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什么在发掘定陵之后还向国家提出开
郭沫若先生认为乾陵墓里肯定保存了不少字画书籍。
1958年12月的一天,因经过乾陵附近的一条公路毁坏需要维修,于是附近的村民就到梁山上放炮炸石头,结果意外发现了乾陵地宫的墓道入口。
乾陵地宫入口被发现后,随即这条爆炸性的消息被层层上报,很快这条消息也被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知道。郭沫若很快率领考古专家来到现场调查,最后确定几位农民发现的墓道是乾隆地宫入口。
随后在郭沫若等人的提议下,文化部向国务院提交了《乾陵发掘计划》。至于要发掘的原因如下,“毫无疑问,里面肯定保存了不少珍贵书籍字画,说不定有武则天的《垂拱集》,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石破天惊,这一定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很快这份报告被送到了周总理的案头,当时明定陵正在发掘,现场问题不断。于是周总理批示:此事留给后人来完成吧。
虽然乾陵没有被发掘,但是乾陵的几个陪葬墓都被考古发掘了。从1960年8月到1972年5月,乾陵附近的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陪葬墓被发掘。
扩展资料:
开发乾陵的好处
一、乾陵具有全国其他帝陵目前都不具备科学发掘的五个条件
1、知道主墓室的位置,且准确无误,一打就开。
2、内藏丰富且证明没有被盗过。
3、花重金撰写的发掘方案,和经多方考证的征求意见稿
4、几十年不间断的上书中央,已引起高端重视。
5、可以证明帝陵正处于损坏之中,而要立即进行抢救的资料。
二、在科学发掘乾陵的客观环境已经成熟的情况下,早一天发掘比迟一天发掘要好。“震国之宝”早日面世,对盛唐的研究可以推向一个中西文化比对的高潮;可以提升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声望。更可以有力地促进“西部大开发”,繁荣中国的旅游业。
三、对于陕西来说,经济学家和文物工作者们预测,乾陵一开,陕西每年最少可增加五百万游客,会给陕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投资。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未盗的武则天墓 一旦挖开乾陵能解多少谜团
发掘定陵惨痛的教训,让国家有关部门意识到帝王陵不能轻易考古发掘,也是因为定陵的教训国家从此定下了不可能轻易发掘帝王陵的规定,此后这个规定逐渐成为中国考古界的铁律。
(图:定陵地宫考古发掘现场)
然而1958年一座帝王墓的发现,让郭沫若等人再次向国家提出了发掘的计划,不过最后被周总理拒绝了。这个陵墓就是武则天和唐高祖李治的合葬墓乾陵。
“山陵穿复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扶稚老,铲山背石,驱以就功”这是关于乾陵的史料记载,乾陵是我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一座“一陵葬两帝”的陵墓。
在中国古代的帝王陵中,可以说乾陵的名气绝对名列前茅。一千多年以来,无数人想去挖掘这座陵墓里的宝物,古代有黄巢的四十万士兵疯狂挖掘,近代有军阀孙连仲的师团的炮轰乱炸,最后都没能找到地宫墓道入口。
1958年12月的一天,因经过乾陵附近的一条公路毁坏需要维修,于是附近的村民就到梁山上放炮炸石头,结果意外发现了乾陵地宫的墓道入口。
乾陵地宫入口被发现后,随即这条爆炸性的消息被层层上报,很快这条消息也被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知道。郭沫若很快率领考古专家来到现场调查,最后确定几位农民发现的墓道是乾隆地宫入口。
随后在郭沫若等人的提议下,文化部向国务院提交了《乾陵发掘计划》。至于要发掘的原因如下,“毫无疑问,里面肯定保存了不少珍贵书籍字画,说不定有武则天的《垂拱集》,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石破天惊,这一定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注:据史籍记载《兰亭序》是跟唐太宗李世民一起下葬的,但是唐末节度使温韬在盗掘唐太宗的昭陵时并没有发现《兰亭序》,结果很多人认为《兰亭序》在乾陵地宫的可能性最大。)
很快这份报告被送到了周总理的案头,当时明定陵正在发掘,现场问题不断。于是周总理批示:此事留给后人来完成吧。
虽然乾陵没有被发掘,但是乾陵的几个陪葬墓都被考古发掘了。从1960年8月到1972年5月,乾陵附近的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陪葬墓被发掘。
1960年3月20日,郭沫若一行再次来到乾陵参观。他被乾陵的气势所感染,于是赋诗一首,内容如下:
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冠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能全。
黄巢沟在陵无恙,述德纪残世不传。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