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有什么价值
谈苦难
很多时候,苦难,就像洗过的衣服,并没有那么苦,那么难:其中,有不少“苦者自苦,难者自难”的水分。
人生的苦难,究其来源,可分为外苦,内苦,双苦。苦难从外来,而非生于心,谓之外苦;由心起,而非生于外,谓之内苦;既从外来,又由心生,谓之双苦。
外苦的人,旁人觉得他(她)苦恼,而内心并不苦;约莫有三类:后人眼中普遍辛苦的前人;遭逢苦难,不以为意的人;乐在其中,虽苦不苦的人。——这样的人,即便再苦、再难,也不必外人相助,更无需寻求解脱。
内苦的人,心中苦恼,而旁人觉得他(她)不(该)苦;一言以蔽之,便是“本该幸福,自寻苦恼”。这样的人,大抵如下:前人眼中普遍安逸的后人;生活太顺,不解幸福的人;无风起浪,胡乱折腾的人;抑郁悲观,心理脆弱的人;欲壑难填,不知满足的人;痴迷于物(人),求而不得的人;苦在其中,虽乐不乐的人。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内苦的人,往往道德缺乏、心中空虚——人而如此,则轻如飘絮,薄如浮萍,容易在滚滚红尘中迷失自己。
《菜根谭》有云:“世人为荣利缠缚,动则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渔歌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耳。”内苦的人,自设藩篱,自挖坎阱,自己不易解脱,旁人也难以救助。自苦还须自渡,自害还须自爱;唯有自撤藩篱,自填坎阱,注重补短行长,才能免于沉沦。
双苦的人,旁人觉得他(她)苦恼,内心也苦恼。这样的人,大抵有两种:遭逢苦难,为其所困的人;贫贱无成,渴望富贵的人。与内苦相比,双苦更易克服:自己容易使力,旁人也容易助力。
人生的苦难,考其去路,有可克服与不可克服之分。苦难有大有小;而个人对抗苦难的能力,也有高有低:若尽心竭力,仍不能脱离苦难;那苦难,便是不可克服的。目前而言,不可克服的苦难,最典型的,当数身体残疾。
要想不苦,唯有去苦。去苦之法,无非两种:去外之苦难;去心之苦恼。人生没有无解的苦难:即便是不可克服的苦难,也有应对之策。——尽力降低其带来的损伤,并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争取使其从双苦,变为外苦。
——必定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人生若没有苦难,那该多好!
《菜根谭》有云:“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畏惧苦难的人,必非强者;厌恶苦难的人,必非豪杰。
寒余衣更暖,苦后食尤甘。真的豪杰,不刻意谋求苦寒,也不过于讲究甘暖;逆来则顺受,苦去而益存。对其而言,苦难,既有利于道德的提升,又有助于功名的建立,更有益于幸福的探求。
常人的一生,没有重大的苦难,不为坏事;但是,若苦难既轻又少,绝非好事。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无苦必无乐,无祸必无福。而幸福,源于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并非生活本身。换而言之,生活如同食物,本无甘苦之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莫不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长久处于某种特性的环境中,对这特性的感知,便会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人类最是如此。
所以,久甘则不知甘苦,久暖则不识暖寒。始终幸运而未曾不幸的人,并不幸福——这外人眼中的幸福,对其而言,不过是生活所固有的特性;或者说,他(她)们感知幸福的能力,已经显著减退,甚至丧失。
人生太顺,若无悲天悯人之心,不能思人之所思,苦人之所苦,则难以感受到幸福的滋味。若幸灾乐祸,通过对比旁人的不幸和自己的幸运,来获取快乐——那么,这快乐,本质是悲哀,而非幸福。
苦难与人类,如影随形;除非没有追求幸福的人,人类的苦难才会终结——这要么是在人类诞生之前(初),要么是在消亡之后。
苦难随着人类的衍化,呈现出外苦—双苦—内苦的衍化趋势。人类存在的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且发展缓慢,外苦的人,多于双苦与内苦:形体多劳多苦,而心智尚未开化;即便心智开化,贫富差距也不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功名富贵的差距逐渐拉大:社会底层的人,羡慕中层;中层的人,羡慕上层。而羡慕,是自苦的重大来源;由此使得无数的外苦,转化为双苦。人类存在的中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双苦的人,多于外苦与内苦。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外苦的人,越来越少;内苦的人,越来越多;而双苦的人,先增多,后减少。人类存在的晚期,社会生产力非常发达且进展缓慢,内苦的人,多于双苦与外苦。
在外苦即将成为历史之时,几乎全人类都是幸运的——但是,取而代之的,不是幸福,而是悲剧。没有不幸的人,便不会有幸福的人;没有外苦的世界,不是天堂,而是地狱。到那时,人们将因难以排遣的内苦而自杀;或者为了谋求快乐,而互相残害——不出意外,这便是人类必然的消亡方式。
社会生产力发展得越快,人类的末日,便到来得越早。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许多人批判老聃庄周,“想开历史的倒车”;殊不知,人类的最高智慧,远非他(她)们可以解悟。
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愿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但是,我赞同弗兰克的见解,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丧失。而且当他带来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建议看一下《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赵美萍写的,很激励人。我每年翻看一次,已经好多年的,这些都是需要自己慢慢感悟的。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