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歌的温州戏曲与曲艺

 我来答
点点犬吠2395
2016-05-31 · TA获得超过22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8.8万
展开全部

温州鼓词按演唱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叫“大词”,也称“娘娘词”。新中国成立前大都在庙宇中演唱。唱大词时,擂大鼓,敲大锣,曲调高亢、粗犷,比较原始。其主要词目为《陈十四娘娘》,唱陈十四学法灭妖的故事,可以连唱几昼夜。
一种叫“平词”,演唱以传书,小说编成的词目。乡间凡逢红白喜事,或款待客人,或因争端认错等,总喜欢邀请鼓词艺人在村头巷尾,晒谷场作场地演唱,多则连台数日,少者一夜即止。演唱时,艺人把一张约1.5市尺见方的凳子倒置,用绳子把四只凳脚绷成网状,右前放扁鼓,牛筋琴平直摆在正中,右面后凳脚上系着抱月(梆),前围一幔,就可表演了。
温州鼓词有唱有说,以唱为主。它的唱腔、曲调,带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鼓词的基本曲调有慢板、流水、紧板等几十个板式。由于温州鼓词是用温州方言演唱(以瑞安方言为标准),因此各地语音不同,唱腔也各有特色,其唱法有南、北派之分。南派曲调比较细腻、柔和;北派曲调比较粗犷、古朴。
温州鼓词长于抒情,善于叙事,曲句俚质,通俗易懂,并夹有丰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曲本形式有“折书儿”、“小说”、“部书”等三种。其句法结构,基本上是七字句,有时也运用五字句及叠板等形式。其文体一般由韵文、道白相间而成。唱韵很讲究押韵自然,音节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文学的特色。
莲花落与道情
乐清曲艺园中开着两种莲花,一种是老传统的;一种是新培育的。它们争妍斗艳,各有千秋,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先说传统莲花,旧名叫“莲花落”,民间也称“道情”。道情与莲花本是两门曲艺,莲花起始于流浪者上门卖唱;道情渊源于表述道家故事的“道曲”,后互相渗透,则难分姐妹了。据记载,莲花早在唐、宋间已相当流行,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受地方歌谣和戏曲影响,发展成今天的多种调式,以致各地有各地的莲花。然大同小异,基本特征是:旋律朴素,节奏明朗,行腔灵活,乡土气息浓郁。演唱形式一般系两人搭档,独唱或数人联唱的亦有。唱的内容大抵表现急公好义,惩恶扬善,男女爱情等民间故事及地方风情。常唱的节目有《蝴蝶杯》、《珠痕记》、《粉妆楼》、《五美图》、《梁山伯与祝英台》、《黄三娘与林定郎》…些系列故事如《十二红》,要唱几天几夜才团圆。伴奏乐器可多可少,种类包括竹板、竹筒、木拍、节子、扁鼓、敲琴、三弦、琵琶、胡琴诸类。
由于传统莲花是从旧社会唱过来的,难免粘带着不健康东西。新中国建立后对它进行了“整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同时充实了宣扬革命斗争、勤俭建国、艰苦创业的内容,让旧莲花展示新风采,为弘扬民族文化和增添民众生活情趣立新功。
温州的曲艺还有很多,如弹词、花鼓、龙船、说书、快板、对歌、对歌,其中除了依赖宗教活动而生存的龙船偶尔还能在街头见到外,其它曲种已基本绝迹。
加强对温州戏曲曲艺文化的保护整理研究,是温州戏曲曲艺再次散发出欧越文化的光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