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个不孝?

 我来答
学予明天
优质答主

2020-12-16 · TA获得超过3.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93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007万
展开全部

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是中国古代的生育观念。传统婚姻的首要目的就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孟子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百善孝为先”。做的所有的善事,“孝”放在第一位。而不孝,则为人不齿。 “忠”和“孝”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

“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提示我们,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常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为子女做榜样固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子女刚出生时父母日夜守护,任劳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后对父母要“晨昏定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父母”。

人要生小孩是因为生命的延续,是人生完整的标志。是对家庭尽忠是对父母尽孝,是为家庭添丁延续香火。养儿防老,孩子就是下半生活着的希望。有孩子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有孩子的家庭,才是完整的家庭。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在自己老了的时候,能有所依,有所靠。

问下自己,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其实可以看看这句话:“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

badkano
2015-11-11 · 知道合伙人体育行家
badkano
知道合伙人体育行家
采纳数:144776 获赞数:885367
团长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完整的话应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其中不孝有三为: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详细解释:
  1、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意思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这是一种不孝。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其中孔子的弟子曾参就问孔子:“子女一味顺从父母之命,这可以称作孝吗”?孔子答道:“这是何话!这是何话!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应该婉转指出。如果父母错了也一味的听从父命,那怎么能称为孝呢?”
  从《孝经》中孔子和弟子曾参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赵岐所分析孟子所说的不孝和孔子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孝经》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古代学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在朝为官,但赵岐为什么说不为禄仕呢?这应该和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有关。但即便是这样,为了侍奉双亲,也要去做。孔子也说上之天子,下到平民百姓不管怎样也都要尽孝。
  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对于第三条,不少人认为是封建社会给人们套上的枷锁。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不结婚生子,这个社会还能延续下去吗?我们不排除在古代,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来劳动,来打仗。可这点这无意中符合了自然的规律。孔子是很精通《易经》的,人更三圣,世更三古。《易经》就是一本揭开宇宙自然规律的书。孔子赞《周易》,为《易经》写了一本《易传》,成为后世读《易经》必读之书。结婚生子是自然的规律,任何反自然都是不应该的。正因为这样,孟子也许才会说无后为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banji的老巢
推荐于2019-09-07 · TA获得超过4.4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2万
展开全部
  1.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2.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3.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释义:

  1.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2.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3.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出自汉代经学家赵歧所做的《十三经疏》,对孟子的话进行了注释。

拓展资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传说中,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孟子评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对于该段文字的解释,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中国古典训诂学,经文注疏学通常认为,"后"是后代的意思,《十三经注疏》,《四书章句集注》皆持该观点。第二,有些现代人对该文似乎有不同看法和译法,倾向于将"后"理解为"尽后代的责任"。尚无具体的学术性定论

在孟子的原话中并没有讲明其他的两种不孝是什么。到了东汉,赵岐在《十三经注 》中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这个解释是中国自古通行的权威解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热情发言
高能答主

2018-08-22 · 日落是免费的,春夏秋冬也是。
热情发言
采纳数:497 获赞数:63434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不孝有三:

  1.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2.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3.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没有后继人是三个不孝中的最不孝。

拓展资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孟子的 《离娄上》、孔子的《孝经》,其所宣扬的孝道,是中国历来所宣扬的崇高思想品德之一。

参考资料:不孝有三 百度百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琼楼登高人为峰
高能答主

推荐于2019-10-19 ·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琼楼登高人为峰
采纳数:16222 获赞数:16441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不孝有三是指: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为三不孝。
拓展资料:
1、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常用的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传说中,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2、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父母,是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舜娶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3、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孟子》《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