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怎么提纯
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混合溶液,分别提纯操作方法如下:
一、除去硝酸钾内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1、首先组装仪器把母液(待提纯的固体溶于水)放入烧杯后加热浓缩。
2、浓缩一定时间后(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决定)停止加热。
3、待其冷却结晶后进行过滤所得的结晶就是提纯的硝酸钾晶体。
4、然后用乙醇进行冲洗即可。
5、如需得到更纯的晶体只需重复操作。
二、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钾
1、首先组装仪器把母液(待提纯的固体溶于水)放入烧杯后加热浓缩。
2、浓缩一定时间后(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决定)停止加热(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稳定即要加热至有适量晶体析出为止,因为此时的晶体就是氯化钠)。
3、趁热过滤,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再取出晶体用乙醇冲洗。
4、如需得到更纯的晶体只需重复操作。
扩展资料
1、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呈晶体析出的过程。例如:当NaCl和 KNO3的混合物中NaCl多而KNO3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NaCl,再分离出KNO3。
2、降温结晶: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呈晶体析出的过程。
3、重结晶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它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重结晶
可用结晶法分离,一般方法为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
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大,且随温度变化较大,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而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在结晶操作中,一般将需要提纯的物质结晶出来,因被提纯的物质不可能完全结晶,可少量存在母液中,
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用冷却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因被提纯的物质不可能完全结晶,可少量存在母液中,在结晶操作中,一般将需要提纯的物质结晶出来。
氯化钠化学性质
1、制取金属钠:2NaCl=电解=2NaCl2↑
2、电解食盐水:2NaCl2H2O=电解=H2↑Cl2↑2NaOH
3、和硝酸银反应:NaClAgNO3=NaNO3AgCl↓
4、氯化钠固体中加入浓硫酸:2NaCl+H2SO4(浓)=加热=2HCl↑+Na2SO4
1、溶解;
2、蒸发浓缩,析出的主要是氯化钠晶体;
3、剩余少量液体时,趁热过滤。
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硝酸钾可以在室温下使其溶解,然后蒸发溶剂,大量氯化钠析出,少量硝酸钾仍然留在溶液中。
1. 溶解:将含有氯化钠和少量硝酸钾的混合物加入适量的水中,使其充分溶解,形成一个溶液。
2. 过滤:将上述溶液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溶性物质。
3. 结晶:将过滤后的溶液加热,使其缓慢蒸发,逐渐降低温度,促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此时,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较高,大部分硝酸钾仍保持在溶液中,而氯化钠结晶形成。
4. 分离:将得到的氯化钠晶体与溶液分离,可以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进行分离。
5. 再结晶:将分离得到的氯化钠晶体再次加热溶解,并重复结晶步骤,以进一步提高氯化钠的纯度。
6. 干燥:最后将纯净的氯化钠晶体进行干燥,去除其中的水分,得到高纯度的氯化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适用于少量硝酸钾的提纯。如果含有大量硝酸钾,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更复杂的方法,如离子交换、溶剂萃取等,以获得更高纯度的氯化钠。在进行任何实验室操作前,请确保您具备必要的实验室技能和安全知识,以避免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