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展开全部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阅读教材的内容都富有思想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金色的种子。我们语文教师犹如一个播种者,一个耕耘者,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撒下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种子,让它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
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从“文以载道”的关系来说,“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内容,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道”的重要部分。而祖国语言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祖国语言的美好、伟大和表现力,对儿童的影响,似涓涓细流,隽永而深长。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这块阵地上,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在具体情境中,激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1、从感受形象出发。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这种“爱”是强烈而深沉的。而一个人的情感又是与认识紧密联系着的,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儿童也不例外。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更是如此。儿童的年龄越小,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从别林斯基说的“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的名言里,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语文教师也应该学习诗人的做法,基本上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换句话说,我们对儿童应该是通过显示形象来阐述观点。因此,运用情境教学法,把儿童带入根据教材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教材,从整体上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从而激发情感,显然,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如《草地夜行》和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一样可歌可泣,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中的红军战士是热爱祖国的典型人物。
2、抓重点词、句,深化爱国。
每一篇文章都有重点词、句,如果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反复的阅读思考,学生不但对课文内容能深入理解,同时还能受到思想教育。《詹天佑》一文中,我认为有一些句子是值得重点理解的。如“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这句话讲的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因为这是中国人靠自己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一条“争气”路。这条铁路修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声誉。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藐视,提高我们的自信心。“表现出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这一句话我是作为重点来理解的,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思考,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当然,理解重点句,还必须与课文整体有机地联系,如果离开整体,抓只言片语,学生就不容易感受到重点词句所蕴含的美,也领悟不到真正的含义,更谈不上受到什么思想教育。所以,我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学生除了反复地朗读这句话以外,始终把当时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简要地说出老师介绍过的时代背景,找出当地艰苦的自然地理环境。如“詹天佑在恶劣的环境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等内容,让学生认真地读、想。这样,在学生了解了当时当地的情况的基础上,再来理解这一句话就较容易,从而使詹天佑这种伟大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心里。又如:我把:“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连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感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这句话与最后一小节“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两者对比起来理解,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朗读、对比,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种自豪感,深为这位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感到自豪。
3、从高尚的情感引向正确观念的形成。
儿童的情感是容易被激发起来的,但是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还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的产生上。因为儿童的情感不是永恒的,它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它也会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有必要在产生情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即在“情感”的教育中,包含“理念”的因素。“情”和“理”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针对儿童的特点,在语文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要着重情感的陶冶;也正因为是儿童,情感发展不稳定,又必须重视从“动情”到“晓理”的过渡。这样,学生的情感才具有一定的自觉性。这种从“情”到“理”的概括,自然离不开语文的特点,它必须是始终伴随着形象的,而且必须在激发情感的过程中,为形成正确的观念而层层铺垫,这样就会瓜熟蒂落。
二、通过语言表达,加深爱国主义的内心感受
教学中所展现的情境,儿童凭借自己的感知,反映到大脑,引起思维活动,就在儿童思维的过程中,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现象,逐渐认识到我们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不可欺侮的实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这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而思维与语言又是不可分割的,恰当的语言训练会使学生的感受加深,认识更为明确。
1、从身边开始,认识祖国的可爱,获取作文题材。
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应引导儿童从身边开始,在具体情境中观察、体验。首先可以结合乡土教材。儿童掌握“祖国”这个概念,是从家乡的一片田野、一条小路、一座小丘开始的。因为这是祖国的一角,是儿童最早认识的世界。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家乡祖国”,在人们的意识里总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光荣历史、家乡的最新成就,都可引导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从而获取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我们的实验班在低年级时,老师就带儿童登高望远,通过认识东南西北,观赏家乡的全貌,初步感受“我们的家乡真美”,然后以此为题进行口头作文;中年级时,通过春游家乡的风景区和新建的海港码头,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并作题为《邀请》的习作训练;高年级时,则带领儿童漫步家乡的小河畔,攀登家乡秀丽的青山,站在高高的山冈上,饱览山下浩荡长江滚滚东流的磅礴气势,获取“家乡的青山绿水”等丰富题材。
其次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代儿童沐浴着社会主义的金色阳光,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长大,从所见所闻,储存了有关“祖国伟大”“祖国可爱”的许多信息。关键在于引导他们认识、体验,加以选取。清晨,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的庄严肃穆的情境:蓝天下飘动的国旗,激动人心的国歌旋律,深情凝望的眼睛……课余,少先队的“认识祖国版图”“到边疆去”“到北京去”的假想旅行,“为祖国生日做件好事”“放飞白鸽”等队日活动,都是值得儿童细细体验、认真选取的爱国主义题材。再次,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成就。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都会激起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儿童虽在学校,却与社会相通,引导他们倾听祖国前进的脚步声,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祖国的胜利而笑逐颜开,激动不已。通过以上三方面获取题材,会促使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有了题材,既可及时练习表达,也可帮助积累,待储存到一定阶段,进行综合表达。
2、引导体验,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包含着美感和道德感。这就必须以“动情”为基础。没有爱国之情,就谈不上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是“粘力”,也是“热力”,爱国主义情感尤其是这样。爱国主义情感一旦激起,便会对儿童的道德行为发挥诱导作用。从小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通过不断地强化,将来便会驱使他们为祖国的振兴而勇往直前,为祖国的安全而浴血奋战。而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与他们对祖国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儿童生活阅历浅,对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懂得很少,要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既要凭借直观形象,又要依赖语词支配他们的认知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想象活动对激起儿童情感的作用。人在情感活动中容易引起想象,想象又往往成为情感发生和发展的内部源泉之一。因此,在儿童观察与表达中,往往可以通过启发儿童的想象激起、强化爱国主义情感。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
3、教给方法,表达对祖国的爱,加深内心感受。
恰当的语言训练,会使儿童感受加深,认识更为明确。在儿童获得有关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产生了表达欲望后,让他们加以表达,会使他们对祖国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写这类题材的作文,往往要求习作者能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现手法。但小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叙、描写有关景物的“美”,表达对祖国的“爱”。因此,在方法上,要着重在“按层次、方位描写”以及“在记叙事物中适当展开联想”两个方面加以指导。
我们展望着丰收的明天,更应立足于今天的耕耘,播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在儿童掌握语文工具的同时,切实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精耕细作,我们必定会收获爱国主义思想。
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从“文以载道”的关系来说,“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内容,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道”的重要部分。而祖国语言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祖国语言的美好、伟大和表现力,对儿童的影响,似涓涓细流,隽永而深长。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这块阵地上,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在具体情境中,激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1、从感受形象出发。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这种“爱”是强烈而深沉的。而一个人的情感又是与认识紧密联系着的,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儿童也不例外。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更是如此。儿童的年龄越小,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从别林斯基说的“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的名言里,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语文教师也应该学习诗人的做法,基本上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换句话说,我们对儿童应该是通过显示形象来阐述观点。因此,运用情境教学法,把儿童带入根据教材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教材,从整体上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从而激发情感,显然,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如《草地夜行》和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一样可歌可泣,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中的红军战士是热爱祖国的典型人物。
2、抓重点词、句,深化爱国。
每一篇文章都有重点词、句,如果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反复的阅读思考,学生不但对课文内容能深入理解,同时还能受到思想教育。《詹天佑》一文中,我认为有一些句子是值得重点理解的。如“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这句话讲的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因为这是中国人靠自己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一条“争气”路。这条铁路修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声誉。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藐视,提高我们的自信心。“表现出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这一句话我是作为重点来理解的,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思考,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当然,理解重点句,还必须与课文整体有机地联系,如果离开整体,抓只言片语,学生就不容易感受到重点词句所蕴含的美,也领悟不到真正的含义,更谈不上受到什么思想教育。所以,我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学生除了反复地朗读这句话以外,始终把当时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简要地说出老师介绍过的时代背景,找出当地艰苦的自然地理环境。如“詹天佑在恶劣的环境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等内容,让学生认真地读、想。这样,在学生了解了当时当地的情况的基础上,再来理解这一句话就较容易,从而使詹天佑这种伟大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心里。又如:我把:“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连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感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这句话与最后一小节“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两者对比起来理解,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朗读、对比,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种自豪感,深为这位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感到自豪。
3、从高尚的情感引向正确观念的形成。
儿童的情感是容易被激发起来的,但是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还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的产生上。因为儿童的情感不是永恒的,它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它也会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有必要在产生情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即在“情感”的教育中,包含“理念”的因素。“情”和“理”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针对儿童的特点,在语文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要着重情感的陶冶;也正因为是儿童,情感发展不稳定,又必须重视从“动情”到“晓理”的过渡。这样,学生的情感才具有一定的自觉性。这种从“情”到“理”的概括,自然离不开语文的特点,它必须是始终伴随着形象的,而且必须在激发情感的过程中,为形成正确的观念而层层铺垫,这样就会瓜熟蒂落。
二、通过语言表达,加深爱国主义的内心感受
教学中所展现的情境,儿童凭借自己的感知,反映到大脑,引起思维活动,就在儿童思维的过程中,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现象,逐渐认识到我们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不可欺侮的实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这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而思维与语言又是不可分割的,恰当的语言训练会使学生的感受加深,认识更为明确。
1、从身边开始,认识祖国的可爱,获取作文题材。
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应引导儿童从身边开始,在具体情境中观察、体验。首先可以结合乡土教材。儿童掌握“祖国”这个概念,是从家乡的一片田野、一条小路、一座小丘开始的。因为这是祖国的一角,是儿童最早认识的世界。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家乡祖国”,在人们的意识里总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光荣历史、家乡的最新成就,都可引导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从而获取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我们的实验班在低年级时,老师就带儿童登高望远,通过认识东南西北,观赏家乡的全貌,初步感受“我们的家乡真美”,然后以此为题进行口头作文;中年级时,通过春游家乡的风景区和新建的海港码头,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并作题为《邀请》的习作训练;高年级时,则带领儿童漫步家乡的小河畔,攀登家乡秀丽的青山,站在高高的山冈上,饱览山下浩荡长江滚滚东流的磅礴气势,获取“家乡的青山绿水”等丰富题材。
其次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代儿童沐浴着社会主义的金色阳光,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长大,从所见所闻,储存了有关“祖国伟大”“祖国可爱”的许多信息。关键在于引导他们认识、体验,加以选取。清晨,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的庄严肃穆的情境:蓝天下飘动的国旗,激动人心的国歌旋律,深情凝望的眼睛……课余,少先队的“认识祖国版图”“到边疆去”“到北京去”的假想旅行,“为祖国生日做件好事”“放飞白鸽”等队日活动,都是值得儿童细细体验、认真选取的爱国主义题材。再次,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成就。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都会激起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儿童虽在学校,却与社会相通,引导他们倾听祖国前进的脚步声,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祖国的胜利而笑逐颜开,激动不已。通过以上三方面获取题材,会促使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有了题材,既可及时练习表达,也可帮助积累,待储存到一定阶段,进行综合表达。
2、引导体验,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包含着美感和道德感。这就必须以“动情”为基础。没有爱国之情,就谈不上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是“粘力”,也是“热力”,爱国主义情感尤其是这样。爱国主义情感一旦激起,便会对儿童的道德行为发挥诱导作用。从小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通过不断地强化,将来便会驱使他们为祖国的振兴而勇往直前,为祖国的安全而浴血奋战。而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与他们对祖国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儿童生活阅历浅,对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懂得很少,要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既要凭借直观形象,又要依赖语词支配他们的认知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想象活动对激起儿童情感的作用。人在情感活动中容易引起想象,想象又往往成为情感发生和发展的内部源泉之一。因此,在儿童观察与表达中,往往可以通过启发儿童的想象激起、强化爱国主义情感。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
3、教给方法,表达对祖国的爱,加深内心感受。
恰当的语言训练,会使儿童感受加深,认识更为明确。在儿童获得有关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产生了表达欲望后,让他们加以表达,会使他们对祖国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写这类题材的作文,往往要求习作者能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现手法。但小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叙、描写有关景物的“美”,表达对祖国的“爱”。因此,在方法上,要着重在“按层次、方位描写”以及“在记叙事物中适当展开联想”两个方面加以指导。
我们展望着丰收的明天,更应立足于今天的耕耘,播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在儿童掌握语文工具的同时,切实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精耕细作,我们必定会收获爱国主义思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