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享行为对幼儿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 我来答
Annie说情感

2020-12-05 · TA获得超过656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74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204万
展开全部
一、分享行为及其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

分享行为是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同时,分享行为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在今后与人共同生活和与人合作共事。W.Damon(1977)的研究发现,在分享方面做得较好的儿童,往往在解决社会性问题、帮助他人等方面也做得较好。分享行为可以说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原因

笔者在成都彭州市被评为一级和二级的四所幼儿园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随机抽选4~5岁的幼儿,共计120名。主要采用了故事法(针对幼儿)、问卷调查(针对教师、家长)、座谈(教师、家长、幼儿、园长)等方法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七成以上的幼儿很“自私”,不愿意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物品,如食物、玩具等等,其余的幼儿即使与人分享也是以“利己”为目的的,比如,“我给他吃东西,是因为我不这样的话,他就不和我玩”,或“我给他吃,是因为这个不好吃,我想吃他带的东西”。Ugurel-Semin的研究表明,在与对方分享5~15颗坚果时,“吝啬”倾向在4~6岁达到了高峰。这与在土耳其开展的一项早期研究的结果是比较吻合的。这项研究要求每一个被试都要与其不认识的一个同龄儿童分享奇数个好东西,结果67%的4~6岁儿童选择了自私性的分配方式,即把多出的那个留给自己。
幼儿不与人分享,理由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幼儿的分享观念没有形成。在研究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设计了几个类似的情境,如“妈妈(爸爸、爷爷等)给你买了一本新书(一个新玩具),小朋友没有,你能给他们看(玩)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四成幼儿回答“不”,理由是一致的。回答说,因为“这是我的”、“这是我的妈妈给我买的”或者“你让他的妈妈给他买一个嘛”。

二是家庭教育不当。如“给他们看《黑猫警长》,我爷爷要骂我的”、“爸爸说了,奥特曼让小朋友玩坏了,他就不给我买玩具了”,这类回答占37%。

三是缺乏分享技能。在与小朋友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分享,如“我只有一个新书包,他们都想背,都想玩,我不知道给谁背”。

三、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

1.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

许政援、吴念阳的研究发现,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要受到他们主观行为规则的影响。凡是有亲社会观念的幼儿,其亲社会行为就果断,比如在食物分享中,主动分享的幼儿都是在“小朋友要互相谦让”、“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给小朋友吃东西是好孩子”等观念下进行的。当幼儿自身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分享观念时,其分享行为就显得很犹豫。如不主动分享食物的幼儿,常常以“这是我的”、“是老师给我的,你自己去要”等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这说明幼儿的分享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幼儿教育中,成人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幼儿的分享观念并注意其与分享行为的一致性发展。具体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故事教育(成人讲有关分享的故事,幼儿想象)、生活教育(把分享教育融入幼儿的具体生活中)等多种策略,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与合作精神。

2.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幼儿的学习和活动都需要强化。斯金纳认为,离开了强化,学习就难以进行,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通过强化而得到有效巩固的。

研究发现,当幼儿由于分享而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之后,他们会逐渐发展起一种相应的内在的自我奖励倾向。如认为“给他玩我的小熊,我是个乖孩子”。安鲁弗德(1968)的研究指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得到称赞和表扬后,这种奖励的机制就内化了。当他们再与人分享的时候,自己会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这会使他们持久地表现出类似的行为。可见,在幼儿教育中,成人要注意对幼儿表现出的分享行为进行强化。

在幼儿教育中常用的强化技术主要有言语强化、非言语强化、局部强化、符号强化、代币强化、活动强化等等。

言语强化是指当幼儿表达出分享观念、做出分享行为后教师、家长给予的积极评价,如“好”、“对”、“不错”、“可以”等等。在运用言语强化时,成人的言语要丰富、变化,不宜过多采用单一的言语表达。

非言语强化是指教师、家长通过某种非言语动作对幼儿的某种行为表示赞赏和肯定,如点头、微笑、鼓掌、翘大拇指等等。

局部强化是指成人只强化幼儿得到认可的那部分分享行为及相应的分享动机。

在幼儿教育中,错误的行为是不应该得到强化的,只有正确的行为和良好的动机才应该予以强化。在幼儿的活动中,既存在着正确的行为,又存在着错误的行为,成人要注意将两者区分开来,要善于从幼儿的行为中发现“闪光点”并进行强化,以激起幼儿继续实现理想行为的欲望。这个方式对于性格内向和能力较弱的幼儿十分有效。

符号强化是指当幼儿表现出成人所期望的分享行为后,教师、家长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如五角星、小红旗、画勾、小红花等来提高幼儿应该反应的发生概率的方法。这是当前幼儿行为训练中运用比较普遍、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

代币强化是指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分享行为时,教师、家长奖励幼儿一定数目的代币(一种在班级或亲子活动中流通的“货币”),待幼儿的代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换取他们所期望的东西,如实物、自由活动、当小组长等。

奥莱利和贝克(1967)的实验表明,代币强化在消除儿童不良行为、形成儿童良好行为方面十分有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代币强化是一种塑造或改变儿童行为的有效手段。

活动强化是指当不愿与人分享的幼儿只有表现出分享行为后成人才准许其参加他们喜欢的活动。普雷马克(1965)指出,一个儿童有强烈兴趣的活动可以作为儿童不太感兴趣的良好行为的强化物。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效果非常好。
百度网友e19f776
2015-09-18 · 知道合伙人互联网行家
百度网友e19f776
知道合伙人互联网行家
采纳数:11569 获赞数:54359
从事电子商务5年经验,对电商有独到认识,现任莱康科技顾问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 习惯简单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二、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婴儿期(0-3岁)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二)幼儿期(3-6岁)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盐山小伙啊
2016-12-28 · 知道合伙人生活技巧行家
盐山小伙啊
知道合伙人生活技巧行家
采纳数:16592 获赞数:94996
不知道的不说,知道的不乱说。比较熟悉沧州和保定情况。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分享行为是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
  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此外,分享行为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在今后与人共同生活和与人合作共事。Damon(1977)的研究发现,在分享方面做得较好的儿童,往往在解决社会性问题、帮助他人等方面也做得较好。分享行为可以说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