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科学组建小组 分工要明确
1.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即每个组的成员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且各组之间必须大体持平。这样做既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互补互助。为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每组4—6人为宜,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2. 小组人员分工要明确: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
3. 发挥小组带头人的作用。学习小组确立后,教师要选择能力强、成绩好、善于表达、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长很关键,老师要不断培训组长,教给组长管理的方法,树立组长的威信,用表扬激励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对小组长的培训可以分为集中培训和分散帮扶两种形式。 集体培训是召集班级所有小组长专门立会,具体讲解小组长的行为条件,特别要明确小组长的具体职能,培养责任感,树立小组长的自信心。让组长知道都需要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如:督促和检查本组组员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组织本组同学积极进行交流学习;考核本组同学的学习参与情况等等。另外,在思想上,也要及时与组长进行沟通。在工作中发挥榜样作用。如果小组内有矛盾,尽量在内部解决,解决不了的,再与老师协商解决办法。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家庭。组长就是家长。无论大事小情,都要操心费力,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得带领同学一起进退。要形成凝聚力。每个小组都有后进生,组长必须及时关注,不能让他们掉队。发现问题及时与大家沟通。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时,督促组长积极主动的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分散帮扶是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教师根据各个学习环节深入各小组帮助引导小组长有效地组织本小组的学习活动。
二、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1. 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教师首先针对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把分组讨论的指导思想、意图、要求、作用明确地告诉学生,直到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逐步形成“敢说—— 会说——创造性说”的习惯。
2.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交流技能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五会”:(1)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2)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3)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4)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5)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时机。
为了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而不是“形式化”,“合作时间”的安排也很关键。然而在教学和研究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担心时间不够,结果刚开始的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刚进入角色,便草草收场,让学生汇报,成了简单的教师“导”,学生“演”,当然结果也就成了“导”不明,“演”不精。合作学习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堂课甚至几堂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究、互动式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讨论、争辩。但不管怎样,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独立思考的余地,有交流的尝试。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把学生的课堂合作延伸到课外合作,给学生创造合作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探究。只有做到了课内合作向课外合作的延伸,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性学习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使用,也不是一堂课自始至终都使用,更不是只在课堂中使用。课前的预习,课后的阅读,课外实践更离不开小组合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训练要求,把握合适的时机进行合作性学习。
1. 涉及知识面过多的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当学生因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独立完成有困难时,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多角度思考,充分发挥其群体创造性。
2. 有争论性的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争论性的问题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知结果不晓过程。反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就会越辩越明。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体现了语文教学文无定论的特点。如学习了《龟兔赛跑》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感想?这个问题就可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小组说学习乌龟持之以恒的韧劲;有的说要吸取兔子的教训,不能骄傲自满;有的说乌龟的胜利不值一提,那只是一个侥幸的胜利,要想真正战胜兔子还得想办法提高速度;有的说不必要指责兔子,它为大家提供了一次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见,信息时代学生的认识已远远超越了作品原有的意义,他们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是多么地强烈。
3. 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鉴于学生在家庭背景、爱好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让学生组成合作性的读书学习小组,并设立阅读专题,教师还可定期评定出小书迷、小博士、小诗人、小老师等进行奖励,让学生在活动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1. 把握好评价的内容
现在的课堂上我们常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场面,只听老师一声令下:请小组讨论讨论。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乍看同学们都在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仔细听来却有的在争论谁先说,谁后说的问题,直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结束还不肯罢休;如果是摆学具则有的还为争学具而动起手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与老师对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和指导欠缺外,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偏颇不无关系。多数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只注重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个体学习情况的评价。新课标提示我们在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行为习惯等进行评价。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老师要注意把握好此良机。如:培养学生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有礼貌地帮助同伴等良好习惯。
2. 把握好评价的契机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在小组中及时表扬,对很突出的优点可在全班交流时给予赞赏,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也应委婉指出来。在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时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再总结评价,特别是在新课标尊重学生个性、倡导算法多样化,新教材问题、结果开放的背景下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3. 把握好评价的主体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除了教师给予评价外,可以由小组的成员自己评价,还可以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如:合作学习结束后可指名小组长对自己所在小组组员刚才的组内发言和倾听等合作学习情况作一简单小结,并说一说讨论结果,再由其他小组对讨论结果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作总结评价。
4. 把握好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过去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多数是对与错、好与不好的定性评价,它不能客观、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要对学生的精彩评论、优点、点滴进步大加赞赏,并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可用语言激励法、动作爱抚法、授予荣誉称号法、小组加分法、物质奖赏法等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客观存在,我们要善于抓学生的闪光点,对缺点和不足委婉指出千万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当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声音小需要再说一遍时,教师可说:说得太好了!老师还想听你大声地说一遍。这样学生更有信心大声地说。当发现某小组有不足的地方时,其他小组或老师可送一个好建议给他们:假如你们能……那就更好了。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
五、加强对合作学习中的细节与习惯的培养
1. 课前准备好需要的课本、笔记本、预习内容、双色笔等学习用具。
2. 学生自学时要求:①坐姿要直,头要正,切忌伏桌书写;②翻动书本、学案要轻,凳子尽量不要响动;③独学过程不要提问或交头接耳,独立完成;④遇到与己无关情况不能分神,更不能抬头张望;⑤独学认真思考,阅读教材,参考资料,独立学习,全面完成习题,不能敷衍对待,更不能抄袭他人学案,记录下自己的观点或疑问;⑥书写要字迹清晰、工整规范,行平列直,切忌潦草应付。
3. 小组合作时要求:a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要拥挤;b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便于交流活动;c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防止一言不发、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d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嬉戏、玩耍;e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行动要迅速。
六、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合作问题不要过于简单,要有讨论的必要。在教学中会出现这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
2. 学生要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后再开始合作。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3. 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要强,合作参与要积极,不能造成部分学生被边缘化。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得冷淡、麻木,直至自我放弃。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又变成了“一言堂”,失去了合作的意义与价值。
4. 合作要有序、分工要明确。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5. 老师要关注学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注重巡视、调查各学科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教师根据学情适时穿插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有效地学习。
6. 提高凝聚力,引进竞争机制,激励合作学习。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起先学生热情很高,后来学生情绪低落。运行中最怕的是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即教师满怀信心,学生无动于衷或一部分学生兴致勃勃,一部分学生漠然视之。所以,合作学习策略应用之初教师应注意激发所有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根据心理学原理,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有竞争心理。因而教师要以外部奖励(物质奖励为主)为手段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加以诱导,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随着合作学习策略的进一步运用,学生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智力乐趣和同学问的友爱,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这时候教师要以外部奖励(精神奖励为主)为手段对学生的竞争观念加以巩固。教师评价时既要对集体的共同成果进行评定,也要对小组的合作水平进行认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大的发挥学生间合作的效能,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每月让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
7. 要明辨真伪。实践证明,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热情很高。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立刻会出现热烈讨论的场面。不久这种热烈讨论的场面就会异化。看似场面热闹,实则杂乱无章。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假热闹。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讨论中部分学生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讨论后有时几个小组或小组内几个人同时争着发言,各不相让;有的小组讨论后一个人发言,其他人心不在焉,置身事外;有的小组讨论后互相推委,无人发言。这是不样之兆。教师要放慢教学进度,紧盯小组的运行。待运转正常后再调整进度。不然小组学习就会流于形式,而且教室纪律一团糟。
1.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即每个组的成员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且各组之间必须大体持平。这样做既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互补互助。为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每组4—6人为宜,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2. 小组人员分工要明确: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
3. 发挥小组带头人的作用。学习小组确立后,教师要选择能力强、成绩好、善于表达、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长很关键,老师要不断培训组长,教给组长管理的方法,树立组长的威信,用表扬激励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对小组长的培训可以分为集中培训和分散帮扶两种形式。 集体培训是召集班级所有小组长专门立会,具体讲解小组长的行为条件,特别要明确小组长的具体职能,培养责任感,树立小组长的自信心。让组长知道都需要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如:督促和检查本组组员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组织本组同学积极进行交流学习;考核本组同学的学习参与情况等等。另外,在思想上,也要及时与组长进行沟通。在工作中发挥榜样作用。如果小组内有矛盾,尽量在内部解决,解决不了的,再与老师协商解决办法。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家庭。组长就是家长。无论大事小情,都要操心费力,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得带领同学一起进退。要形成凝聚力。每个小组都有后进生,组长必须及时关注,不能让他们掉队。发现问题及时与大家沟通。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时,督促组长积极主动的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分散帮扶是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教师根据各个学习环节深入各小组帮助引导小组长有效地组织本小组的学习活动。
二、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1. 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教师首先针对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把分组讨论的指导思想、意图、要求、作用明确地告诉学生,直到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逐步形成“敢说—— 会说——创造性说”的习惯。
2.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交流技能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五会”:(1)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2)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3)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4)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5)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时机。
为了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而不是“形式化”,“合作时间”的安排也很关键。然而在教学和研究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担心时间不够,结果刚开始的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刚进入角色,便草草收场,让学生汇报,成了简单的教师“导”,学生“演”,当然结果也就成了“导”不明,“演”不精。合作学习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堂课甚至几堂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究、互动式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讨论、争辩。但不管怎样,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独立思考的余地,有交流的尝试。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把学生的课堂合作延伸到课外合作,给学生创造合作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探究。只有做到了课内合作向课外合作的延伸,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性学习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使用,也不是一堂课自始至终都使用,更不是只在课堂中使用。课前的预习,课后的阅读,课外实践更离不开小组合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训练要求,把握合适的时机进行合作性学习。
1. 涉及知识面过多的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当学生因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独立完成有困难时,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多角度思考,充分发挥其群体创造性。
2. 有争论性的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争论性的问题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知结果不晓过程。反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就会越辩越明。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体现了语文教学文无定论的特点。如学习了《龟兔赛跑》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感想?这个问题就可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小组说学习乌龟持之以恒的韧劲;有的说要吸取兔子的教训,不能骄傲自满;有的说乌龟的胜利不值一提,那只是一个侥幸的胜利,要想真正战胜兔子还得想办法提高速度;有的说不必要指责兔子,它为大家提供了一次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见,信息时代学生的认识已远远超越了作品原有的意义,他们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是多么地强烈。
3. 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鉴于学生在家庭背景、爱好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让学生组成合作性的读书学习小组,并设立阅读专题,教师还可定期评定出小书迷、小博士、小诗人、小老师等进行奖励,让学生在活动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1. 把握好评价的内容
现在的课堂上我们常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场面,只听老师一声令下:请小组讨论讨论。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乍看同学们都在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仔细听来却有的在争论谁先说,谁后说的问题,直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结束还不肯罢休;如果是摆学具则有的还为争学具而动起手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与老师对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和指导欠缺外,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偏颇不无关系。多数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只注重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个体学习情况的评价。新课标提示我们在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行为习惯等进行评价。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老师要注意把握好此良机。如:培养学生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有礼貌地帮助同伴等良好习惯。
2. 把握好评价的契机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在小组中及时表扬,对很突出的优点可在全班交流时给予赞赏,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也应委婉指出来。在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时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再总结评价,特别是在新课标尊重学生个性、倡导算法多样化,新教材问题、结果开放的背景下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3. 把握好评价的主体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除了教师给予评价外,可以由小组的成员自己评价,还可以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如:合作学习结束后可指名小组长对自己所在小组组员刚才的组内发言和倾听等合作学习情况作一简单小结,并说一说讨论结果,再由其他小组对讨论结果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作总结评价。
4. 把握好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过去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多数是对与错、好与不好的定性评价,它不能客观、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要对学生的精彩评论、优点、点滴进步大加赞赏,并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可用语言激励法、动作爱抚法、授予荣誉称号法、小组加分法、物质奖赏法等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客观存在,我们要善于抓学生的闪光点,对缺点和不足委婉指出千万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当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声音小需要再说一遍时,教师可说:说得太好了!老师还想听你大声地说一遍。这样学生更有信心大声地说。当发现某小组有不足的地方时,其他小组或老师可送一个好建议给他们:假如你们能……那就更好了。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
五、加强对合作学习中的细节与习惯的培养
1. 课前准备好需要的课本、笔记本、预习内容、双色笔等学习用具。
2. 学生自学时要求:①坐姿要直,头要正,切忌伏桌书写;②翻动书本、学案要轻,凳子尽量不要响动;③独学过程不要提问或交头接耳,独立完成;④遇到与己无关情况不能分神,更不能抬头张望;⑤独学认真思考,阅读教材,参考资料,独立学习,全面完成习题,不能敷衍对待,更不能抄袭他人学案,记录下自己的观点或疑问;⑥书写要字迹清晰、工整规范,行平列直,切忌潦草应付。
3. 小组合作时要求:a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要拥挤;b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便于交流活动;c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防止一言不发、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d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嬉戏、玩耍;e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行动要迅速。
六、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合作问题不要过于简单,要有讨论的必要。在教学中会出现这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
2. 学生要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后再开始合作。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3. 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要强,合作参与要积极,不能造成部分学生被边缘化。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得冷淡、麻木,直至自我放弃。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又变成了“一言堂”,失去了合作的意义与价值。
4. 合作要有序、分工要明确。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5. 老师要关注学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注重巡视、调查各学科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教师根据学情适时穿插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有效地学习。
6. 提高凝聚力,引进竞争机制,激励合作学习。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起先学生热情很高,后来学生情绪低落。运行中最怕的是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即教师满怀信心,学生无动于衷或一部分学生兴致勃勃,一部分学生漠然视之。所以,合作学习策略应用之初教师应注意激发所有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根据心理学原理,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有竞争心理。因而教师要以外部奖励(物质奖励为主)为手段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加以诱导,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随着合作学习策略的进一步运用,学生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智力乐趣和同学问的友爱,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这时候教师要以外部奖励(精神奖励为主)为手段对学生的竞争观念加以巩固。教师评价时既要对集体的共同成果进行评定,也要对小组的合作水平进行认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大的发挥学生间合作的效能,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每月让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
7. 要明辨真伪。实践证明,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热情很高。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立刻会出现热烈讨论的场面。不久这种热烈讨论的场面就会异化。看似场面热闹,实则杂乱无章。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假热闹。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讨论中部分学生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讨论后有时几个小组或小组内几个人同时争着发言,各不相让;有的小组讨论后一个人发言,其他人心不在焉,置身事外;有的小组讨论后互相推委,无人发言。这是不样之兆。教师要放慢教学进度,紧盯小组的运行。待运转正常后再调整进度。不然小组学习就会流于形式,而且教室纪律一团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