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问题2 5
1.M是抛物线y^2=x上一动点,以OM为一边做正方形MNPO,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2.过抛物线y^2=4X的顶点O做相互垂直的弦OA.OB,求抛物线顶点O在AB上的射影M...
1.M是抛物线y^2=x上一动点,以OM为一边做正方形MNPO,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2.过抛物线y^2=4X的顶点O做相互垂直的弦OA.OB,求抛物线顶点O在AB上的射影M的轨迹方程
3.已知定点A(a,0),其中0<a<3,它到椭圆x^2/9+y^2/4=1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求a的值
4.求过点M(1.2),以y轴为准线,离心率为1\2的椭圆的左顶点. 展开
2.过抛物线y^2=4X的顶点O做相互垂直的弦OA.OB,求抛物线顶点O在AB上的射影M的轨迹方程
3.已知定点A(a,0),其中0<a<3,它到椭圆x^2/9+y^2/4=1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求a的值
4.求过点M(1.2),以y轴为准线,离心率为1\2的椭圆的左顶点. 展开
展开全部
1.设点M为(t^2,t),则P为(t,t^2)即可求出y=-x^2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M是抛物线y^2=x上一动点,以OM为一边做正方形MNPO,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题意不明确,以OM为边的正方形OMNP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情形。
设M(x0, y0),P(x, y),如果正方形OMNP是逆时针,那么OM逆时针旋转π/2就得到OP,于是P=(-y0, x0)。(可以这样理解,OM对应的复平面上的向量为x0+y0*i,逆时针旋转π/2即是乘以i,所以OP的向量为(x0+y0*i)*i=-y0+x*i,用坐标表示就是(-y0, x0)),即x=-y0,y=x0,因为x0=y0^2,所以P的轨迹方程为y=x0^2。
如果正方形OMNP是顺时针,那么P=(y0, -x0),轨迹方程为-y=x0^2。
2、过抛物线y^2=4x的顶点O做相互垂直的弦OA、OB,求抛物线顶点O在AB上的射影M的轨迹方程。
这里利用一个结论:
过抛物线y^2=2px的顶点O做相互垂直的弦OA、OB,点A、B都在抛物线上,则直线AB一定经过点C(4p, 0)(不是焦点)。 (这是一个比较常用的结论,很多书上都有,如果不明白,可以参见附在后面的证明)
M、C、A、B共线,OM⊥AB即OM⊥CM,
故点M在以OC为直径的圆上,OC中点为(4, 0),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x-4)^2+y^2=4^2。
如果平面几何不熟悉,可以这样理解:
设M(x0, y0),M、C、A、B共线,OM⊥CM,
OM·CM=0(内积为0),
即 (x0, y0)·(x0-8, y0)=0,(此处C=(8, 0))
x0*(x0-8)+ y0* y0=0,
(x0-4)^2+y0^2=16,
M的轨迹方程为 (x-4)^2+y^2=16。
3、已知定点A(a, 0),其中0<a<3,它到椭圆x^2/9+y^2/4=1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求a的值。
最简单的方法是图像法,画出椭圆的大致图像,然后大致画出等距线(距离为1),有两条(内外各一条),在x轴上与之相距1的点有4个(-4, 0)、(-2, 0)、(2, 0)、(4, 0),其中横坐标在(0, 3)之间的点只有(2, 0),故a=2。
如果当作解答题来做会比较麻烦。任取椭圆上一点P(3*cos θ, 2*sinθ),
PA^2=(3*cos θ-a)^2+(sinθ)^2=3+a^2-6a*cos θ,
因为a>0,当cos θ=1时PA^2取得最小值,所以P点坐标为(3, 0),于是由A与之相距1且a<3知a=2。
4、求过点M(1, 2),以y轴为准线,离心率为1/2的椭圆的左顶点。
此题有误,既然不是标准的椭圆,椭圆中心也就不一定在x轴上,那么,这样的椭圆有无穷多个(焦点也有无穷多个,顶点自然无法确定)
一个用到的结论的证明:
过抛物线y^2=2px的顶点O做相互垂直的弦OA、OB,点A、B都在抛物线上,则直线AB一定经过点C(p, 0)(不是焦点)。
证:
设A(x1, y1),B(x2, y2),斜率为k,X(x0, y0)是直线AB上任意一点。
由OA⊥OB得,OA·OB=0,所以 (x1, y1)·(x2, y2)=0,
x1x2+y1y2=0,
x1x2=-y1y2。 ……①
点A、B在抛物线上,所以
x1=y1^2/2p,x2^2=y2^2/2p, ……②
两式相乘,x1x2=y1^2y2^2/(4p^2),
由①得:-y1y2=y1^2y2^2/(4p^2),
显然 y1y2≠0,所以,y1y2=-4p^2, ……③
②中两式相减得:x2-x1=(y2^2-y1^2)/2p=(y2+y1)(y2-y1)/2p,
所以,k=(y2-y1)/(x2-x1)=2p/(y2+y1),
所以,(y2+y1)=2p/k。 ……④
④平方-2*③得,y^2+y1^2=4p^2/k^2+8p^2,
②中两式相加得,x2+x1=(y2^2+y1^2)/2p=(4p^2/k^2+8p^2)/2p,
故 x2+x1=2p/k^2+4p。 ……⑤
由A、B、X共线得:
k=(y2-y0)/(x2-x0)=(y1-y0)/(x1-x0),
由合分比定律,k=(y2+y1-2y0)/(x2+x1-2x0)。 ……⑥
把④、⑤代入⑥得,
k=(2p/k-2y0)/(2p^2/k+4p-2x0)
k=(2p*k-2y0*k^2)/(2p+(4p-2x0)*k^2)
k=k(p-y0*k)/(p^2+(4p-x0)*k^2)
显然,k≠0,所以,1=(p-y0*k)/(p+(4p-x0)*k^2)
p-y0*k=p+(4p-x0)*k^2
y0*k=(4p-x0)*k^2
y0=(4p-x0)*k (k≠0)
由于X(x0, y0)是直线AB上任意一点,故直线AB的方程为:
y=(4p-x)*k (k≠0)
当x=4p, y=0时,不论k取何值,上式都成立,即直线AB总是通过点C(4p, 0)。
题意不明确,以OM为边的正方形OMNP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情形。
设M(x0, y0),P(x, y),如果正方形OMNP是逆时针,那么OM逆时针旋转π/2就得到OP,于是P=(-y0, x0)。(可以这样理解,OM对应的复平面上的向量为x0+y0*i,逆时针旋转π/2即是乘以i,所以OP的向量为(x0+y0*i)*i=-y0+x*i,用坐标表示就是(-y0, x0)),即x=-y0,y=x0,因为x0=y0^2,所以P的轨迹方程为y=x0^2。
如果正方形OMNP是顺时针,那么P=(y0, -x0),轨迹方程为-y=x0^2。
2、过抛物线y^2=4x的顶点O做相互垂直的弦OA、OB,求抛物线顶点O在AB上的射影M的轨迹方程。
这里利用一个结论:
过抛物线y^2=2px的顶点O做相互垂直的弦OA、OB,点A、B都在抛物线上,则直线AB一定经过点C(4p, 0)(不是焦点)。 (这是一个比较常用的结论,很多书上都有,如果不明白,可以参见附在后面的证明)
M、C、A、B共线,OM⊥AB即OM⊥CM,
故点M在以OC为直径的圆上,OC中点为(4, 0),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x-4)^2+y^2=4^2。
如果平面几何不熟悉,可以这样理解:
设M(x0, y0),M、C、A、B共线,OM⊥CM,
OM·CM=0(内积为0),
即 (x0, y0)·(x0-8, y0)=0,(此处C=(8, 0))
x0*(x0-8)+ y0* y0=0,
(x0-4)^2+y0^2=16,
M的轨迹方程为 (x-4)^2+y^2=16。
3、已知定点A(a, 0),其中0<a<3,它到椭圆x^2/9+y^2/4=1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求a的值。
最简单的方法是图像法,画出椭圆的大致图像,然后大致画出等距线(距离为1),有两条(内外各一条),在x轴上与之相距1的点有4个(-4, 0)、(-2, 0)、(2, 0)、(4, 0),其中横坐标在(0, 3)之间的点只有(2, 0),故a=2。
如果当作解答题来做会比较麻烦。任取椭圆上一点P(3*cos θ, 2*sinθ),
PA^2=(3*cos θ-a)^2+(sinθ)^2=3+a^2-6a*cos θ,
因为a>0,当cos θ=1时PA^2取得最小值,所以P点坐标为(3, 0),于是由A与之相距1且a<3知a=2。
4、求过点M(1, 2),以y轴为准线,离心率为1/2的椭圆的左顶点。
此题有误,既然不是标准的椭圆,椭圆中心也就不一定在x轴上,那么,这样的椭圆有无穷多个(焦点也有无穷多个,顶点自然无法确定)
一个用到的结论的证明:
过抛物线y^2=2px的顶点O做相互垂直的弦OA、OB,点A、B都在抛物线上,则直线AB一定经过点C(p, 0)(不是焦点)。
证:
设A(x1, y1),B(x2, y2),斜率为k,X(x0, y0)是直线AB上任意一点。
由OA⊥OB得,OA·OB=0,所以 (x1, y1)·(x2, y2)=0,
x1x2+y1y2=0,
x1x2=-y1y2。 ……①
点A、B在抛物线上,所以
x1=y1^2/2p,x2^2=y2^2/2p, ……②
两式相乘,x1x2=y1^2y2^2/(4p^2),
由①得:-y1y2=y1^2y2^2/(4p^2),
显然 y1y2≠0,所以,y1y2=-4p^2, ……③
②中两式相减得:x2-x1=(y2^2-y1^2)/2p=(y2+y1)(y2-y1)/2p,
所以,k=(y2-y1)/(x2-x1)=2p/(y2+y1),
所以,(y2+y1)=2p/k。 ……④
④平方-2*③得,y^2+y1^2=4p^2/k^2+8p^2,
②中两式相加得,x2+x1=(y2^2+y1^2)/2p=(4p^2/k^2+8p^2)/2p,
故 x2+x1=2p/k^2+4p。 ……⑤
由A、B、X共线得:
k=(y2-y0)/(x2-x0)=(y1-y0)/(x1-x0),
由合分比定律,k=(y2+y1-2y0)/(x2+x1-2x0)。 ……⑥
把④、⑤代入⑥得,
k=(2p/k-2y0)/(2p^2/k+4p-2x0)
k=(2p*k-2y0*k^2)/(2p+(4p-2x0)*k^2)
k=k(p-y0*k)/(p^2+(4p-x0)*k^2)
显然,k≠0,所以,1=(p-y0*k)/(p+(4p-x0)*k^2)
p-y0*k=p+(4p-x0)*k^2
y0*k=(4p-x0)*k^2
y0=(4p-x0)*k (k≠0)
由于X(x0, y0)是直线AB上任意一点,故直线AB的方程为:
y=(4p-x)*k (k≠0)
当x=4p, y=0时,不论k取何值,上式都成立,即直线AB总是通过点C(4p, 0)。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