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的对联是除夕时挂在大堂柱子上的对联,在中文里称为"春联".作为中国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2、上联:对联的前一句旧体诗中相对地居先的一联,如首联为颌联的上联,而颌联又为颈联的上联。《诗林广记》卷九引宋《蔡宽夫诗话》:“ 和靖《梅诗》‘疏影’、‘暗香’一联,诚为警绝,然其下‘霜禽’、‘粉蝶’一联,则与上联气格全不相类,若出两人。” 清张岱《西湖梦寻·韬光寺》:“ 之问在长廊索句,吟曰:‘ 鷲岭郁岧嶤,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点长明灯问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 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属。3、下联:(1)指对联的下半联。(2)指旧体诗中相对地居后的一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