又为岳飞劝降了全琮、刘诜等部。
5、开封弃守
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从守卫北宋皇陵的驻地西京河南府返回开封。杜充出于排斥异己的动机,命飞向守城将领张用、王善袭击。
时王善驻扎城东,张用驻扎城南,岳飞、桑仲、李宝诸人驻扎城西,均负有守卫京师重任。飞不愿自相残杀,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飞出兵。
飞有以往擅自脱离王彦的教训,无法抗命,只能出战,南薰门之战,以八百人击退张、王部数万人,以功升武经大夫。杜充又派马皋等继续追击张、王部,却被打败。
王善攻打淮宁,张用不从,引军离去,自此成为游寇,后终被岳飞收降。自春至夏,飞随陈淬多次与王善作战,王善率部东流西窜,最后降金。飞因多次战功先后转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
上年八月开始南侵的金军,于是年正月又先后攻下徐州、淮阳、泗州,进袭扬州。二月初三日,南迁扬州的宋高宗得到金军攻陷天长军(安徽天长)的消息。
惊慌失措,落荒逃至杭州。五月,苗刘兵变被镇压后,高宗移驾建康。就在高宗移驾建康时,杜充借“勤王”之名,行脱离危险之实,准备离开开封,前往建康。岳飞于六月下旬刚回军开封。
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飞向充苦谏:“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众不可得也。”充不听。飞无奈,只得率军随之南下。开封随后于次年二月陷落。
当时,在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又鼓励他报效国家,在他要去从军之前,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了“ 精忠报国 ”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训,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每战必胜,立了很多功劳,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岳飞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真心遵守纪律,宁可忍住饥饿,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留下“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的美名。百姓们为了感谢岳飞的功德,建了岳飞祠,并塑了他的像放在祠内,早晚对他礼拜。
“岳家军“的旗帜,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当岳飞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45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了,这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那自己的王位就不保了;又怕岳家军强大起来,成为自己政权的威胁,因此和奸相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挥泪退兵时,中原人民拦住军马,哭声充满了原野。
秦桧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死时仅三十九岁。
在杭州岳飞墓旁,有四具跪着的人像,千百年来遭人唾骂。秦桧等四人,陷害忠良,罪责难逃,人们让他们在岳飞墓前长跪来赎罪。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
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
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
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
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
母亲拿出绣花针在岳飞背上刺下几个大字 “精。。忠。。。报。。国。。 “孩子,我在你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是警告你时时醒悟,时刻不要忘记国家民族的安危。 岳飞牢记母亲的教诲,他率领的"岳家军"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 “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不得不惊呼: "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