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方式的常见认知方式

 我来答
教育海洋星
高能答主

2020-11-13 · 教育领域达人,专注教育领域知识问答
教育海洋星
采纳数:693 获赞数:8802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场独立与场依存。

场独立和场依存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

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其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2、沉思型与冲动型。

沉思型认知方式是指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的认知方式。冲动型认知方式是指一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3、辐合型与发散型。

据美国的吉尔福特研究,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而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扩展资料:

我国对认知方式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末,许多研究成果收录于《认知方式一一个人格维度的实验研究》一书中。

认知方式把人格研究与认知研究联系起来了,早期的心理学家也试图把这两个分割的领域统一起来,卡特尔在他的十六种人格因素模型中就将智力因素B类人格中,而其它一些研究智力的心理学家也将人格作为社会智力、实践智力以及情绪智力予以探索。对于认知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认知方式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心理测评系统具备多重优势。首先,它显著提高了测评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自动化的测试流程和数据分析,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误差。其次,心理测评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适应不同领域和场景的需求,为各个领域提供专业的心理测评服务。此外,系统...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LH科教小百科
高能答主

2020-11-20 · 专注于分享科学教育知识
LH科教小百科
采纳数:1169 获赞数:9082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常见认知方式

1、场依存与场独立

2、冲动型与沉思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

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

扩展资料

认知风格

1、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

2、冲动-沉思

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甚至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

3、同时性-继时性

达斯等人根据脑功能的研究,区分了同时性与继时性的认知风格,他们认为,左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继时性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同时性加工的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认知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认知风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佘杏qX
推荐于2017-11-25 · TA获得超过13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9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58.8万
展开全部

1、场依存与场独立
2、冲动型与沉思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
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倾心教育小辛老师

2020-12-01 · 爱好辅导教育,可以跟大家一起交流心得哦
倾心教育小辛老师
采纳数:4957 获赞数:1607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既可以把融合原理和整合原理、协同原理和叠加原理理解为科学哲学互补原理的推论,也可以把“四个原理”——融合、整合、协同、叠加原理理解为科学哲学互补原理不同版本、不同语词的表述。包括物理学家在内的自然科学家倾向于使用互补原理和叠加原理的词条,而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社会科学家倾向于使用整合原理和协同原理的词条。新科学哲学的词语体系除了使用上述的词条,还使用了“复合原理”的词条。

复合原理是在自然和社会中最常见、也是人们最常用的原理,比如:我们的身体好似一部自然生命体中最精巧而繁复的机器,几乎所有的近现代哲学家都知道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人是机器”,但是,至今没有一个哲学家对人是怎样的一部机器说得清清楚楚,不仅难以说清人是怎样的一部自然形态的机器,而且难以说清人是怎样的一部文化形态的机器。“人是难的”,这新科学哲学者的说法,“美是难的”,这是美学家的一贯说法,对人和美解释的困难性符合科学哲学测不准性的等效原理或等效性的测不准原理。

当用科学哲学的复合原理解释“什么是人”的重要命题时,我们“不期而遇”地发现了人的三重态复合性,第一重是人的肌体自然形态的复合,比如:人的心脏类似于发动机,人的血管类似于机器的油路,人的大脑类似于机器语言编程的计算机,人的四肢类似于机器和厂房的骨架等。第二重是人的心理文化形态的复合,比如:人的感知和感性认识能力,人的抽象和理性认识能力,人的情感和灵感的想像能力,人的上述“三种能力”符合科学哲学叠加态的复合原理或复合态的叠加原理。

过去的哲学家对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能力的研究相当深入,而对人的想像认识或灵感认识能力的挖掘相当肤浅,人们现在通过心理学和综合性认知科学的研究发现,人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和在这种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创新、文化创意能力既与人的感知和抽象能力、也与人的灵感和想像能力密不可分,这说明人的三种认知方式和认识能力符合科学哲学认识论的等效原理。开发人的大脑潜能既离不开人脑感知和认知的二重态区域,也离不开人脑灵感和想像认知的第三重态区域。如果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解为常规、常态的认知方式,那么灵感认识或想像认识就是一种非常规、非常态或超常规、超常态的认知方式。历史上的“文化三大家”——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长期的理论训练和实践活动中不仅获得了常态的认知水平,而且具有了非常态的认知能力,从而在认识上形成了科学发现、哲学启示、艺术创作的源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