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都城在现在的哪里
元朝首都有以下几个:
1、上都,是元朝建立后的第一个首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
早在忽必烈未即位前的1256年春,他即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以此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藩府驻地。1258年新城建成后,被命名为开平。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1260年春于此正式即位,建元中统。
2、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有元一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
元朝建立后,因统治重心南移,忽必烈在继续扩建上都的同时,于至元元年(1264)八月,将原金朝首都燕京定名为中都,开始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至元四年,因中都旧城残破不堪,忽必烈决定在中都的东北建筑新城,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名为大都。
3、元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金属抚州,元属隆兴路。
大德十一年(1307),即位不久的武宗海山下令于此处建旺兀察都行宫,第二年行宫建成后,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于是,元朝又一座都城产生了。
扩展资料:
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宣布,将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大都所处的燕云地区历来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沿重地,而北方游牧民族想要进取中原,燕云又是必争之地。
因此,燕云地区堪称是扼住中原与塞外的咽喉之地,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元朝在此,即可南控中原,又可北扼塞外。
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村西南约400米处。这是一座曾遗失600多年,1999年才又被发现的元代都城遗址,也是迄今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元代都城遗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元大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元中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元上都
2015-11-09
上都是元朝建立后的第一个都城,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
早在忽必烈未即位前的1256年春,他即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以此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藩府驻地。1258年新城建成后,被命名为开平。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1260年春于此正式即位,建元中统。此后,开平府不断得到增修扩建。中统四年(1263)五月,正式升为都城,定名上都。到第二年八月燕京改名中都,两都巡幸制正式确立后,上都遂成为元代长期并存的两大都城之一。
二 大都
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有元一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
元朝建立后,因统治重心南移,忽必烈在继续扩建上都的同时,于至元元年(1264)八月,将原金朝首都燕京定名为中都,开始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至元四年,因中都旧城残破不堪,忽必烈决定在中都的东北建筑新城,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名为大都,到至元十三年,新都建成。元朝统治期间,大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国际大都会。
三 中都
元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金属抚州,元属隆兴路。
大德十一年(1307),即位不久的武宗海山下令于此处建旺兀察都行宫,第二年行宫建成后,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于是,元朝又一座都城产生了。由于当时的中都只有宫阙,没有城郭,武宗还征调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外城,这一工程直到武宗去世也没有结束。至大四年(1311)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罢中都之役,撤留守司,复立隆兴路总管府,仅存在两年零十个月的中都建制至此废除。
早在忽必烈未即位前的1256年春,他即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以此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藩府驻地。1258年新城建成后,被命名为开平。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1260年春于此正式即位,建元中统。
2、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有元一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
元朝建立后,因统治重心南移,忽必烈在继续扩建上都的同时,于至元元年(1264)八月,将原金朝首都燕京定名为中都,开始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至元四年,因中都旧城残破不堪,忽必烈决定在中都的东北建筑新城,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名为大都。
3、元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金属抚州,元属隆兴路。
大德十一年(1307),即位不久的武宗海山下令于此处建旺兀察都行宫,第二年行宫建成后,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于是,元朝又一座都城产生了。
上都是元朝建立后的第一个都城,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早在忽必烈未即位前的1256年春,他即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以此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藩府驻地。1258年新城建成后,被命名为开平。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1260年春于此正式即位,建元中统。此后,开平府不断得到增修扩建。中统四年(1263)五月,正式升为都城,定名上都。到第二年八月燕京改名中都,两都巡幸制正式确立后,上都遂成为元代长期并存的两大都城之一。
二 大都
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有元一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元朝建立后,因统治重心南移,忽必烈在继续扩建上都的同时,于至元元年(1264)八月,将原金朝首都燕京定名为中都,开始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至元四年,因中都旧城残破不堪,忽必烈决定在中都的东北建筑新城,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名为大都,到至元十三年,新都建成。元朝统治期间,大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国际大都会。
三 中都
元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金属抚州,元属隆兴路。大德十一年(1307),即位不久的武宗海山下令于此处建旺兀察都行宫,第二年行宫建成后,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于是,元朝又一座都城产生了。由于当时的中都只有宫阙,没有城郭,武宗还征调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外城,这一工程直到武宗去世也没有结束。至大四年(1311)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罢中都之役,撤留守司,复立隆兴路总管府,仅存在两年零十个月的中都建制至此废除。
2015-11-09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国。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国,而金国与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国,并分别于1227年和1234年攻灭西夏和金国,完全占领中国华北。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人称霸欧亚大陆。[ 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 建立元朝,即元世祖。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先后消灭金国、西夏、大理国、南宋等政权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至暹罗,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元朝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军攻占南京,随后北伐占据北京,元朝灭亡。此后元朝政权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国“鞑靼”,北元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