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数=电子数?
原子微粒中质子数=电子数。
当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阳离子;当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阴离子。
即当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时,这个原子就是电中性的;否则,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
质子数(Proton number)就是质子的数量,质子数的计算转换方法是: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数,就是电子的数量。电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在化学中,电子数一般是指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的数目。
扩展资料
1、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由里往外类推,分别为第二、三、四、五、六、七层。
2、内层电子的能量较低,外层电子能量较高,核外电子总是先排满能量低的的电子层里后,再排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3、各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4、若此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该原子是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一般不发生化学变化。
5、若此时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该原子是金属原子(氢、氦、铍除外),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而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形成阳离子。
6、若此时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该原子是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形成阴离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子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子
2024-10-17 广告
引申:
一、质子数(Proton number)就是质子的数量,质子数的计算转换方法是: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数,就是电子的数量。电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在化学中,电子数一般是指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的数目。
二、质子等式:
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组成
质子数(Z)=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质子数(Z)=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三、核的组成: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不是分两层)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有多少个质子就带多少单位正电荷,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叫核电荷数,
所以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我们常说氧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也就是指明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我们也可以根据原子序数判断元素的质子数, 例如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氧元素的质子数是8,氧原子核外电子数是8。
这是因为每一个电子是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而整个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即电中性的,因此核电荷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四、计算: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之和)-所带电荷数
五、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n为电子层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向外,排满了L层才排M层。以上四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电子层序数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电子能量
电子离核由近到远,电子能量由低到高
六、最外层电子数:
物质的某些性质是由其微观结构决定的(“四决定”):
1.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如: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其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和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没有达到稳定结构,故它们的化学性质活泼。
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如硫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其最高正价为+6,最低负价为-2. 3.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如质子数为13的元素为铝元素。
4.中子数影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如钠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则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当两个数量相等时,则表现出电中性,即不带点
如果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失去电子)则带正电;质子数少于电子数(得到电子)则带负电,这样的称为离子
中性的意思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内、原子核外的电子数。
2、对于任何的分子来说,也都是中性的。
3、若中性的原子 neutral atom,或中性的分子 neutral molecule,失去电子,
或者得到电子,就不在是中性了,就成了离子。离子一定带净电。
4、净电 net charge,就是粒子内要么正电荷比负电荷多,要么负电荷比正电荷多。
5、对于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来说,每一种元素的原子内,质子数 〓 电子数。
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